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锁配送概念的内涵[1]
- 1.连锁配送的本质是送货或交货
一般性的送货只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或称售后服务)而展开的。从内容上看,一般性的送货只是简单地将货主的货物送达收货人处,并不附带其他操作,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且,一般性的送货又是一种偶然性的活动,实践中很少全面考虑需求者(客户)的要求,常常是有什么货送什么货,何时有货何时送,送货只是售货活动的简单延伸。连锁配送概念中的送货则不然,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完善化的、高级的输送活动。所谓的“完善化的和高级的送货”,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配送中心的网络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一方面是指在向基层配送中心或大用户送货的过程中,客观上有确定的组织和比较明确的供货渠道,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另一方面送货是一种建立在备货和配货基础之上的经济活动,并且又是按照用户要求组织和安排的一种经济活动。可以说,按基层配送中心或客户提出的要求(包括货物的品种、质量、规格、数量、送货时间、送达地点等)进行备货、送货乃是现代化送货(即配送)的基本特点。不难看出,完善的送货不仅仅是一种强化服务的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方式和物流体制。
- 2.连锁配送是大范围、综合性的物流运动
以完善化送货为表现形态的配送不是一般的、单纯的送货活动,而是建立在备货和配货基础上的送货活动。据此,从物流功能或物流要素的角度出发来考察配送,可以看出,连锁配送是多项目、多环节物流活动的有机结合。换言之,连锁配送是综合性的、一体化的物流运动。连锁配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从环节上看,既包含着货物运输,同时也融合着采购集货、存储、理货、配装等活动。有些货物的配送活动还常常附带着加工,如原木截锯、钢材剪切、玻璃套裁、煤炭混配、元件组装等。从运动程序上看,连锁配送贯穿着如下几种操作:
①收集信息(包括收集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确定用户并了解和掌握用户的要求,以此作为配送的依据;
②采购,即根据收集的信息,确定供货渠道和货源,统一采购,以此作为配送的基础工作;
③备货,包括组织货源和理货,其中,理货和配装货物等操作是许多产品配送不可缺少的内容;
④运送货物,这是构成配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配送的最终环节。通常在送货之前,先要对送货工具(即运输工具)、送货路线和运输方式等进行选择,采用就近原则选用最近基层配送中心,以此优化运输。
- 3.连锁配送的运程愈来愈远,运量愈来愈大
在流通实践中,通常人们都是在城市或地区范围内从事货物配送活动,配送常被认为是城市内的短距离的运输行为或“短程配送”、“城市配送”。实际上,在某些交通发达、货物运输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尤其是从事转口贸易的国家或地区),配送的活动范围早已超出了城市界限。当前,“国际配送”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和个别行为。据此,不能把货物空间移动的距离长短作为区分一般运输和配送的标准,即不能把配送视为“短距离、小批量”的送货活动。配送本身并不限定距离。应当说,越超国界、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配装和运送等活动同样属于连锁配送范畴。
- 4.连锁配送的对象不局限零售店
从配送对象来看,收货人可能是基层配送中心,也可能是最终消费者(大用户)。在现实生活中,日用消费品的配送对象往往是零售商店而不是居民个人,但有不少生产资料(原材料产品)也经常配送到基层配送中心。据此,不能把配送单纯理解为向零售店(或称用户)送货的经济活动,配送也包含着向中间商送货的经济活动。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连锁配送概念是对配送实践的高度概括,它所反映的是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征,其实质是,连锁配送过程是“配货”、“集货”和“送货”的有机结合过程。
2.连锁配送的特征[2]
1.满足门店的订货要求,并强调送货方式的合理性。配送和传统物流领域的一般送货是有区别的。一般送货是销售性送货,即生产什么送什么。对连锁企业而言,配送的“特殊”在于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连锁配送必须树立“用户第一、质量第一”观念,按用户要求进行配送,绝不能利用配送控制用户,但因用户本身的局限性,用户要求有时也会不合理。因此,配送应强调送货方式的合理性,即在时间、速度、服务水平、成本、数量等多方面寻求最佳化,实现双方共同受益。
2.连锁配送以支线运输为主。连锁配送离不开运输,但它基本属于终端运输,大部分运输是限于一定区域内的支线运输,具有路线短、规模小、频率高等特点。
3.连锁配送是积极的送货。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需要一点送一点,就会大大增加工作量。连锁配送把“配”和“送”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作业.使送货达到一定规模,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
3.连锁配送的作用[2]
随着连锁经营发展,以及企业寻求新的利润源泉的需要,连锁配送的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提高服务能力
在连锁经营中,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各门店为了及早发现滞销商品、避免库存积压,要求物流系统提供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送货服务。连锁配送不仅具有集货功能,还兼有配货、送货等多种功能,使商品由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仓库由储备型变为流通型,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仓储技术由传统型变为现代型,因而可及时、准确、安全、高效地按用户要求进行配送,提高了服务能力。
