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审计分析方法[1]
审计分析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用分析技术进行审汁事项评价的方法。
2.审计分析方法的目的[1]
审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审计评价,为审计公允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3.审计分析方法的特点[1]
4.审计分析方法的分类[1]
具体应用在审计领域,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定性审计分析方法和定量审计分析方法。
审计分析方法从广义角度来看,种类很多。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有比较法、比率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模拟法、预测法、决策法、控制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法等。
从时间角度来考察,上述各种审计技术方法又可以归纳为事前审计分析方法、事中审计分析方法和事后审计分析方法。
一、比较法
又称对比法,是指审计人员利用审计事项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内在联系的相关指标,进行相互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分析审计事项的各种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差异,研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得出初步的评价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比较的形式一般有: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分析比较;期末余额与计划指标分析比较;本期期末余额与上期或历史同期的指标分析比较;审计事项内部的结构对比分析;类比分析比较等等。
比较法的实质是数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在使用时,审计人员应注意分析指标的可比性与比较标准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的指标应在时期、范围、内容、项目、计算方法等方面大体一致,方能进行比较。若指标口径不一致或环境条件等不同,应按规范的方法进行换算、调整以后才能进行比较。
二、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利用审计事项存在一个指标对另一个指标的比例关系,进行比率数值分析的一种方法。比率法可以把某些不可能直接对比分析的指标经过计算得出其比率后,利用其比率数值进行分析,以得出评价的结果。
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有相关比率分析法、结构比率分析法和动态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的一种技术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某个项目和其他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如销售利润率等的分析;二是依据一些经济指标之间客观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相对数加以比较,进而比较分析,如从产值与职工情况的分析,来观察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产值的影响程度。
结构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各指标占总体指标的比重来进行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分析步骤是:确定某一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观察其构成内容及其变化,分析其特点,评价其趋势。如分析企业成本费用情况,要确定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构成情况,以及其各个比例情况,分析其标准情况,评价其趋势变化,找出存在问题,寻求改进途径。
动态比率分析法是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为环比比率法和定基比率法两种类型。前者是将分析期各个时期的数量都和上一期数量相比,来计算其增减比率;后者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量为基数,将分析期各个时期的数量与基期数量相比,来计算其增减比率。
三、帐户法
帐户法,是指审计人员以会计准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为依据,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类帐户的对应关系及其发生额和余额的情况及规律性,查明每笔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发现帐务错弊的技术方法。
帐户法审查重点在会计总帐和明细帐目,以及各种明细帐和备查簿上。它首先不审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而是直接从会计帐务处理系统着手进行检查。通过实帐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类帐户)和虚帐户(收入、成本费用类帐户)的审查,来寻找差错。帐户分析既可以采用结构分析,又可以采用比率分析。
应用帐户法时,应注意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审计:
(1)调查被审计单位帐务处理系统以及帐户设置情况;
(2)测试其会计帐户设置是否合法、合理,是否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总分类帐户设置是否规范;
(3)检查、分析帐户结构、帐簿记录是否合理、真实,是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业务;
