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市场商品需求量
2.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形成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对商品需求的数量界限,是由商品购买力水平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各方面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商品购买总量。因此,要研究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形成就必须研究整个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形成。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社会各方面在市场上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商品购买力是通过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其性质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商品购买力,既包括生活资料购买力,也包括生产资料购买力。其中生活资料购买力,又包括居民购买力和社会集团购买力;生产资料购买力包括工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和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两部分。
- 1.生活资料购买力
(1)居民的购买力是以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为基础形成的。这种货币收入包括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农民的货币收入和其他货币收入。居民的货币收入主要包括下述构成:
第一,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其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工资总额的大小,决定于就业人数和平均工资水平。这两个因素又决定于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农民的货币收入。这是居民货币收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货币收入是由农村中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构成的。货币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农副产品商品率、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水平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情况等。
第三,其他货币收入。这主要指劳保福利金、优抚金、救济金、助学金、储蓄利息、出售废旧物资收入等,他们在居民货币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居民购买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居民的货币收入,而且还取决于居民各项货币支出的比例。
居民的货币支出除商品支出外,还有非商品支出、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
第一,居民非商品支出。这是用于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和其他不取得商品的货币支出。主要包括:个人房租、水电费、交通费、医疗费、邮电费、学杂费、文娱观赏费、理发、照相、洗澡费、党团工会组织费。这部分支出取决于收费标准和开支人数。随着居民货币收入的增加,社会文化福利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其非商品支出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
第二,居民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在时间上推迟实现的商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潜在或后备的购买力,他们属于闲置货币,而不是实际的货币支出,只是调节货币支出的手段。他们可以用于购买商品,也可以用于非商品支出。但他们的增减变化同购买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计算居民购买力时,必须充分注意计划前期结转而来的银行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与本计划期转移到下一计划期的银行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之间的差额。如果期初结余额大于期末结余额,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储蓄货币在本计划期内转为现实购买力;相反,如果期末结余额大于期初结余额,则说明本计划期内有一部分货币收入转为储蓄货币,从而减少现实购买力,增加潜在购买力。正确计算期初与期末储蓄结余额之间的差额,对于安排好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保证购买力顺利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居民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在市场物价稳定的情况下,随着居民货币收入的增加,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商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也是一种随时可以投入市场的后备购买力,对市场的冲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综上所述,居民购买力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居民购买力=居民全部货币收入-非商品支出±银行储蓄增减额±手存现金增减额
由此可见,居民购买力的大小与货币收入的多少成正比,而与非商品支出和储蓄存款及手存现金的增减额成反比。此外,居民之间的货币转移,在居民货币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小。就全国或一个地区来说,可能由于汇入汇出基本相抵,一般不会影响居民货币收入和购买力的大小。
(2)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等单位,通过市场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社会集团购买力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费用:
办公费用。这主要是购买文具纸张、书报杂志、家具设备等费用。各种器材和维修工具购置费用。这主要是购买职工乘用的交通工具和油料、取暖设备和燃烧、零星维修器材及工具、日用电器和电讯设备等费用。科学研究和教学费用。这主要是购买各种仪器仪表、教学用具和设备、材料等费用。
职工劳保福利费用。这主要是指购买劳动保护用品、医疗器材、药品、食堂设备、文娱体育用品等费用。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资金来源,厂矿、企业是由本单位的经营收入形成,机关、团体、事业等单位则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社会集团购买力基本上属于管理费用支出,应根据勤俭节约的原则加以严格控制。
- 2.生产资料购买力
商品购买力中,还包括生产资料购买力。生产资料购买力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支付能力。生产资料购买力包括工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和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
(1)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它是农业生产者以及国营农场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资金。它主要指用于购买农业耕作机具和农田水利建筑物资(如各种中小型农具、牲畜、肥料、农药、水泥等)的货币资金。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的资金来源:
- 一是农业生产者的货币收入,
- 二是农业贷款,
三是国家财政投资,其中农民收入是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和农业收入分配中积累的增加,以及积累中自给部分和市场购买部分的比例。随着我国农业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也会不断增长。
(2)工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它是工业企业通过市场购买工业生产资料的货币资金。它除了某些重要物资(如主要原材料、燃料、重要设备等)由国家物资部门统一计划、统一供应外,其他所需的一切工业生产资料,如农产品、部分矿产品、原材料、燃料以及生产附属设备、配料和小型工具等,都需要通过市场购买来满足。通过市场购买这些生产资料的货币额都属于工业生产资料购买力。
- 工业生产资料购买力的来源:
一是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企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多少。
二是企业生产资金,它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规模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今后,随着我国物资流通体制的深入改革,工业生产资料进入市场的总量会越来越多,其购买力必将大幅度增长。