- (二)强化门店销售功能
连锁配送能使商品在恰当的时间以合适的数量、合理的方式送到各门店,保证门店不缺货,最大限度地实现销售目标,满足顾客需求。同时,连锁配送还可减少门店的商品库存,使门店的仓库空间转化为销售空间,降低营运成本,强化门店销售功能。
- (三)新的利润源泉
连锁配送使仓库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也大大提高了车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关数据表明,一般货物的运输,汽车货物实载率不到50%,连锁配送的实载率可提高到70%~80%。显然,连锁配送可以使物流设施和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
4.连锁配送的模式[2]
经过长期的发展,连锁企业形成了多种模式的配送,以满足不同商品、不同流通环境的需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 (一)供应商直接配送
这是指由供应商或生产企业直接把所需商品送到门店的配送方式,主要适用于保质期短,或价值高、需求量少的商品。但会常常发生配送不到位等问题,如缺货断档、配送时间不能满足门店要求、一些偏远或量小的门店往往得不到及时配送等。
- (二)连锁企业自营配送
这是目前连锁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配送模式。连锁企业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门店的货物进行配送。自营配送使配送中心成为连锁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能满足门店的独特需要。但是这种小而全的模式造成了企业新的资源浪费,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大多数自营配送中心将会转化为公用型配送中心。
- (三)社会化配送
社会化配送即所谓的第三方物流配送,这是指由第三方的专业公司来承担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任务。社会化配送的优势在于专业公司通过规模性操作,能够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同时也能实行专业化作业管理,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许多连锁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这种社会化配送模式。
- (四)共同配送
这是指连锁企业为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与相关企业之间互相提供便利的协作型配送模式。例如,一些规模不大的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在资金上存在困难。因此,多家企业共同构建配送中心是可选方案。共同配送能促进企业运输规模扩大,有利于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互用,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从物流效率和商品鲜度管理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是一种值得借鉴的配送模式。
5.连锁配送流程[2]
- (一)配送的一般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是:进货一储存一分拣、配货一配装一送货。每个流程的作业内容如下所述。
1.进货。即组织货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订货或购货,表现为配送主体向生产商订购货物,由后者供货。另一种方式是集货或接货,表现为配送主体收集货物,或者接收用户所订购的货物。
2.储存。即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并依据配送计划将购到或收集的各种货物进行检验,然后分门别类地储存在相应的设施或场所中,以备拣选和配货。储存作业一般包括这样几道程序:运输一卸货一验收一入库一保管一出库。储存作业依产品性质、形状不同而形式各异,有的是利用仓库进行储存,有的是利用露天场地储存,特殊商品(如液体、气体)则需储存在特制的设备中。
3.分拣、配货。分拣和配货是同一个工艺流程中两项有着紧密关系的作业活动。有时,这两项活动是同时进行和同时完成的(如散装物的分拣和配货)。如今,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我国的分拣、配货作业大多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方式操作,自动化的分拣、配货系统已在不少国家的配送中心建成,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4.配装、送货。配装和送货主要包括搬运、配装、运输和交货等作业。其作业程序是:配装一运输一交货。送货是配送的终结,故在送货流程中除了要圆满地完成货物的移交任务外,还必须及时进行货款(或费用)结算。在送货这道工序中,运输是最主要的作业。因此,在进行送货作业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使用先进的运输工具,对于提高送货质量至关重要。
- (二)日用品的配送流程
日用品品种规格繁多,市场需求呈多品种、小批量状态。这类产品有确定的包装,可以集装、混装和混载。因此,配送流程中必然要求经过理货、配货和配装等工序。由于日用品的包装中往往另有小包装,所以在这类商品的配送中很少出现流通加工这个环节。从整个配送流程来看,日用品配送是一种标准化的配送模式,如图1所示。
- (三)食品的配送流程
食品的品种规格很多,形状各异,又有保质、保鲜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食品配送流程也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没有储存工序的食品配送。这类食品通常保质期较短,保鲜要求高。货物组织到后,很快进行分拣、配货,然后选用合适的方式快速送货。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带有储存工序的食品配送。保质期较长或销售量非常大的食品,可大量组织进货,先进行储存、保管,然后根据门店的订单进行分拣、配货、配装。其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带有加工工序的食品配送。有些食品集中到仓库后,要先进行初加工。例如,分装货物(将大包装改为小包装)、冷冻货物、等级分类、去杂质(如蔬菜去根,鱼类去头和内脏)、配制半成品等,然后衔接其他工序。其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6.连锁配送的意义[1]
