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企业通过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满足社会公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企业,“企”表示企图,“业”表示事业,企业顾名思义是企图事业,但专用于商业领域,表示企图冒险从事某项获取利润的事业,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指“应用资本赚取利润的经济组织实体”。在英语中为"Enterprise"。企业概念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经营性,即根据投入产出进行经济核算,获得超出投入的资金和财物的盈余,企业的经营的目的一般是追求营利性;二是反映企业是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实体。由此可见,企业基本上是属于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企业概念本身并没有反映出参与企业活动当事人之间的某种法律关系,
在我国,长期以来将企业看作为从事产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等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从法律的角度看,凡是经合法登记注册、拥有固定地址而相对稳定的经营组织,都属于企业。
对企业概念的基本理解:
㈠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存在的,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㈡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基本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
㈢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它属于追求盈利的营利性组织。
2.企业的基本职能
企业的基本职能就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
工业企业的基本职能:通过工业性生产活动,即利用科学技术与设备,改变原材料的形状与性能,为社会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通过商品实体转移或价值交换,为社会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
3.企业的构成
企业是生态有机体。企业作为一个由人组成的、发挥特定功能的系统,是一个能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自我运作与发展,具有诞生、成长、成熟与衰亡寿命周期的生命有机体。
企业生态系统模型。下面通过一个系统模型,对企业生态有机体进行简要描述(见下图)。
图 企业生态系统模型
4.企业的特征
㈠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是并存共同构成经济的微观基础。
㈡企业的技术和组织特征
企业具有两重性。企业首先是生产力组织形式,同时又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企业的技术和组织特征是:
⑴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的经济组织。
⑵通过交换生产经营的成果(产品与劳务)与消费者或其他生产单位发生经济联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同时获得盈利。
⑶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⑷企业要依法设立。
⑸企业是社会经济力量的基础,企业生产力的总和构成社会生产力。
㈢企业的发展状态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水平
⑴在生产领域,企业是生产的现场。
⑵在交换领域,企业是实现交换的基本环节。
⑶在分配领域,职工要从企业得到工资、奖金、津贴等,每个职工的最终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国家要从企业得到税金,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影响。
5.企业的基本属性
科学的企业理论源于坚实的经验基础。所谓经验基础就是对“企业”进行直观判断,以现实的企业为标志,进行企业性质的描述、抽象、归类、定位和判断,由此得到企业本质的单称陈述。接着将饱含经验特征的单称陈述放到更加广泛的对象集合中进行验证、检验和综合,在此基础上给出企业本质的全称陈述。这是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
这个规律提示我们——企业研究优先关注客观对象,将对象进行精确定位,从感性层次上将“企业的基本属性、企业与周围事物的边界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搞清楚,这是企业理论研究的第一步。企业研究只要被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也就必须遵循上述基本的规范和路线。观察现实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直观地发现企业最少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
㈠生产性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生产性是其压倒一切的重要属性,也是企业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之一。
所谓生产性是指企业具有“将资源组织起来,依据特定需求转化成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品的过程”。人力、土地、资源、资本这些生产要素,依靠自身都不具有单独产出产品的属性。而要生产出产品,必须由一个企业将这些不俱生产性的单独要素组织起来从事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具有的资源组织性是生产的必要前提,也是企业行为与要素行为的主要区别。这一点在它们参与市场的过程中就已经表达的也非常充分——企业出卖的是产品,而要素所有者出卖的是自身。企业出卖产品之后,企业依然存在。而要素出卖之后,要素就不复存在。这种区别就可以理解为——要素只有参与生产的职能,而不具有产出产品的职能”。比如一块土地放在那里永远不可能造出任何汽车。只有由企业组织资源、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才能生产出产品。这个生产过程中要素发挥的作用是参与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生产作用,生产职能只能由企业来完成。从生产要素所能发挥的功能上看,其不仅可以参与生产,同时也可以参与消费。比如人力可以直接从事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这些服务不是由企业生产提供的,而是要素直接投入消费的结果。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存在区别本身就说明,由要素直接参与消费与生产提供的产品消费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说——要素功能的多样性不能证明要素自身具有生产性。这里强调了要素参与生产过程与企业从事生产之间的细微区别——要素参与生产过程是因为企业对要素功用的选择,被选择的要素参与生产不是生产本身。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描述——单独要素参与生产和企业的生产行为之间,属于系统与子项的关系。
㈡封闭性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企业的自身结构与社会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这个界限表现在三个方面:
⑴具有人员边界——企业配属的人员数量是着明确的。
⑵具有经济核算边界——企业作为税收对象和经济统计对象,具有法律认定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部可以给出完整的经济核算。
⑶具有产品边界——作为产品提供者,可以满足社会的一个方面的需求。在需求主导的市场上,消费需求具有个量化(量子化)的特性,这种个量化表现在产品形式上就是每个产品都具有相对消费需求而言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往往成为企业投资规模、组织结构、物资供应、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决定因素,由此导致了企业是一个要素结构齐备的独立组织(自觉力量下的小岛)。
由于存在上面三个方面的界限,相对于社会背景而言,企业无疑就是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定义企业的封闭性——企业是一个资金、资源、装备、管理、技术、市场六要素俱全的独立系统。要素组合不成系统,或者不俱独立性的生产组织,就不是现代市场经济概念下的企业,或者说其不具有企业属性。分析企业构成的六个要素可以发现——资源和市场属于企业的外在系统,分别是企业的输入和输出接口,企业通过这两个接口与外界交换物质与信息。这里需要分辨清楚的问题是——企业构成要素中的“市场”是产品进入外部市场前的产品与市场的衔接点,是企业封闭性的边界。而管理、技术、劳动、资本是企业的内在系统,是一个可以有效管理的稳定结构。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引申一个结论,企业的封闭属性同时也就是“单个要素不具有生产性”的同义语。要素交易与产品交易存在显著的不同,比如交易目的不同,分别用于生产与消费。比如交易数量的不同,要素交易量较大,产品交易量分散。交易的性质不同,要素面对少数人购买的市场与产品面对多数人购买的市场。这两种交易大概除了形式上的不同外,存在着本质上的明显区别。混淆这种区别的经济学,就会产生错误。而马克思一开始就将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生产严格地分开了。