(4)进行抽查,并根据样本计算结果推断总体结果;
(5)利用帐帐、帐表、帐证核对等技术方法,进一步查明情况和问题;
(6)重点分析帐簿中的异常现象,包括异常项目、异常内容、异常摘要、异常对应科目、异常发生额、异常余额等;
(7)得出检查结果,并予以分析、评价。
四、趋势法
趋势法,是审计人员利用检查资料的数据呈时间顺序排列的特征,进行趋势分析、推测、评估和寻找问题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可以分为四大类:
(1)长期趋势分析;
(2)季节波动趋势分析;
(3)循环波动趋势分析;
(4)无定波动趋势分析。长期趋势呈持续向上(下)发展的趋势;
季节波动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其发展趋势呈波浪型;循环波动呈迂回变动型,有待定的规律;无定波动是无规律变动的趋势,最难推测。
趋势法属于定量分析。其步骤是搜集被审计数据,建立定量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趋势分析及结果评价等。趋势分析要以其各类特征分析为核心。
长期趋势分析有两种:
(1)直线趋势分析;
(2)非直线趋势分析(又叫趋势曲线分析)。其分析过程为:数据排列分析,配制趋势曲线(可用随手法、平均法、选点法、最小平方法等进行配制),计算趋势偏差,详细分析。
季节波动趋势分析有三类:
(1)直线波动分析;
(2)曲线波动分析;
(3)不规则曲线波动分析。其分析过程为:过去季节波动分析、未来季节波动预测分析和循环显示分析。其分析的方法有平均法、比率法、整理法、环比法、图解法等。
循环波动分析的重点在于寻求规律趋势。可用残余法、直接法、循环平均法等进行分析。
无定波动分析较难,难在毫无规律可循。分析多用模拟法。其分析结论符合实际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力。
五、模拟法
模拟法,是指审计人员利用模拟的定性或定量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进行重新验证的技术方法。模拟并不意味对原有事项的否定,而是验证其真实和合理性。模拟法一般步骤为:
(1)确定审计事项的范围(定位);
(2)测试其内部控制制度;
(3)对审计事项原有模型、结果按原有程序进行检验;
(4)分析原有模型的优劣,考虑各种因素是否齐全;
(5)寻找最佳模拟技术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审计项目逼近模拟;
(6)多方案误差比较分析;
(7)审计结果分析、评估。
此法一般适合于审计项目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并且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表面来看又较健全的情况。其优点是审计精确度高,审计风险相对较小,审计证据证明力强;缺点是审计时间投入长,且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技术技巧。
模拟法的关键是选择模拟的数学模型,所选模型,经过推测,越逼近原审计事项的轨迹,则审计精确性越高。在选择模型时,为了便于审计分析,可以同时选择几个数学模型,从中找出一个误差最小的模型作为比较分析物,以便使审计证明力最大。
六、预测法
预测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信息资料,动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对审计事项的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测算的一种方法。预测法分为两大类:
(1)定量预测方法,指审计人员运用回归预测法、平滑预测法、弹性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等预测技术方法进行的审计预测分析;
(2)定性预测方法,指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逻辑推理的方法,如专家预测法、主观概率法、决策树法等。
定量预测方法的特征是根据审计事项的历史数据或者观察值,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形式,求出经济变量的预测值。其优点是能对审计事项某一个具体部分进行详细的预测分析;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精确度高;预测工作投入时间少,效率高。缺点是对缺乏有关数据的审计事项,无法采用通过模型的手段进行分析,也不能处理不能用经济变量表示的审计事项的预测分析。
定性预测方法的特征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经验分析、逻辑推理来进行审计预测分析。其优点是能模拟审计事项的未来趋势,处理不能用经济变量表示的复杂的审计事项,即使在有关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审计须测。其缺点是不能给出定量的预测分析模型,其证据力相对较弱。
七、决策法
决策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决策方法对审计事项可行性程度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决策分析建立在预测分析之上,没有科学的预测分析,也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分析。审计人员进行决策分析,分为两个层次:
(1)原模型(审计事项原有方案)的测试、检验;
(2)重新选择分析点,通过对原模型的模拟,来验证其决策方案是否可行。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后者,尽管其难度较大。决策法包括线性规划法、目标规划法、效益成本法、总费用分析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盈亏分析法等。用于决策分析的技术方法有许多,具体如何应用,应根据决策审计的特点舍取。
八、控制法
