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产品剔除
企业的多种产品代表着一个组合,每个产品在维持企业生存中扮演着特殊的地位,若产品角色的重要性降低或不再适合产品组合,它就不再是一项重要的产品。产品剔除就是指企业放弃这些已经不重要的产品。
2.产品剔除策略分析
营销人员多年来一直认为不好的产品应该加以剔除。近年来,这样的信念才变成一项策略议题。
当产品因为表现无法达成期望,以至于继续支持此产品已经不划算的时候,让产品退出市场是一个比较可行的作法。不良的绩效容易察觉,可能有下列的特征:
(1)低获利。(2)销售量或市场占有率停滞或衰退,且重建需要的投资过大。(3)技术退化的风险。(4)进入产品的成熟或衰退阶段。(5)与事业单位的优势或任务不行。
战略管理工具 | |
---|---|
[编辑] |
无法勉强存活的产品必须要加以剔除。它们耗用企业的财务与管理资源,这些资源在其他的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Hise、Parasuraman与Viswanathan列出许多公司的例子,例如,Hunt Foods、Standard Brands以及Crown Zellerbach据报道在剔除产品的作法上有许多正面的结果。
3.产品剔除策略的种类
有三种产品剔除策略,包括:收割、产品线简化以及把产品线完全撤出。
4.产品剔除的思考方向
指出决定是否放弃一个事业的标准十分困难。然而,下列问题的答案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1)该单位的营利模式是什么?关键的问题是该单位是否会拖累公司的成长。若答案是肯定的,管理者必须确定这是否有抵销的效果。例如,营收相对于较企业其他部分稳定?若是如此,低成长的单位是否增加企业的举债能力?管理者须回答一系列关于营收的问题:若借更多的资金会如何?若引入新的管理方法会如何?若改变地点会如何?
(2)该事业是否产生现金?在许多情形下,企业的部门可能获利但是未产生可运用的现金。也就是说,所赚得每一块钱需要继续投入营运以维持现有水准。营运对企业是否有任何实质的贡献?这样的情况要结束了吗?这个单位可以卖多少?卖出单位的钱可供作什么用途?
(3)对现有事业是否具有任何配合(tie-in)的价值———财务或营运的价值?对于营销、生产或研发是否有任何的综效?该事业是抗景气循环的事业?代表内部成长或并购的平台。
(4)卖出此单位对购并有利或有害?对营收(冲销、营运费用)立即的影响为何?是否对公司在股票市场的印象产生冲击?是否对潜在的购并造成影响?撤守有益于达成企业预期的规模?较小的规模有益于购并的市场,或相反的,公司规模变小让公司变得更不可靠?
总而言之,企业应对每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长机会、获利能力以及创造现金的能力进行持续的深入分析。由这些观察的结果,企业可能需要撤守部分事业以维持企业整体事业的均衡。然而,这只有在企业能切实的自我规范以避免增加的销售量超过适当规模以及仅因为改善公司绩效而将事业买进卖出时,才有可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