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矛盾

1.什么是就业矛盾

  就业矛盾分为结构性和一般性就业矛盾。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即劳动者技能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政策应该向以结构性失业为主攻方向的新就业政策转变。一般性就业矛盾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引起的就业矛盾。

2.我国就业矛盾上升的原因

  (一)我国国情决定着就业矛盾上升的解决将是长期和艰巨的过程

  我国是从一穷二白走来的。经过建国后全国各族人民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还没有改变,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比重。突出表现为: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新增劳动力多。劳动力素质低.我国每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人数,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不如某些发展中国家。高级技工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很小。经济文化落后制约着就业矛盾上升的解决,这是我们认识我国就业矛盾上升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二)体制转型,用人机制改变,造成大量失业人员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实践证明体制转型成绩是巨大的。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体制转型使潜在的失业显性化。一是表现为农村改革使大批剩余劳动力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其中相当比例流向城市。有研究人员对影响失业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失业约占社会失业比重的11%左右。二是表现为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优化组合。在传统体制下,实行计划就业,形成一种非自愿交换就业配额机制。在向市场经济机制转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大量隐性失业就必然公开化成为下岗人员或失业者。近几年来,约有1750万员工下岗。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人,将人有几千万冗员下岗,进人再就业大军。这是发展的代价,是我们必须付出的。

  (三)科学技术飞速进步,新技术迅这推广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换代,造成结构性失业大量存在。

  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在经历新的重大的调整;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科技进步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又会造成大量结构性失业人员产生。

  (四)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未能吸纳大量下岗失业人员。

  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偏低。目前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7.7而美国1997年时已达到81.2%,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0%左右。

  (五)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造成培养后的人员失业

  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不仅存在总量问题,还存在结构问题。结构问题主要反映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的结构上。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使一批大学毕业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从中看出我国教育结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办国际一流大学强调和投人的多,而对办职业教育强调的投人较少,致使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增大了就业的压力。

3.解决就业矛盾上升的对策[1]

  (一)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

  1.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自强不息的理念。自强不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生存之本。中华民族哺育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就是自强不息。树立自强不息的理念,鼓舞我们迎接挑战,顽强拼搏,信心百倍。树立自强不息的理念,我们开展帮贫解困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年年帮,也会年年贫。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带,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2.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终生学习观,努力提高自身紊质。我们说的学习,不仅指在学校学习,而泛指广义上的学习。终生学习是我们需要接受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将成为现代人的“座右铭”。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学习过去的知识,现要学习前沿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前沿知识,才能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提高了,就会自如地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还会创造出新的就业门路来。

  3.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讲求实际,实事求是的就业观。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只有到了生产力极大发展时,每个人的兴趣才能充分得到满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充分满足个人的就业兴趣,要适应时代变化去就业。几十年干一项工作,终生固定不变的就业、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已经在变化,要在变化中寻找自我兴趣的满足。

  (二)各级政府要全面彻底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1.将就业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在制定和落实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二要将充分就业摆在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视。各级政府在抓GDP提高的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就业指标,这项指标应含有就业的数量指标和就业的质量指标。考核政府工作时,既要考核经济指标,又要考核就业指标。

  2.进一步建立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要制定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并落到实处。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对下岗失业特困职工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工作要到位。鼓励他们自己独立创业。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没有优惠政策,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环境,他们创业就是一句空话。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实践证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失业率就降到最低点。江浙及其他发达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辽沈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不如先进地区。必须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现阶段的重要经济成分。对待他们要和公有制经济一样对待。

  4.发展社区服务.解决困难人群就业。社区服务的内容很多,如社区幼儿保育.养老福利、老年活动、医疗卫生、商业饮食、邮电通讯、金融储蓄家政服务、清洁绿人、物业管理、配送快递、修理维护、体育文艺等。社区服务的岗位对劳动力技能素质要求不高,就业门槛也较低,比较合适那些年龄偏大,技术素质较单一的下岗职工,而他们又恰好是下岗失业人群中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群.现在的问题是组织好,协调好。社区服务业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赔本企业无法生存,但只能是微利,主要是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难。

  5.深化教育改革,创造学习型社会。让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近出来。为解决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的结构矛盾,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大做文章。大中专学校既要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又要搞好动态平衡。要注意培养人才的多层次、多样性。除办好现有的大中专学校外,要努力办好各种职业技术培训,使广大人民群众想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创造人人爱学习,喜欢学习的氛围,从单位到社区都要有学习场所,学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电、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每个人大脑里的聪明才智。那时,中华民族自然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