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成本定义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2.机会成本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
3.机会成本实例
- 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A元,养鸡可以获得B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B元,同样的,养鸡的机会成本则为A元。
- 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 假若一人拥有一所房子,那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拥得的收入。因为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 (implicit cost)。
4.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会计成本是指实际支付的货币成本。机会成本可能等于会计成本,也可能不等于会计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机会成本等于会计成本;在商品(或生产要素)供应不足、实行配给的条件下,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在商品积压或要素闲置的条件下,机会成本低于会计成本,甚至为零。通常是在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料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一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假定化纤价格为10元每吨,则用货币表示的每一度电的机会成本是5元,而会计成本仅为1元。
5.机会成本在会计学中的作用[1]
美国会计学者梅基(Robert.P.Magee)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对影响组织的活动、事件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报告的活动,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促进决策者能够据此有效地分配他所掌握的(或委托给他的)资源。”因此,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及经济组织的复杂化,会计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会计已不仅是受决策影响的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而是通过计量和计算深入到企业的决策活动中。影响决策(选择)的机会成本在会计学中有了广泛的应用。贴现现金流量法已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机会成本成为投资决策中现金流出量测算的重要一项。投资中若利用了企业原有的资产,企业虽然不必动用资金购买该资产,没有发生现金流山,但该资产的成本必须以现行市价计入现金流出量。因为该资产虽然没有引起现金流出,但该资产不用于此投资项目就可在市场上出售或出租获得收入,该资产用于本企业的机会成本是在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因此在项目出策中必须引人机会成本,否则会造成项目评估不准确。投资决策中只将与项目有关的相关成本计算柱内,非相关成本不与考虑。在企业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决策中,现代会计学也引入了机会成本,必删将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成本计人资率成率。制定部门之间的资产转移价格时,也使用了机会成本。
6.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案例一
经济学上,机会成本用于考察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金钱、时间、物品、劳务——远远不止,它甚至包括一幅迷人的风景。必须先有心理准备,机会成本包括的范围是如此之大,可能远远地超出想象,考察下面的例子。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小王也是“60分万岁”的积极拥护者。迟到、早退甚至逃堂或干脆连论文也不写。不问可知,他的成绩是一团糟——三门功课不及格,而且全部是高学分的科目,这样他就不得不接受命运(实际上是学校)的安排——重修(据称是取消补考后,21世纪教育制度的最新创举)——先交钱后上课。小王叹了口气,然后开始计算损失,RMB800的重修费——他知道,买Discman的计划泡汤了。整个周末,他不得不再次与那班面目可憎的老师打交道,上那些无聊透顶的课程。
在小王看来,重修不外意味着金钱与时间的损失,此外,似乎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但拿着机会成本这条度量尺的经济学家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假若小王看到下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的他重修的机会成本,很可能也要被吓一大跳。再次重申,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为了便于把小王的一切损失以货币形式折算加总。有必要引入另一个经济学术语——支付意愿——人们愿意为某件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或者说以货币数量形式表示的某件物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
一如小王在日记中写的“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小王已经把他预算用于购买Discman的RMB800元交到学校财务科。当然,这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此外,小王每个周末安排了8个小时的重修课程——更要命的是这些课程并非集中而是分成周六、周日两次修读。而且要修满18周,逐周来计算他重修的其它机会成本。第一个周末,小王立誓洗心革面,认真学好课程,决心不再逃堂。然而,在上完周六上午“漫长”的4节数学课后,他妈妈打电话要他回去喝鸡汤,妈妈虽然温和慈爱,但若知道宝贝儿子功课学得太差劲,少不得也要唠叨一阵子。他不敢告诉妈妈晚上有重修课程安排,所以,很无奈,小王选择了回家而不是继续上他的重修课。当晚,小王喝到了美味的鸡汤,还重温了一集《long vacation》,他感觉似乎不错。然而,这边情况却不大妙,由于周日晚的英文重修班缺席人数太多,一向严厉的任课老师大发雷霆,逐一点名并将缺席者记录在案,甚至放言“叫他们以后小心点”。结果,小王大为紧张,深怕开罪老师。思前想后,他花RMB98元买了一套英汉大词典,作为礼物,然后好言好语竭力讨好老师以换取失去的印象分。终于,他得到了老师的原谅,但是,他失去了多少呢?
