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

1.什么是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范畴的科学界说。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三要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人,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以各种方式参与物质生产过程的脑力劳动者。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其中以生产工具为主,也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必要的其他物质条件,如土地、生产建筑物、动力、交通运输等。

  劳动对象是指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包括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资料和经过劳动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原材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生产资料。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并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是人的要素,生产资料是物的要素,两者均不可缺少,但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能动的要素,是人创造物,使用物,不断改进和提高物的性能。生产资料只有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正是人的劳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物的要素也十分重要。其中,生产工具直接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标志着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它不仅是衡量人类劳动力发展的客观尺度,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指示器。

  最早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三个因素个关系是这样的:

  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随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演变为: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3.生产力与劳动力的区别

  生产力与劳动力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社会的机体的功能或能力,后者是人的机体的能力或功能。

  生产力从来都是指社会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不言而喻,生产资料是一种物质要素。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一种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的运动,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任何时候的劳动都是体力的消耗和智力的支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的智力内容,日益从以传统经验为主转化为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智力因素的比重也不断加大。但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一样,只有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劳动者的劳动力在本质上仍是一种物质要素,它的实现和提高受到客观条件首先是生产工具条件的制约。

  生产力之所以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更重要地还在于它是一种不能由人们自由选择的既得力量。生产力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体现着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生产力不专属于某一时代、某一社会、某一阶级,而是整个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它不会随着旧制度的消灭而消亡,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发展。因此,任何世代的人一生下来就遇到现存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既是前一世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又是先前一切世代生产力的积累与发展。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而只能首先接受前人已经创造的生产力,适应这种生产力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去创造新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关系无疑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但发展的根据,最终还在于客观存在的生产力自身的矛盾。新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使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