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选择概述
2.技术选择的类型
进行技术选择首先应明确可供选择的技术类型。而技术选择的类型从不同角度看是不同的:
A.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角度看技术进步类型,存在以下几种技术选择:
第一,劳动密集型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劳动占用和消耗比较多,单位劳动占用的资本较少,技术装备较低。它适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资源紧张,技术水平不高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资本密集型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资本占用与消耗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容纳劳动力较少。它适用于劳动力资源不足,资本资源充裕,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技术或知识密集型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技术装备复杂,投资费用高,劳动力占用较少。它适用于资本资源充足,劳动力素质高、人工成本高的国家或地区。
B.从技术进步的水平看技术进步类型,存在的技术选择有:
第一,高、精、尖技术或世界先进水平技术;
第二,先进适用技术;
第三,中间适用技术等。
C.从技术进步结果看技术进步类型,存在的技术选择有:
第一,提高质量技术;
第二,增加品种技术;
第三,扩大能力技术;
第四,生产安全技术;
第五,提高生态效益技术;
第六,提高社会效益技术等。
3.技术选择的原则
A.技术进步原则。
技术进步是技术选择首要原则。技术进步重要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技术选择应以技术进步为首要依据,选择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技术,淘汰不利于技术进步的技术。
B.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是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因为从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内涵及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可知,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或途径,提高经济效益是技术进步的基本目标,因此技术选择不仅应考虑技术进步,关键应看是否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地说,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经济效益(其他条件不变),但并非技术越先进,经济效益就越高。当二者不一致时,应以经济效益高低为基本原则。当然,这个经济效益提高应是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近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统一。
C.社会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原则也是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在技术选择中只考虑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因为一些技术虽然水平较高、效益较好,但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资源质量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产生负的社会效益,这样的技术是不应该选择的。
D.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原则。
技术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技术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在技术选择中必须遵循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原则。否则,不考虑现有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盲目选择高精尖技术;不考虑人力资源充裕的特点盲目选择人力节约型选择;等等,是不会取得好的技术进步效益的。
4.技术选择的目标
5.技术选择的度量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比较优势理论中提出了技术结构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关系的思想。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林毅夫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执行了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其自身要素禀赋优势不符,会造成资源配置失效、寻租活动猖獗、宏观经济不稳定等后果,最终影响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难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之间的差距。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如果不顾本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特点,受到高新技术的诱惑,盲目发展高技术产业,就不能发挥自身要素禀赋的优势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不但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的技术引进成本和技术学习成本。因此有效的技术选择就是引进和研究适合自的、能够发挥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的技术,并对要素禀赋结构产生影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过技术选择,一个国家会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因此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最终可以反映到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上来,技术选择的手段和过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这个结果来体现,使技术选择有了可以定量化的合理依据,从而使建立相关定量分析的经济模型具备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