㈢客观性
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劳动组织管理、技术体系构建、生产流程安排、市场营销策略都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强自然逻辑体系。因而由这些强自然逻辑体系组织的企业运作系统就具有充分的客观属性。运行良好的企业,也就是企业拥有的各类专业人才认识和用运这些客观规律水平和能力的体现。由于企业的生产是对已知规律的运用,所以企业的效率就体现在它是一个可以计划控制的体系。
㈣高效性
通过科学的规划、组织和设计,针对任何一种产品而言,都能够建立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一套生产体系。这个体系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其内在的六要素结构进行了符合自然规律的优化。比如,将人的劳动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复杂劳动变为简单重复劳动,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将人的劳动用机器替代,由此使得生产效率高级化,将人的自然属性对生产效率的限制解除。比如,投资规模可以通过对产品市场、产品技术结构要求进行研究给出合适的封闭边界,由此形成合理分工体系,从而获得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现代企业也正因为有了一定的规模、其内部配置了齐备的六要素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才有了对六要素进行系统优化的可能,所以,现代企业所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就比其它组织模式要高得多。
企业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进步的结果,企业是为完成特定生产目标,由劳动、资本、装备、技术、管理、资源和市场六个要素结构而成的社会组织。这也就是说,企业是由“生产目的”、“要素结构”、“社会组织”这样三个关键词组描述的一个系统的客观结构。这个客观结构最少具有上述四个固有属性,任何一种企业理论如果不能涵盖、包容、衔接、融通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属性,那么,这种理论的可信程度就会大打折扣。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曾经引述罗宾逊夫人的话说,任何经济理论必须具有“易处理和现实性”两个特征。这是评价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性的标准。易处理要求理论的描述具有符合一般语言思维的特征,应该是一种贴近事实真相的、鲜明的理性认识,就是理论与现实关系的表述清晰简洁,这也是一般科学研究的要求,比如万有引力定理可以揭示天体间复杂的作用关系,但是只有几个字母代表的几个作用量。现实性就是成形的理论必须能够科学、有效地描述客观事物。
企业的四个属性就是一种对企业特征的系统描述。
6.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㈠企业的产生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组织形式。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成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在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庄园、封建社会的家庭和手工作坊等形式的演进后,在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了企业这种现代形式。
㈡企业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形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演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⑴工场手工业时期
这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7世纪,一些西文国家的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大规模地剥夺夺农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业急剧瓦解,开始向资本主义工场制转变。工场手工业是企业的雏形。
⑵工厂制时期
18世纪,西方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的普遍采用,为工厂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771年,英国人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 1732—1792)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19世纪30、40年代工厂制度在英、德等国家普遍建立。工厂制的主要牲是:实行大规模的集中劳动;采用大机器提高效率生产;实行雇用工人制度;劳动分工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工厂制的建立,樗着企业的真正诞生。
⑶现代企业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厂自身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加剧,产生了大规模的垄断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成职业化的管理阶层;普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子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从而使企业走向成熟,成为现代企业。
7.企业类型
企业作为一个生态有机体,有着多种属性与复杂形态。因此,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将企业划分为多种类型:
㈠根据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企业 、 合伙企业 、 合作制企业 和 公司制企业
⑴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个人出资兴办、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是:设立、转让、关闭容易,出资人拥有绝对决策权,管理灵活。
个人独资企业的缺点是:负无限责任,风险大;受资金和个人管理能力的限制,规模有限。
⑵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的企业。
合伙企业的优点:由于可以由众多合伙人共同筹资,因而可以扩大资本规模;也由于合伙人共负偿债的无限责任,减少了贷款者的风险;比较容易成长和扩展。
合伙企业的缺点:合伙企业属无限责任企业,合伙人对经营有连带责任,风险大;合伙人皆能代表公司,权力分散,多头领导,意见易产生分歧,决策缓慢。
⑶公司
公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法人财产的企业。
其优点是:容易筹资;公司具有独立寿命,不受出资人寿命影响;容易扩大规模。 其缺点是:手续复杂,透明度较高,而且容易受“内部人控制”。
㈡根据企业组合方式可分为: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连锁企业
㈢根据所有制形式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㈣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可分为:工业生产企业、商品经营企业、服务企业
㈤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可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和金融型企业。
如,对工业企业,大型企业需满足从业人员在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在30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在40000万元及以上;中型企业从业人员在300~2000人,销售额在3000万~30000万元,资产总额在4000万~40000万元;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销售额在 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下。
㈦按照企业组织形式划分,有公司企业和非公司企业。公司企业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包括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