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工农一体化

1.贸工农一体化的概述[1]

  贸工农一体化是指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体系。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种经营体制,贸工农的经营组织形式有多种,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和销售环节及其外延环节的经济实体或利益共同体。

  贸工农一体化是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早在本世纪50年代首先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建立,之后又在其他许多国家推广,我国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要以流通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论农业、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外资企业,不论国营、集体企业,还是“合资”、股份合作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都可以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生产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支柱产业,促进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2.贸工农一体化的优点[2]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新的农村经营方式,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把农民的生产与市场的需求自然地衔接起来,促进了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解决了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这种经营体制通过合同或契约,使农民与加工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并得到相应的配套服务,农民种养什么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门路,销售价格有保护,增强了生产的预见性,减少了盲目性。一体化组织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既扩大了本地产品的覆盖面,又了解到更多的市场信息,正确地引导生产,成为连结农民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2.解决了分散经营与采用科学技术的矛盾,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为获碍稳定的货源,要求原料生产相对集中,形成适度规模,农户借助龙头企业的配套服务,尽可能扩大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在这种利益驱动下,龙头企业必然利用各种优势.加快高精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又由于一体化经营具有生产集中、规模较大、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优势,许多新技术能直接推广刊农户,从而大大缩短了新技术的推广周期。

  3.推动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结合,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推广,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按市场需求组织的大规模农副产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可供加工的货源,促进了城镇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商业流通、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城镇的技术、人才、资金物资、信息更多地流向农村,与土地、劳力、原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群体优势,加快城乡一体的融合程度。

3.贸工农一体化的分类[3]

  1.按一体化产生方式划分

  贸工农一体化按其产生方式可以划分为内生式一体化和外联式一体化。所谓内生式一体化,是指农副产品商贸及加工企业或其他农业经济组织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在本企业或组织内部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使贸、工、农各项功能在原企业或组织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而自成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所谓外联式一体化,是指在现有贸、工、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功能载体的基础上,通过某种纽带(包括产权契约或市场买卖)将原本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贸、工、农各功能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得以一体化。内生式一体化和外联式一体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1)前者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张;后者在企业或组织甚至与个人之间通过外部连接形成一体化。换言之,前者是产业链在组织内部的纵向延伸,后者是通过组织或个人之间的横向联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的。

  (2)前者在其一体化以前与之后的利益主体都是唯一的;而后者的利益主体在其一体化以前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一体化以后利益主体数仍维持原数或者合一。

  (3)前者的投资主体较单一,资本多以积累为主;后者则往往存在多方投资主体,资本的筹集以积聚式为主。

  2.按一体化程度划分

  依据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中各利益主体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完全一体化和准完全一体化。完全一体化是指把农业生产本身和与之相应的农产品的加工、运销过程的若干环节和功能的实现通过产权连接或直接内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利益主体内,该经营体实行统一核算,形成完全的一体化经营。准一体化又称不完全一体化,是指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环节通过契约或较稳定的市场购销关系统一到一个利益共同体内,原有的各个功能利益主体仍然保持各自独立性的一种一体化方式。

  完全一体化是一种紧密型的利益连接方式,准一体化是一种较松散型的利益连接方式。两者的明显区别是:前者在一个产权独立的决策实体中,把产供销各环节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形成企业化经营,是集服务和生产于一身,呈现单一经济实体内部相互关联的经过过程。后者是产权相对独立的多个决策实体,经过某种外部关系连接的经济过程。两者各有优缺点。

  完全一体化的优点在于:(1)能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2)规模经济带来成本最低和收益最高;(3)延长产品价值链,充分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4)资本集中垄断程度高,易取得垄断利润;(5)完善的分销网络和先进的促销手段易于灵活进出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其不足之处在于:(1)内部组织管理成本高,经营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效率;(2)投资规模受农业投资利润率、农业生产内部积累和生产集中化程度影响大。

  准完全一体化的优点在于:(1)农户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的市场风险;(2)联合体内部的组织成本相对于完全一体化要低,通过契约关系或市场买卖关系联结千家万户,经营更加灵活主动,可避免所有权经营权集中体制下企业管理的种种弊端。其不足之处在于:(1)交易费用高于完全一体化方式,极易出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合同附合同化问题(附合同指合同内容由当事人一方确定,他方当事人只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亦即只能加入或不加入合同);(2)由于各类工商企业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分散的农户不具备有利的谈判地位,加上缺乏法律上的有效监督和约束,容易造成合同内容权利义务失衡,难以保证农民利益;(3)由于合同或市场连接的松散性和多头利益主体的分散性,容易导致违约现象发生,增加了合作中的成本和风险。

  综上所述,完全一体化方式利益连接紧密,稳定性强;利益分配多属于组织内部问题,利益分配矛盾小,一体化的组织成本较高、交易成本较低。准完全一体化方式利益连接松散、稳定性差;利益分配在多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需要重视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一体化的交易成本较高、组织成本较低。

  经过实际调查与深入分析与总结,在以上两种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可以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利益连接方式归纳为五种主要类型,其关系如表所示。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利益连接方式简示表
贸工农一体化 内生式一体化 前向内生式 完全一体化
后向内生式
外联式一体化 产权连接式
契约连接式 准完全一体化
市场连接式

  一般而言,前向内生式、后向内生式、产权连接式属于完全一体化。契约连接式、市场连接式属于准完全一体化。但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将契约连接式中合同规定农民参加者生产的产品一定要全部交售给其连接的贸工农一体化联合体的情况,称之为完全一体化合同形式,归属于完全一体化。‘正确区分内生式一体化和外联式一体化是进一步分析五种基本利益连接方式的基础。

4.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学逻辑[4]

  贸工农一体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综合农业组织为龙头, 以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为基础,把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利益集团或共同体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包涵了产加销一条龙、种养加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利益各方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特点, 将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以合同契约的形式组合起来, 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的。它可以是“公司+农户” 式、“社区十农户 式、股份合作制式等橙散或紧密的经济共同体。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和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商品化、市场化、走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路子势在必然。

  l、贸工农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农业的生产、加工、贸易等部门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紧密,交换关系日趋频繁,为追求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避免经营风险, 这些原先各自独立的部门需要通过一体化的形式互相合作并结成利益共同体,以求自身和共同发展。

  2、贸工农一体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分散性地域性季节性特点,农产品具有易腐性、供应集中性及其消费的经常性等特征。因此,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结合最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以龙头公司和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通过系列化的经营方式,衔接产加销环节,消解农业产销矛盾,合理调节利益关系,形成农业及其外延产生链,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增强自身活力和发展能力

  3、贸工农一体化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要求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轨道转型, 具有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的农户必然遇到卖买双重分散的矛盾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有效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寨约经营水平, 不断地开拓市场,是力量薄弱的单个农户难以办到的,而靠传统的、以行政计划手段维系较大规范生产的办法, 己被实践证明是低效的。

  显然,只有依靠现代商品经济的纽带,通过农户与企业、公司的联合, 把极其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并把生产资料供应、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运、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相联通,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结台的经营组织体制, 才能有效地把农民和农业引向市场。

  4、贸工农一体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农业要获得稳定发展, 与其它产业同享社会平均利润,只有提高整 粥效益。因此,必须确立农业企业化经营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供产销相互衔接,产加销备部门互相协作,建立一体化的利益机制, 形成集团效应,使农业在加工、流通环节得到增值,从而改变农业的原始产品供应状况, 阻止农业利益流失,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