- 1.连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如商务洽谈、签订合同、促销等。物流是指实体的流动过程。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信息流是指与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有关信息及提供给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各种信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上除物流外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而物流是上述四种流中最特殊的一种流,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主要指运输、储存、加工、配货、送货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方式使消费者获得,如电子出版物、有价信息软件、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要经过运输、储存、加工、配货、送货等环节使消费者获得。如何使消费者准确、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就需要物流配送。配送企业根据消费者网上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速度快,且保证质量。如果物流配送实现连锁,消费者就可以就近获得所需的商品或服务,使运距缩短,节约开支。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上浏览后,轻松点击一下,完成网上购物,配送企业从网上获得购物信息后,及时进行配送,使消费者获得所需的商品或服务。但是,如果迟迟不能将消费者所购的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甚至出现买冰箱送洗衣机的情况,就会使消费者放弃电子商务,而选择更为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因此,连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
- 2.连锁配送可以完善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整个物流系统的结构由三个因素组成,即方式(运输手段)、结点(物流基地)和连线(运输路线)。物流总体合理化就是要使方式和结点现代化,使连线最优化,并达到方式、结点和连线的协调运作。通过建立大型中央配送中心和布局合理的基层中心,使货物包装集装化、装卸自动化,促进物流系统的畅通;连锁配送企业的基层配送中心分布很广,可以提高专业营运车辆的效率,降低空载率,减少迂回运输、相向运输等,从而实现运距最短,完善整个社会的输送系统的目的。
- 3.连锁配送可以更有效发掘“第三利润源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创建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采用连锁配送,可以大大减少配送次数,如图所示。这无疑会降低物流配送的整体成本,主要包括:
①降低了进货成本。由于统一进配货,可以加大采购批量,从而形成了对供应商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迫使供应商最大限度地降低价格,这是连锁营销规模优势的根本所在;
②减少了各基层配送中心的库存水平,也相应减少了其仓库面积,提高了经营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零售店只需根据销售情况向配送中心提出订货计划,所需商品即可马上送达。所以各零售店的库存很小或无库存;
③减少了各零售店的检查和入库费用。由配送中心统一对货物进行检验、编号登记和入库,大大简化了各零售店的进货程序,节约了人员,降低了费用,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 4.连锁配送企业的发展,标志着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连锁配送的发展使配送成为可以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已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且它的占有率与物流业的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业的实践中,我们发现:
①物流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即配送企业完成,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
②很多物流企业即配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提供给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更有利的物流方式,这就需要物流配送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因此,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使配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见,配送企业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 5.发展连锁配送是商品流通部门深化服务的重要形式
在旧的商品流通体制下,商品流通部门养成了被人求的习惯,服务意识不够强。现在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商品流通部门应该加强服务意识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配送就是深化服务的一种好形式。采用配送可以产生以下变化:
①从被动的他买我卖到主动的我卖他买;
②从等客上门到送货上门;
③从客户催我发货到我按时上门送货;
④从不允许用户挑货到我为用户挑货;
⑤从用户向我打听货源到我向用户了解需要。连锁配送可以改变商品流通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