控制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对审计事项按一定标准和规则进行测试、检查、分析,发现偏差,予以及时纠正,使审计事项的经济活动能按原有计划或规律进行,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一种方法。控制法按审计纠正措施的重点划分,可以分为前馈控制(预先控制)、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防护性控制。按审计业务范围划分,可以分为财务审计控制(资金控制、成本控制、利润控制等)和效益审计控制(投资控制、项目控制、作业控制、管理控制等)。按审计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面审计控制和局部审计控制。
控制法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程序为:制定审计控制标准,测试责任控制,分析、比较执行情况,提出纠正措施,综合评价。
用于控制法的技术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有ABC控制法、内部调控法、简单经济批量法、定货定点法、高低点调控法、目标成本控制法、制度控制法、财务目标控制法、内部预算控制法等。在运用控制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则: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定量模拟,定性判断,控制重点,分析全面。
九、因素法
因素法,是指审计人员利用审计事项各个经济指标存在的相关关系,多因素地分析、测算其各个指标变动对审计事项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在广义上,因素法包括回归分桥法、连锁替代法、主次分析法等;在狭义上,仅指连锁替代法。在审计工作中,除了对审计事项进行结构或比率分析以外,还要进一步分析由于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影响的情况,以此分析哪些是积极因素,哪些是消极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哪些是客观因素,以便得出符合它际的宙计结论。
十、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被审计单位的成本资料及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成本分析、比较、测算的一种方法。成本法应用范围很广,且具体方法很多,如成本效益分析、单位成本分析、总成本分析、盈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等。从投入与产出原理来看,当收入一定时,其成本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上升或降低,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大;即使在收入增长时,若成本增长幅度比收入增长幅度快,也是不经济的。
成本效益分析多用于经济效益审计的项目审计。通过审计项目几种投资方案预计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评价,来审计所选择最优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其分析的思路为:当成本一定时,考察效益何者为最大;当效益一定时,考察成本何者为最小。在项目审计评估时,多用现金流量概念进行分析。
单位成本分析和总成本分析属于成本比较分析方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不同投资方案的投资成本的比较分析,来审计其最优方案是否合理、经济。单位成本分析是通过每年分摊的投资原始成本与预计每年经营成本的分析比较,来评价其最优方案是否可行;总成本分析是通过投资成本与经营费用之和的分析,来评价其最优方案是否可行。
盈亏成本分析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寻找审计项目各方案的盈亏点成本高低的分析,来评价其选择的可行性方案是否合理。盈亏成本分析的基础是保本原理。
质量成本分析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产品、工程等质量的评价,分析为了达到一定质量所耗费的成本是否可行。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和保证成本构成,前者包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艺术成本,后者包括内外部故障成本。预防成本与质量水平成正比,保证成本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审计重点是寻找最佳质量成本点。
5.审计分析方法的的应用[1]
审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是审计事项的检查的开端或深入,而非终结。审计分析方法运用的要点均是寻找目标或评价结果。
6.审计分析方法的运用[2]
一、分析被审单位自然情况资料
这是审计分析的首要环节。它能从总体上了解被审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准确定位审计目标,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快速顺利进行。自然情况资料包括被审单位的性质、经营范围、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资产状况、注册资金情况及所属主管部门等。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审计前通过了解被审单位的自然情况,对被审单位的投资规模,业务的经营范围已有一个初步印象,头脑中自然形成一些相关信息,该单位应该使用何种会计制度,其内控制度应如何设置,其相关账中应该反映哪些内容,其工资应在何范围内支付,与上下级单位因何而构成往来关系,等等。这能使审计人员初步判断被审单位在哪些环节有可能存在问题,依此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审计人员带着问题去进行审计操作,既省时,又省力。
