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

1.什么是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的内容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3.制造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制造费用明细科目设置及说明

(1)固定费用

1、制造费用—工资基本工资+加班费:是指公司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应得工资加班费

3、制造费用—折旧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及车间管理部门、动力及机修车间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每月底计提的折旧费用。

4. 制造费用—修理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机器设备修理维护费,办公设备修理安装费等,车辆维修、加油及维护保养费用;

5、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车间加工产品所需共用的零配件,印刷胶带,不干胶标签等各车间、各产品共用辅料;

6、制造费用—办公费:车间日常办公用品费+书报费+印刷费(如产品标签)

7、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本二级科目对生产资材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依据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摊销结转费用。

8、制造费用—租赁费:本二级科目指公司生产资材部租用厂房、仓库、机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

9、制造费用—运输费:本二级科目指公司购买原辅材料所发生的海运费、空运费、陆运费等,它分为“国内”,“国外”发生的运费。

10、制造费用—保险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资材部门的正常职工保险和购买货物的保险费,生产部使用机器设备的保险费以及车辆保险等。

11、制造费用—差旅费:本二级科目包含生产资材部职工出差发生的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另指生产资材部职工市内办公发生的交通费等。

(2)变动费用

12、制造费用—职工福利费:指公司生产部门职工节日礼金,慰问金,工伤医疗费等,劳保用品费;节日发放的福利用品;另包括每月按生产部门工资计提的福利费;

13、制造费用—水电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车间水电消耗费用。

14、制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本二级科目指公司按照一定标准计提的公司生产部职工教育基金。

15、制造费用—工会经费:本二级科目指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工会费

16、制造费用—外部加工费:本二级科目主要指支付厂外的零件、在产品发生的各种加工费、劳务费等

17、制造费用—设计制图费:新品加工制图、试验费等;

18、制造费用—劳动保护费:二级科目指公司为生产部门职工购买劳保用品所发生的费用。

19、制造费用—其他:如停工损失费、机物料合理损耗等。

5.制造费用的归集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帐户进行总分类核算。该帐户应按不同的生产单位设立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分别反映生产单位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辅助生产车间如果只生产单一品种或只提供一种劳务们而且制造费用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帐手续,对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帐户核算,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制造费用”帐户属于成本费用类帐户,借方登记归集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制造费用的分配,月末无余额。

通过制造费用帐户核算各项制造费用的生产单位,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应根据有关费用分配表及凭证登记“制造费用”帐户及所属的明细账。由于制造费用的具体项目众多,这里只能按大类,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说明制造费用的归集。

1、间接材料费的归集。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但不能或无法规入某一特定产品的材料费用。如机器的润滑油、修理备件等。间接费用的归集一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原始记录进行。计入制造费用的总帐和明细账。

2、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

间接人工费用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中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或其他不能归入直接人工的那些人工成本,如修理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对间接人工费用应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确定的数额,记入有关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根据“工资、福利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入“制造费用”帐户。

3、折旧费的归集。

折旧费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归集是通过将按月编制的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汇总编制整个企业的“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和总帐。

4、修理费用的归集。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企业需要有计划的、及时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如果各月发生的修理费用较为均衡或修理费用数额较小,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生产单位当期的制造费用;如果各月发生的修理费用不均衡或数额较大,则可以采用预提或摊销的方法处理。

5、低值易耗品的归集。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生产单位耗用的低值易耗品,由于其价值低或容易损坏,一般不用像固定资产那样严格计算其转移价值,而是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将其费用一次或分次转入产品成本。采用一次摊销法时,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一般可以与领用其他材料一道,汇总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采用分次摊销时,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要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摊入有关成本费用。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列作待摊费用分月摊销;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转作长期待摊费用分月摊销;采用五五摊销法,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一半,报废时在摊销另一半。低值易耗品摊销的分配一般编制“低值易耗品摊销分配表”,据以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6、其他支出的归集。企业生产单位的其他支出是指上述各项支出以外的支出,如水电费、差旅费、运输费、办公费、设计制图费、劳动保护费等。这些支出多数是以银行存款或现金支付,并与产品无直接关系,一般均不单独设置成本项目,应在费用发生时,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逐笔编制记账凭证后计入“制造费用”总帐及明细账。

6.制造费用分配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和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各生产车间和分厂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

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应使其具有以下特性:

(1)共有性,即各应承担制造费用的对象都具有该分配标准的资料;

(2)比例性,即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比例关系,分配标准总量的变化对制造费用总额的多少有较密切的依存关系;

(3)易得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分配标准的资料较为容易地取得;

(4)可计量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标准的数量可以客观地进行计量;

(5)稳定性,即使用的分配标准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便于各期间的成本比较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企业根据各生产单位制造费用的特性和生产特点选定分配标准后,就可进入具体的分配过程。

为了能及时分配制造费用,尽早提供本期成本信息,以及解决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负担水平波动的问题,企业可采用计划分配率的方法配制造费用。

由于采用计划分配计,所分配的制造费用与实际发生的数额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额,对此月末不加以调整而是逐月累计,到年终时一次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中。调整的方法一是按各产品全年已承担的制造费用总额的比例进行调整,二是将差额并入12月份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中,然后改用实际分配率进行分配。

如果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生产批次较多,每月完工产品的批次只占全部产品批次的一部分,那么每月进行制造费用分配,其计算与记账的工作量较大,为简化核算,可采用累计分配率的方法分配制造费用。这一方法是将当月完工批次的产品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在其完工月份一次进行分配计入其生产成本,而对当月未完工批次的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一起分配计入其生产成本。

采用这一方法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它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各批次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不能全面反映在产品成本情况,二是若各月发生的费用水平波动较大影响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企业常用的分配方法有: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财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3、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7.制造费用账户的检查

查账人员应对制造费用的主要项目进行如下审查:

1、审查修理费用

(1)审查修理费用是否确实发生,其支出是否合规、合理。

(2)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查明计入当期成本的修理费数额是否正确、合理,日常修理和大修理费用的界限划分是否清楚。

(3)对某些支付给外单位或外包工的修理费,应审查价格是否合理等。

2、审查机物料消耗

机物料消耗是为维护固定资产等设备所消耗的各种材料,不包括修理用和劳动保护用材料。主要审查其开支的真实合理性,开支范围的正确性。

3、审查办公费

应特别重视对办公费用中文具、印刷、邮电、办公用品等开支的原始凭证的审核,检查其发票或收据的抬头是否为被查企业,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将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及工会开支的办公费混入制造费用的情况等。

4、审查差旅费

(1)审查企业制定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否合规、合理。若与国家规定不相符的,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2)将“差旅费”明细账与该项费用发生时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检查其内容是否真实、合规。

5、审查劳动保护费

主要审查劳动保护费的实际发生情况,检查发票是否经领导人或负责人签字,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按规定发放等等。

6、审查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包括企业某生产单位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停工期间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查账人员应对停工的原因分别予以检查,因季节性生产和在大修理期间发生的停工损失,记入“制造费用”,其余的停工损失均记入“营业外支出”,对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7、审查折旧费用

审查时应先核准作为提取基数的固定资产数额,然后检查提取折旧的比例和方法以及列支范围是否正确。查账人员经常会遇到下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1)对已交付使用而未办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或者对按原估价已提折旧不按决算数进行调整。

(2)对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其他租入资产未提折旧;对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出借的固定资产未提折旧。

(3)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或借入的固定资产提取了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4)本月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提取了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未提折旧。

(5)将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列入制造费用。

(6)将宿舍、食堂、浴室、企业行政办公用房、库房等提取的折旧费列入制造费用。

(7)将各项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列为折旧记入制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