气象经济学

1.气象经济学的概述

  研究气象经济,首先要考察什么是气象经济,但是搜索近十几年来中国关于气象经济的研究文献,并不能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气象经济主要被解释为气象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包括减少灾害损失和增加经济效益。中国气象局许小峰认为,需要从两个角度理解气象经济:“一是指气象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利用气象信息减少灾害损失;二是以气象信息为手段,通过市场需求获利。” 华东师范大学计国忠把气象经济归纳为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抗灾所取得的效益,如防御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进行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益,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商业部门利用气象预报进行有益的经营活动等。” 可以看出,气象经济主要被理解为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经济学的明确定义出现在1994年黄宗捷、蔡久忠的著作《气象经济学》中,这也是中国第一本气象经济学专著。作者认为,“气象经济学是研究气象服务的经济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气象服务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及其内在联系,气象服务产品生产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气象服务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的依存关系以及气象服务部门的宏观管理等等”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分析了气象产品的运动过程,为中国气象经济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迫切需要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指导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新的气象经济学。2000年,马鹤年主编的《气象服务学基础》出版发行。该书对气象服务的一些经济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引入公益指数来划分公益气象和商业气象,分析了气象服务的投入收益反馈机制,认为基本公益气象应由国家投入向社会无偿提供,附加公益气象服务应实行补偿性的收费制度,而商业性气象服务可完全按市场机制收费。但该书在论述不同收费模式时,没能说明不同收费模式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编辑]

  时至今日,基于市场经济原理,从气象服务的经济学特性来研究气象经济的系统论述仍然非常缺乏,气象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仍有待创立。尽管气象经济的内涵仍不明晰,但这并不影响“气象经济”这个术语在新闻媒体网络上的“滥用”。纵览媒体上气象经济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说明气象信息如何给企业带来的商机,如“德国人发现夏季气温上升1摄氏度,就会增加230万瓶的啤酒销量,日本发现夏季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多一天,空调销售即增加4万台”。在媒体人的眼里,气象经济似乎成为“有经济效益的气象信息”同义词。尽管媒体的片面宣传会造成公众对气象经济的误解,但对公众或企业了解气象信息、使用气象信息以及促进气象服务商业化不无裨益。

  气象经济学是指依靠气象科学技术发展的那部分经济成分,是研究气象服务的经济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气象服务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及其内在联系,气象服务产品生产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气象服务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的依存关系以及气象服务部门的宏观管理等等。

2.有关气象经济效益评估

  各类气象信息产生的效益是一种综合性的效益,具体可分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有关气象经济效益评估如下:

  “德尔菲气象定律”: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在气象事业上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投入与产出比,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为1:15至1:20到90年代中期为1:38至1:40,这表明各地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气象经济效益的不同。

3.气象经济学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 在效益分析过程中,如何确定气象因素的作用;
  • 如何处理由于预报预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
  • 在气象业务服务中,如何区分公益性和特殊性,

4.国外气象商业化概况

  世界气象组织(WMO)十分重视气象经济学的问题,对气象服务的经济学框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国外“气象经济”表现在开展气象商业化活动方面,其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完全由国家气象部门从事商业化服务;

  2.国家气象部门只搞公益无偿服务,由私人公司开展商业化服务;

  3.国家气象部门既搞公益服务又搞商业化服务,同时也允许私人公司从事商业化服务。

  第一种气象商业化形式的代表是新西兰。新西兰是完全由国家气象部门从事商业化服务。1992年7月起开始实行气象商业化,成立了国家气象服务公司(MetService),下设三个服务实体开展:航空服务、信息服务和气象业务服务

  第二种气象商业化形式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国家气象部门只从事无偿公益服务,不搞商业化活动,鼓励私人机构开展商业化气象服务,由国家气象部门无偿给社会和私人公司提供资料和产品,但私人气象公司必须经过审查登记才能开展业务。

  第三种气象商业化形式的代表是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

  • 英国气象局既开展公益服务也搞商业化服务,同时也鼓励私人公司从事商业性气象服务。据统计,英国气象局经费来源中,商业性服务占13.2%;民航为22.1%;防务为38.3%;各类基金和研究经费占26.4%。
  • 法国气象局情况与英国类似,气象局下设商业化服务中心。其经费来源,14%来自商业化服务;25%来自民航服务;61%来自政府拨款。
  • 澳大利亚气象局除担负管理职能外还开展多种气象服务。一种是免费的;一种是只收成本的补偿性收费;第三种按商业利率标准收费。前两种服务通过国家气象部门提供,而第三种服务是由澳大利亚特殊服务体( Special Services Unit)承担。

5.气象与国民经济

  气象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气象因素而导致的自然灾害损失达上千亿美元,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的3% ~5% 。因此,深入研究气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也是气象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范围的扩大和生产方法的复杂化,气象条件与农业、能源、建筑、渔业、交通、商业等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这里简单介绍了气象与国民经济关联分析的一般方法,提出了气象消耗系数、气象感应度、气象感应度系数和带动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气象感应度及气象感应度系数是反映气象行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程度的两个参数。所谓前向关联是指其他产业部门对气象信息服务产品需求的程度,如果这种需求越大,那么气象行业的发展就越能推动该产业发展。带动系数是一种后向关联分析方法,是指每增加单位的气象产出量,所能引起的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量。提出的这4个概念仅仅是概念意义上的,并不能在实践中运用。

  国际上,气象条件与能源的关系研究比较成熟,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袁顺全等系统梳理了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测度指标及计算方法 ,张立祥等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法提取气象电量,探讨了城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建立了短期预测模型 。黄朝迎以北京地区为例,用3种方法分离出居民夏季生活用能量的气候耗能量,研究了温度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关系,发现居民夏季生活用电量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还建立了模型进行短期预测 。刘健等进一步考察了夏季高温波动对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的影响,分析指出夏季高温异常是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增加的重要气候因子,未来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电力需求更加严峻的形势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对气象最敏感的行业。除了要从发展农业技术方面降低农业气象风险外,发展农业保险也是降低农业气象风险的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农业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气象灾害频发地区,保险公司要么不开展保险业务,要么提高保费,农民无力投保,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农业气象风险管理方法。近年来,美国借鉴金融衍生品规避金融风险的经验,推出了一种新的农业气象风险管理工具—— 天气衍生产品,余沪荣、姚从容 对此进行了介绍。他们介绍了美国的气温指数期货、降水量指数期货、降雪量指数期货、风速指数期货、天气期权合约、天气互换合约和天气颈项合约等天气衍生品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并指出在中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气象经济学在中国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10多年来,中国的气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与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一起为中国的气象经济学付出了很多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中国气象事业、防灾减灾、农业交通等众多行业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中国的气象经济学仍然很不完善,研究深度仍然不够,学科体系尚未建立,需要气象界与经济界的专家学者继续共同努力,建设中国的气象经济学。

6.本条目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