“睡在上铺的兄弟”打电话吿知小王重修课程的情况之时,他还在暖被窝里胡做春秋大梦——梦见偶像王菲,甚至还同她携手合唱“暧昧”,实是人世间第一享受(效用)。接过电话之后,梦也惊醒,身也冰凉。一个暖被窝并不算什么,再加上个春秋大梦,尤其在“风刀霜剑”豪冷之时,情况可就大大改观。美梦这种东西最是奇怪,或香艳,或刺激,总之,诱惑力十足。只是小王知道,在接下来的四个月,他所能做的梦只有一个——重修噩梦。换句话说,重修将在四个月内剥夺小王做任何美梦的可能性。他做梦频繁不算高,美梦每月只有一次(稀缺性)。而梦境也不太多,大概四种:“富豪梦”、“帝皇梦”、“老婆梦”偶尔也会发“二奶幻想”。这样一来,因为重修,忽略今晨已被惊醒的明星梦不计,小王不仅失去了飞黄腾达、身登大极的机会,老婆与二奶也没了——虽然只是梦境。所以,这些要计入重修的机会成本的,但又如何来衡量美梦的价值呢?
不要忘记,上文引用的专业术语——支付意愿,它正是计算机会成本的一把度量工具。基于效用与稀缺性的综合考量,小王的支付意愿是:一场“富豪梦”、“帝皇梦”或“老婆梦”约为RMB100元,“二奶”则要打个八折,也就是RMB80元。此外,虽则不是日理万机的大人物,小王的时间花费也是不可忽略的。计算上往返于妈妈与老师之间那一段接近1个钟头的公交时间,盲目搜寻礼物以及在老师家里“卑躬屈膝”大叫手下留情的1个钟头,刚好6小时。衡量时间的成本并不容易,是这样做的:小王的死党小李,无论学识水平或其他条件,两人都极为相似,只有一点不同——小王每个周末花8个小时上“可耻可恨”的重修课,而小李却把同样的时间用于“可敬可佩”的家庭辅导,并收取RMB25元/小时的辅导费。好了,想表明的正是——抛开劳动性质高低之分(一则遭遇冷眼,一则大受礼遇),小王花在重修课程上的每一个钟头起码也是RMB25元这个价钱。简单的四则运算,很明显,仅仅第一周,重修的机会成本就高达RMB628元。
接下来的日子,小王可不敢太乖张,该上的重修课程他还是尽量不缺席,只是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在控制之内。就在那个春光明媚、宁谧安瑟,总之是特别适合聆听重修讲座的第九个周末,又是一个电话——不是妈妈,这次是魂牵梦萦的女朋友。女朋友大发脾气,埋怨“两个多月来避而不见”。小王竭力敷衍,搬出百般借口,先是要陪已然故去的“外祖母”看医生,然后接送善未诞生的“小妹”放学。女朋友即便其蠢如猪,凭着女人的敏感与直觉,还是揭穿了他的借口,遂大伤其心:“既然如此讨厌,那以后也没有再见面的必要······”。小王大为惊恐,欲待再作辩解,奈何佳人伤心欲绝,已黯然挂线。小王了解女友性格,明白已再无挽回余地,乃大肆咒骂重修,“剥夺了Discman,又要害宝贝甜心”。小王本已知重修绝非好事,只是想不到代价如此之大——课刚修完一半,女朋友也搭上了——若非重修,他当然不致因为课程紧张而冷落女朋友,也不至于有今日之事。或许他要付出的还不止于此,先来算小王今次的损失。
没了女朋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一段刻骨铭心爱情的终结总是令人伤感的。像爱情这种东西虽则看不见、摸不着,其实也是有机会成本的,甚至可以对其进行计算,科学的计算。开始可能得出结论,爱情是无价的。毕竟,无论给多少钱可能也不会自愿放弃同所深爱的人之间的感情。但是,对于成本—收益分析而言,这个结论引起了一些与现实全然不符的结果。假若真的认为爱情无价,那么不应该纠缠于是要求女朋友一起分摊晚餐费用,还是自己义无反顾的一力承担——既然爱情无价,区区几餐烛光晚餐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同样,当女朋友指着3克拉的钻戒说“很漂亮”时,也应该毫不迟疑的买下来。当然,有时是可以考虑3秒钟,但一定要买下来,因为相对于伟大的爱情而言,一颗钻戒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却可取悦于女朋友,从而巩固无价的爱情。但事实是,并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愿意负担起每一顿烛光晚餐的账单,而且,在面临女朋友购物——尤其是购买钻戒之类贵重物品之时,很多男人考虑的时间超出30分钟,而通常情况下深虑的结果是——其中至少78%的人坚决摇头(假若爱情无价,他们是不会冒得罪女朋友从而导致爱情破裂之险的)。
一旦接受了爱情并非无价,而有其隐含价值的观念,却又如何确定这种价值是多少呢?方法是:观察为了多少钱,一个人才愿意冒失去爱情的危险。譬如,大部分人男人可以为了维系爱情而负担起几次顿烛光晚餐的账单,但假若代价是3克拉的钻戒时,大部分人男人中78%选择冒失去爱情的危险。尽管不同的人在同一价码下对爱情的冒险程度不同,通过比较各种价值下人们所愿意冒险的概率大小,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情况下,爱情的价值为RMB10000元左右。请注意,这个价钱并不必然意味着可以在市场换取一份爱情,它仅仅提醒如果某一天女朋友说“再见”,而又无所作为、不思挽回的话,那么就蒙受了如此多的损失,同时,由于爱情是双向互动的,女朋友也受到几乎同样的损失RMB10001元(女人通常更为脆弱),顺便离题一句,奉劝全天下女性,决不要轻易与男朋友谈分手,否则,所蒙受的损失将比对方还大。回到正题,小王与女朋友之间爱情的价值也是RMB10000元这个数吗?考虑到小王的女朋友柔情似水,温驯如猫,这样的女性实难能可贵,给它再加上一个四位数RMB1000元。这样一来,今次小王的损失是RMB11000元。
