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经济战略思想
经济战略思想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发展经济所采取的观点。确定科学的经济战略思想,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二要结合发展经济的客观实际。
2.经济战略思想主要研究内容[1]
经济战略思想研究主要是分析已实施经济战略的观点。分析世界各国经济战略决策思想,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改良发展战略理论、交通发展战略理论等。具体而言,主要有:
1.经济增长战略。指在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所追求的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高增长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战略措施是实行筒消费、高福利,发展世界市场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2.传统发展战略。指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简单沿袭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首先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开始的。他们把发达国家所实行的通过工业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简单地移植到发展中国家来,把它称之为传统发展战略或起飞理论。战略目标就是赶超发达国家,向英、美一类的国家看齐。然而到了60年代,实际的情况是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事实证明,这个战略不适合发展中国家,从而宣告了这一战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失败。
3.改良发展战略。指强调经济的平衡发展战略。五六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实施传统发展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的来说,却出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由于片面强调发展工业,出现了农业生产萎缩、财政赤字、贫富悬殊等一系列问题。改良发展战略接受了实施传统发展战略上的教训,强调工业也强调农业,实行所谓的绿色革命。总的来说,就是想解决传统战略所出现的问题。这种改良战略模式、部分地克服了传统发展战略模式的弊端,但它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彻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所以,这个战略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
4.变通发展战略。指强调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目标的战略。发展中国家实施传统发展战略和改良发展战略之后,由于结果令人失望,因此,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一种新的理论—一变通理论便脱颖而出,即所谓的变通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以满足社会基本需要为战略目标,并提出“适应技术”的观点,不片面追求和引进高新技术。变通发展战略提出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群众的意愿,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实践这一战略,又存在着许多限制和障碍。不过,变通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中的一些主张可以加以接收和借鉴,现在这一战略正在经受实践的考验。
5.绿色革命战略。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所谓“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系列改良农业的活动。这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传统发展战略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并认为其意义可以和产业革命相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此项活动的动因之一就是为它们寻找“过剩”资本的出路和推锗农业用品的销售市场,但这场“革命”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6.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战略。指在战争、经济封锁等异常条件下,集中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全部经济活动实行集中管理,以克服经济困难,取得战争胜利。这是一种完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实物分配型经济,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整个经济的运转只能借助行政强制和精神动员来推动,一旦戏争或封锁结束,这种战略思想就会与工人、农民的利益相抵触,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所以,和平时期,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
7.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战略。指将决策权分散,取消国家所有制,只有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企业成为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普遍的和主导的作用。同时,编制的计划只是预测性和参考性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约束力。所以,这种经济基本上和市场经济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既存在着少数大组织的垄断,又有许多小组织的盲目竞争,由于缺乏宏观控制的有效手段,经济比例容易失调。
8.集中计划经济战略。指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国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制订各种计划和发布系列文件法规对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管理,资源主要通过各种计划进行配置。经过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缺乏竞争效率,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益恶性循环,整个经济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都出现了这一体制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9.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战略。指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模式,即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的经济模式。这种战略的主要思想是,宏观经济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家,国家主要负责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性经济活动作出决策,减少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主要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完成计划,使国家的计划决策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既有与其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自身利益所决定的内在动力,又有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能够调动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克服了集中计划经济模式或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是一种比较适用的经济模式,但这种经济模式也有自己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困难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什么范围和程度上发挥二者的作用及如何通过各种经济杠杆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宏观经济协调要求等。
10.单一发展战略。指单纯以经济发展为内容制订的发展战略。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仿照发达国家相继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些发展战略的目标都是经济指标或经济目标,很少考虑社会、科技等其他方面,其目的也是在某一方面取得进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一系列社会生态问题的出现,给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比较典型的单一发展战略有初级产品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初级产品发展战略指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出口农、矿产品原料及一些粗加工产品的战略,这种战略的致命弱点是容易遭到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需要进口大量日用工业品,要依附发达国家,很难创造经济奇迹,赶超发达国家。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指为提高工业化水平利用先进技术生产需要进口的产品的战略,这一战略思想主要是实现国家工业化,改变贸易条件,改变对发达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依赖程度。这种战略的弱点是为了扶植生产替代进口品的本国工业,就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反而使本国工业品成本高、质量低、出口困难、贸易逆差扩大,实质上这是一种闭关自守的发展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指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利用经济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或资源优势或地理优势,生产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产品的战略。这种战略是为了克服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弊端,提高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而提出的,这种战略以国外市场为主,属于外向经济,这种战略有利于发达国家实行技术输出和国内工业结构改组,而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受到高污染工业的转移危害,因此,这种战略真正得利的仍是发达国家。
11.综合发展战略。指社会、经济、科技三方面协调发展的战略,也叫“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关注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强调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之特性。这种战略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先进科技应用则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则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2.梯度发展战略。指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优先发展先进地区的理论。中国经济不平衡的表现是由沿海到内地到边疆,由东到西的明显的经济与技术差距,这种地区不平衡有三种类型即先进(发达)地区、中间(中部)地区、落后地区。这种战略认为,先进地区首先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中间地区和落后地区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转移的加速实现地区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
13.脱钩战略。指发展中国家应与发达国家切断经济联系,奉行自主发展的方针,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改革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战略。这一战略指出了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不平等交换,它完全否定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变通发展战略,认为依附发达国家只能是越进一步发展,依附性越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越大,这就是不发达的发展。这种战略的致命弱点是简单地强调自力更生,主动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只能将发展中国家引向闭关自守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