3.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 1.人口因素
这是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量的各种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因素。从人口的规模上来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品需求的数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人口数量与消费品的需求量是正比例关系,人口增长势必引起消费品需求量的相应增长。从家庭的规模来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商品消费的单位,家庭单位的多少以及家庭平均人员的多少,对于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很大。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现代年轻人绝大部分婚后离家自居,家庭的平均规模在不断缩小,居民户数在增加,家庭用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在不断增加。从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来看,由于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占消费者总体的比重不同,导致对市场商品需求的重点不同。根据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一般可分为老年人市场、成年人市场、青年人市场、儿童市场,等等。各种年龄集团对消费品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差异很大,不仅在品种构成上不同,而且在商品的质量、花色、规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选择要求,这对市场商品需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由于我国目前青年人的比重增大,因而对青年用品、结婚用品、儿童用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
同样,由于性别的不同,对服装、化妆品、日用品等需求也不相同,这也对市场需求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居住条件和劳动就业来看,由于人口平均居住面积增加,住宅建筑条件改善,均对消费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居住面积扩大,家具和家庭日用品需求增加。而劳动就业人口增加,不仅直接导致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并且促使就业者家庭和就业者本人的生活方式和购买力行为质的变化,对商品品种构成、购买时间等等也将提出新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的家庭大部分是双职工,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半成品、熟食品、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多。
此外,在人口因素中,还有生理特点、民族特点、籍贯、文化教育程度,等等。这些方面的构成变化对市场商品需求量都会产生影响。
- 2.收入因素
这是影响市场需求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收入及由此引起的消费者购买力的增长会直接促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支出中各类消费品所占有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可分为吃、穿、用等。由于购买力的增长,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不仅消费结构的比重顺序有所变化,并且各类消费品中品种质量构成也将发生变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穿、用比重上升,吃的比重下降。而在吃的内部构成中,粮食比重下降,肉、奶、蛋、糖、烟、酒、茶的比重上升。在穿的构成中,化纤织品所占比重下降,呢绒绸缎所占比重上升。在用的商品中,家用电器和耐用消费品增长较快,品种构成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形成和变化。
- 3.商品因素
商品本身产销活动的变化是影响市场商品需求的另一方面的因素。首先,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市场商品需求量影响很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市场上的消费品将愈来愈丰富多彩,先进产品会越来越多。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商品本身更新换代的变化,新品种、新花色、新式样的不断出现,将逐步代替原来的品种、花色和式样。这种商品更新换代的趋势与商品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和迁移。
其次,商品消费的连带性也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消费者购买某种或某类商品,由于消费上的连带性,必然引起其他有关种类商品的连带购买,从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同时,商品的消费弹性也对商品需求量有重要影响。有的商品消费量不会因购买力的增长而发生显著变化,但有的商品会随着购买力的提高而增加需求量,前者表现为消费弹性较小,后者表现为消费弹性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商品消费弹性也反映在有关商品之间的相互代用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某种或某类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多,相应地带来其他具有相同用途的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再次,商品的季节性特点也影响着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如常年生产,季节消费的商品;季节生产,常年消费的商品;季节生产,季节消费的商品,等等。这些特点都会影响到一定时期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此外,商品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商品量,导致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来说,价格调高或调低与消费者购买量成反比,价格调高,购买量减少,价格调低,购买量增加。一类商品不同品种和一种商品不同质量等级之间的比价是否合理也会影响需求量的变化,消费者往往会在品种之间和质量等级之间选择自己以为合适的商品。
- 4.杠杆因素
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均有重大影响。就利率而言,利率、利息是消费者对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储蓄)进行选择的机会成本。因此,利率的提高,将引诱人们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反之,储蓄就可能减少而消费增加。就物价而言,消费者对物价水平变动的支出反应,主要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变动同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如果物价水平的变动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的变动是同比例的,那么实际收入不变,则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储蓄就会保持不变。但是,如果物价的变动与消费者货币的收入变动不是同比例的,当实际收入水平上升或下降时,就会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另外,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也会影响当前的消费开支。实际资料显示,伴随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相应上升,居民实际消费开支也会增加,这种情况常在物价水平猛烈上涨的时候出现。这种消费支出的变动是由于消费者预期未来的价格将继续剧烈上涨这一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相反,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物价将会下降,就会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把当前的部分消费支出向后推延,以提高消费效率,实现经济消费。
- 5.社会因素
影响市场商品需求量变化还有其他许多社会方面的因素,如国家政策措施、法律法令、社会风尚、自然气候等政治、社会、文化、自然因素都对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有直接影响。如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增多,对儿童用品的需求会带来新变化;职工业余学习、文娱活动广泛开展,对文化用品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多;自然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对季节性商品的需求也会带来直接影响,这些都会对市场商品需求的完善及其构成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