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厂商是指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2.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分析[1]
1.厂商实现最大利洞的均衡条件
生产论中讨论了产量最大化的条件,这里进一步说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产量乘以价格是收益。收益减去成本是利润。那么厂商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呢?很简单,只要厂商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即MR,大于生产该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即MC,厂商的利润总额就在增长。直到厂商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不再带来利润的增加,即MR=MC,厂商的利润总额就达到最大量。这个道理就和当边际产量MP为零时,总产量TP达到最大值是类似的。因此,MR=MC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这一条件适用于完全或不完全竞争的所有厂商。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
了解了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规律和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现在可以讨论市场机制对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的调节会导致一个怎样的资源配置效果。说明这个问题要通过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分析,先讨论短期均衡分析。
我们知道,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且是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的。对于众多的,具有不同生产成本状况的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可能面对时刻变动的不同的既定市场价格。面对既定的不同的市场价格,他们的短期均衡分别有不同的情况,下面用单个厂商的短期均衡图加以分析和说明。图3描述的是某完全竞争厂商成本既定,面临不同市场价格时的均衡情况。图中的MC、AC、AVC曲线代表该厂商既定的成本状况;P1、P2、P3代表厂商面临的不同的既定市场价格或水平的需求曲线。
图3说明,如果厂商面临的市场价格为P3,d3与该厂商的MC曲线的交点E3即为厂商的短期均衡点。在该点,MR=MC(MR与d曲线重叠)符合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但是注意,该点高于厂商的AC曲线,因此,厂商在该价格销售他的产品,可获得超额经济利润。
如果该厂商面临的市场价格为P2,d2与该厂商的MC曲线的交点E2,即为该厂商的短期均衡点。因为在该点,同样有MR=MC的均衡条件。但是注意,该点正好与AC曲线相切。厂商在该价格水平销售掉他的产品,正好收回他的全部成本,既不亏损,也无经济利润。
如果该厂商面临的市场价格为P1,d1与该厂商的MC曲线的交点E1,即为该厂商的短期均衡点。因为该点同样有MR=MC的均衡条件。但是注意,该点正好与AVC曲线相切。因此,厂商在该价格水平销售掉他的产品,只能收回他的AVC成本。就是说厂商只能补偿他的工资支出,还不能补偿他的设备损耗,厂商存在亏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面对既定的市场价格,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别有盈利、持平、亏损三种情况。图3分析的是单个厂商的成本既定,面对不同市场价格的情况。反过来,在市场价格既定,对于众多的不同成本状况的厂商的均衡分析,道理是同样的。
(2)均衡点E1表明厂商均衡存在亏损,厂商必须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如果无力降低成本,厂商必须停业或退出该行业。因为厂商不能在亏损状态下长期经营,所以该点也称为厂商停止营业点。均衡点E2表明厂商能收回全部成本,所以该点称为厂商收支相抵点。超过该点沿着MC曲线上行,厂商获得经济利润,上行越高,利润越大。在每一均衡点上,都有MC=P,而且都对应相应的均衡数量Q1、Q2、Q3。因此,上升的MC曲线确实构成厂商的供给曲线。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构成行业的供给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厂商,还是同行业众多的其他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的短期均衡都可能存在盈利、持平、亏损三种情况。但是在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竞争机制对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起着充分的调节作用.下面用图4来说明这种调节的结果。图4中,MC、AC代表厂商或行业的成本状况,P代表价格。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同行业的众多厂商最初面临的既定市场价格为P3,在该价格水平销售掉产品,许多厂商或整个行业都存在经济利润。厂商是追求最大利润的,该行业的超额经济利润会吸引其他行业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使该种产品的产量和供给量增加。根据供求规律,在需求量为既定的情况下,供给量增加,会压低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P3的价格下行,直到P2为止。这时市场均衡价格与AC曲线相切,整个行业的超额经济利润消失,其他行业的厂商也就停止进入该行业。因此,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调节,该行业的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就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
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众多厂商最初面临的既定市场价格为P1,在该价格水平销售掉产品许多厂商或整个行业存在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降低成本以扭亏为盈,二是如果没有能力降低成本只有退出该行业。这样,随着一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该种产品的产量和供给量减少。根据供求规律,在需求为既定的情况下,供给量减少会使市场均衡价格上升,从而P1会上升至P2。这时,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与AC曲线相切,全行业厂商的亏损情况会消失,厂商也会停止退出该行业,该行业的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
上述分析描述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均衡的动态过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对每个厂商都是一个既定的价格,众多厂商的成本状态又各不相同,因此短期看各个厂商的均衡难免有盈利、持平、亏损三种情况。但从长期看,随着一些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市场竞争机制会调节生产某种产品的众多厂商都达到既无亏损又无盈利的均衡状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机制会使生产某种产品的众多厂商最终都达到在E2点的均衡。在该点:MR=MC=P=最低的AC,该行业及厂商既无经济利润也无亏损。
(2)在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机制不仅能使全行业的厂商以最低的AC进行生产。而且通过竞争和某些厂商的进入和退出,竞争机制还可以使该行业能够以数目合适的厂商进行生产。从而可以避免一个行业厂商数目过多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也就是说。可以避免社会资源在生产某种产品上的配置的不合理或低效率。
(3)全行业的厂商都以最低的AC进行生产,那么就意味着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成本达到最低状态。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机制会使社会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与第(2)点结合起来。可以说完全竞争机制可以使社会在生产某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状态。这个最佳状态的条件是:厂商的MR=MC=P=最低的AC。
以上分析,证明了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将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合理地、最有效率地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上。最有效率是指:一方面。资源的配置没有浪费(厂商数目合适),社会生产成本最低(最低的AC)。另一方面,消费者能以最低的价格(P=MC)获得尽可能多的消费品,从而实现了社会的最大经济利益。这样,就证明了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正确性。以上证明过程是萨缪尔森做出的,这是萨缪尔森对市场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