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核算

1.什么是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是指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及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物资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价值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因此它是有计划管理经济的方法。企业经济核算的日常工作,中国一直把经济核算列为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2.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

企业经济核算包括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核算,中、小型企业一般实行厂级、车间二级核算或厂级一级核算。主要是:

①生产消耗的核算,又称生产成本的核算,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物质消耗与劳动消耗两方面。

②生产成果的核算,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

③资金的核算,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两方面。

财务成果的核算,通过经济核算,又称利润的核算。

各项核算内容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来体现。为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正常进行,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产量指标(实物产量、工时产量)、产值指标(总产值、商品产值、净产值)、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数量、新产品数量等)、质量指标 (产品或零部件合格率、优质品率、成品或部件一次装配合格率等)、劳动指标(全员或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物资消耗指标(单位产品消耗量、万元产值物资消耗量等)、设备利用指标(设备利用率等)、成本指标(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等)、资金占用指标(固定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等)、利润指标(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等。

为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和厂内计划价格等基础工作。通过经济核算,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要同工厂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做好考核、分析、评比工作,提高核算的效果。中国国营企业的经济核算普遍采取统一领导,分级归口管理,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大型企业一般实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核算,中、小型企业一般实行厂级、车间二级核算或厂级一级核算。科室的核算属于专业核算。企业经济核算的日常工作,通常由计划财务部门组织有关科室、车间的职能人员进行。实行经济核算,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

3.企业经济核算的必要性

经济核算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记帐、算帐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和考核,以求提高经济效益,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相互关系。

经济核算本身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它反映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因而它的存在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另一方面,一定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核算必然反映着该社会的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具有客观的必要:

第--,是劳动时间节约规律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一规律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节省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合理地利用一切生产资源,另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财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就必须实行和加强经济核算。

第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劳动者之间不同的物质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实行经济核算来加以协调。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基础上。

第三,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企业通过搞好经济核算,以一定的劳动耗费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就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四,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要求。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要求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为此,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核算,以确定企业和每个劳动者的经营成果和贡献。

第五,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企业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营中,必须核算成本,降低消耗,取得盈利,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