二、分析被审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这是审计分析的重要环节。每个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会计资料反映出来的。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基本的审计之后从中已发现一些问题,但还应对所审会计资料进行分析。通常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经常发生的大约80%的经济业务容易顺着被审单位的思路思考,认定被审单位的账务处理是正确的,发生的经济活动是没有问题的,而有时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部分经济活动之中。如审查某单位的会计凭证,该单位每月有一本凭证完全是记载销售业务活动的。审计时发现其会计分录和计算销售收人及增值税均无误,但仔细审视其增值税发票,发现增值税发票中同一种产品其单价不同,且产品的销售单价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数。尽管企业有权确定产品单价,但同一种产品销往同一个单位,仅由于购货方每次汇款金额不同,开出增值税发票的产品单价就不同,这其中必有缘由的。经过进一步审计,查出该单位虚增销售收入的问题。
对于偶尔发生的大约20%的经济业务,审计人员应结合平时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账面记载经济业务发生的可能性。
如查某单位会计凭证时发现有一笔经济业务是报销培训费5000元,收据的收款印章是某某锅炉制造厂。审计人员马上想起曾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谈沦过人员培训的话题,当时谈话者还抱怨单位领导只想干活不想培训。据此审计人员断定这5000元培训费必有问题,事实也如审计人员所分析断定的一样。所以,透过现象分析其本质,审计的深度就形成了。
三、分析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这是审计分析的关键环节。许多进行违法活动的单位,其账面一般做得都比较规范,业务处理基本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且账面数字计算得比较正确。如销售业务附有合法的增值税发票,计算进项和销项税的抵扣数据出人不大,账面看不出什么问题。审计人员若因此而提出审计结论,那么,此时提出的审计结论不一定就准确,潜在的审计风险因素有可能存在。这时,需要审计人员还要对计算正确的账面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寻找不合理的现象,查出存在的问题。如对某资产重组的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连续三年的经济效益审计,该单位生产两种产品,其科技含量不算太高。
企业会计报表表明,资产重组当年企业盈利22.9万元,第二年实现利润213.4万元,第三年实现利润357.4万元;应收账款累计余额660多万元,产成品账面余额为零。对此,被审单位的解释是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卖方市场,以销定产,产品零库存。在审计年度销售市场不存在与其竞争的生产厂家,所以价格定位很高,单位产品盈利很大。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确认该单位没有少计税金,除各年存在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提取的政策性费用计算不准确应冲减各年利润外,未发现其它的违纪事实。但面对账面记载的660多万元应收账款,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对该企业利润的形成进行分析。审计人员重点审查保管账和库存实物,发现保管账与成本账两者数据竟笔笔一致,而保管账的库存材料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金额均少于实物。
审计人员因此推断保管账上的内容是虚构的是书势据成本账后记的。于是审计人员对该单位产品产量的真实性进行了重点审计。为避免审计工作顺着被审单位的思路进行,审计人员找出该产品不可缺少的部件为统计对象,根据购货发票统计材料的购人量,再盘点库存确定实物的库存量,据此确定材料的发出数量。通过核定该单位材料的数量,最终确认该单位原材料少进成本并多计销售收人的违纪事实。所以,深层次的审计分析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四、分析被审单位人员回答问题的真实性
这是审计分析的辅助环节。审计人员应善于察言观色,从被审单位人员回答的问题中分析需要的审计信息。有些会计人员往往在审计人员面前表白自己工作很认真且遵纪守法,其实事并非如此;有些会计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闪烁其词,答非所问,或推说不知详情,其中必有隐情,不愿多说。有时审计人员无意间碰着的物品,被审单位人员都会有不自然的表情。这些细节审计人员都不应放过,都是审计的切人点,也是发现重大线索的关键点。如: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有一天审计人员提前几分钟来到被审单位,正好赶上该单位报销,出纳员正在报账,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审计员在将目光落到笔记本的同时,出纳员迅速放下手中的报销单,冲着审计员很不自然地一笑,将笔记本放人办公桌中。审计人员察觉到这一点,但没有马上提出查看笔记本,而是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中将该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了重点审计,结果查出该单位存在账外小金库的事实。另外,审计人员还应善于逆向思维,不要顺着被审单位人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审计工作。被审单位人员往往避实就虚,主动介绍一些该单位的功绩、荣誉,对能涉及到违纪问题的情况常常避而不谈,审计人员应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去分析,不要轻信被审单位的任何表白和承诺。或许承诺得越恳切,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之,有效地运用审计分析方法能够发现重要问题,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审计人员应养成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灵活运用审计分析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学会从似乎平淡简单的经济活动中捕捉违纪者的蛛丝马迹,确保审计工作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