有了女性,鸡犬不宁;没有女性,冷冷清清。失去女朋友,小王的心倒也静了下来,胡胡涂涂混到了考试前夜。小王记性一向不好,岂知今夜莫名其妙地竟恢复了一些旧忆。先是记起,18周的重修课程中,他听了1次讲述,翻了3遍课本,读了5段论文,背了7行单词;然后又想到,看完二套小说,旷了四节课,玩遍六种游戏,睡了八次觉。此般的学习态度自然是难以学到足以应付考试所需知识的。应了那句古老的妙语,“往事不堪回首”,回忆旧事带来的只有烦恼。不想尚可自欺,一想汗颜无地。小王不仅烦恼,而且紧张。他不知那本大词典是否足以影响老师评卷的客观性,如若没有奇迹,自己万难通过明天的考试。于是,徘徊在烦恼与紧张之间,小王彻底失眠了。他并非不知考试前夜的休息相当重要,没有法子,他没有安眠药,结果只能是——数绵羊。他数啊数,当他数到第3456只时,为考试而调的闹钟响了,已经是早上7点整。这意味着,重修又使小王损失一宿安眠。
一宿失眠的价值是多少?倘若在平时,可能仅仅意味着两边的黑眼圈、几颗小痘痘而已。但考试前夕,一宿失眠很可能导致考分从61掉到59——决非危言耸听,还是使用支付意愿,衡量一宿失眠的价值就让自己完成吧。该是算总账的时侯,重修费RMB800元,第一周RMB628元,17个8小时,RMB25元/小时的上课时间,一段价值RMB11000元的爱情,再加一宿安眠。不需用任何计算器,最蹩脚的学生都可以算出,小王重修的机会成本——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RMB15828元Atleast。好了,即便没有女朋友,重修的机会成本也将是非常高昂的。
案例二
假设去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 · 克莱普顿(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 · 迪伦( Boh Dylan )今晚也在开演唱会,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 40 美元。当然,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心理承受价格是 50 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 50 美元,就情愿不看了,哪怕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会错失价值50 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放弃的价值是 50 一 40 = 10 (美元)。如果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 10 美元,那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鼓近,经济学家保罗 · 费雷罗(Paul Ferraro )和劳拉 · 泰勒( Laura Taylor )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 4 个答案: a . 0 美元 b , 10 美元 c . 40 美元 d . 50 美元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 10 美元,也就是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可是,费雷罗和泰勒向 270 名上了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有 7 . 4 %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因为只有 4 个选项,哪怕学生们是随机选择,正确率也该有 25 %。看起来,同学们似乎觉得掌握这些知识很丢脸。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 88 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 17 · 2 % ― 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为什么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没能表现更佳呢?主要原因是,在典型的概论课上,教授会给学生灌输几百个概念,机会成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模模糊糊,一笔带过。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但费雷罗和泰勒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教经济学的讲师自己也没掌握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 2005 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开年会的时候,他俩向199名专业经济学家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只有 21 . 6 %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 25 . 1 %的人认为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0美元, 25 , 6 %认为是 40 美元,还有 27 . 6 %认为是 5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