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市场需求量[1]
市场需求量是指某一产品在某一地区和某一时期内,在一定的营销环境和营销方案的作用下,愿意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的总数。
这个定义包括了八个因素:
①产品。因为产品范围是广泛的,即使是同一类产品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多种差异,在企业进行需求测量时,要明确规定产品的范围。
②总量。它通常表示需求的规模,可用实物数量、金额数量或相对数量来衡量。如全国手机的市场需求可被描述为7000万台或1500亿元,广州地区的手机市场需求占全国的总需求的10%。
③消费者群体。在对市场需求测量时,不仅要着眼于总市场的需求,还要分别对各细分市场的需求加以确定。
④地理区域。在一个地域较广的国家里,不同地域间存在差异。
⑤时间周期。由于企业的营销计划一般有长期、中期、短期之分,与之相对应有不同时期的需求测量。
⑥营销环境。在进行市场需求测量时,应注意对各类因素的相关分析。
⑦购买。只有购买需求才能转变成真正的市场需求。
2.影响市场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法则。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相关商品的价格.
需求不仅取决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他商品中,有两类两品的价格影响最大。
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如猪肉与牛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等,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例如,如果猪肉的价格上涨,牛肉的价格相对猪肉来说会显得较为便宜,人们就会用牛肉去替代猪肉,从而增加对牛肉的需求。
二是互补品,即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如钢笔与墨水,汽车与汽油等,显然,如果汽油价格暴涨,使用汽车就会变得昂贵,因而对汽车的需求会下降。因此,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说来,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即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这是因为较高的收入代表了较高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约束的。
4、消费者的偏好。
这里所说的偏好,既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流行时尚有关。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商品(如流行时装、音乐唱片)的需求对社会偏好十分敏感,即使价格不变,由于社会时尚的改变,流行时髦的变迁,需求量也会有急剧的变化。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这里说的预期,不是指消费者的个人预期,而是指对商品需求产生影响的是社会的群体预期,无论这种预期正确与否。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人口规模。
一般来说人口规模与市场需求量成正比,人口规模越大,市场需求量也就越大,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