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

1.什么是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是指在产业转移企业决策时会考虑其他企业的意向,或者进行协商讨论并做出一致的决策,或者直接模仿跟自己类似的或相关联的企业的转移行动。

2.集体行动的内容

  集体行动是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公共选择学派)、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共同主题,凡是涉及到群体或集体的行为或行动的现象都离不开集体行动这一范畴的探讨。对集体行动的界定一般指群体成员为改善群体现状而发动和参与的行动,是一种共同情绪或目标影响下的个体行为

   集体行动又有学者称其为集群行动,最早由Ross于1908年提出。由于其是历史上、社会上经常发生的行动,所以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学政治学的重要课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其并没有进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很长时间,所以待研究的内容还相当丰富。集体行动从最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各种形式的由一定群体参与的社会冲突的共同属性,是从突发的事件到正式的政治性社会运动的连续流。而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Ross认为,集体行动是一个群体面对一定情况和冲突时,体现群体态度的各种形式的行动。后续的学者们对集体行动进行研究,不断提出了新的看法。例如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认为集体行动是某种既定条件下,聚集在一起的个人的自觉的消失,并且思想和感情全部凝聚到一个方向,显现出不同于组成群体的个人的一些心理特点的组织化群体的一切行动。

3.集体行动的心理特征[1]

  集体行动个人心理特征一般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体可能会有行为正义、合理主义心理,即认为原本的群体劣势是由于一些不公平、不合法的机制和手段造成的,集体行动的目的在于扳回所属群体的劣势,恢复不健全不合理不公平的机制和手段;报复社会心理,即个体参与集体行动并不是为了达到一个具体的目的,而是由于种种可能产生的仇恨,一般来说是长期的群体劣势地位和蔑视(contempt,有一种心理距离感以及缺乏和解的意图)造成的(Tausch&Spears,201 1),其目的在于用极端手段抒发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劣势的不满情绪;浑水摸鱼心理,即参与者其实并没有在心理上认同一个群体,却参与了集体行动,其目的在于浑水摸鱼,趁集体行动之机,达成自己获利或抒发某种情绪的目的;自我表现心理,可以说参与者有表现欲或者英雄情结,他们渴望表现自己,承担一定责任,希望自己在群体中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人一般会成为集体行动中的积极份子;除了上述的几种主要心理,一般的集体行动参与者还会有追求刺激的心理和好奇心理、匿名及责任分散心理,和法不责众心理(张道军,2011)。上述的个体心理,在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体中,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心理,也可以是不同的心理特征的组合,而这些特征的属性也和参与者的属性有关,例如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非直接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上面的集体行动心理特征中,除了浑水摸鱼,基本都是直接利益相关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而非直接利益相关者一般具有浑水摸鱼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隔岸观火心理(张道军,2011)。

4.集体行动的预测因素[1]

  (1)群体认同感。

  群体认同感源自社会认同感,与上面社会认同感的概念相对应,群体认同感指群体成员在归属感价值观上对一个群体的重合度,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标识着群体成员对所属群体的情感和价值认可程度。对于集体行动,如果从群体层面上看,就是两个或多个群体问的冲突,而在冲突中起着核心变量作用的就是群体认同。现在一般认为,群体认同度越高,自我概念中的社会属性就会越高,从而使个体将群体目标内化成个人目标,而达成了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利于集体行动的发生。对于群体认同和相对剥夺的关系,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SIT)认为,随着相对剥夺感的各个前因变量指标向着相对剥夺感提升的方向飙升时,会增加成员对与群体的认同感,进而激发集体行动。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一旦群体认同感凸显,弱势群体成员将更倾向于做群际比较,使得成员的个体相对剥夺感下降,群体相对剥夺感上升(Ellemers,2002)。所以依据这两种研究结果,也有学者认为两者的影响是双向的。而在群体认同中,有学者还将其分为了政治化的群体认同(politicized identity)和非政治化的群体认同(non—politicized identity),有关这一点将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讲到。

  (2)群体情绪

  人们在进行群际比较并产生了相对剥夺感之后,会在情绪上产生波动。一般来说,产生的都是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悲伤、无助等。Chaiken《2008)的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信念刻板印象,负面情绪是对消极行为的一个更直接的预测变量,也就是说,在不公平认知和集体行动之间,情绪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而根据对群际情绪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群体情绪与个体情绪最大的不同在于,群体情绪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群体认同度。当群体认同感较高时,会使得群体成员对同一事件的情绪高度一致,并在互相的影响下提高彼此的情绪程度。

  (3)群体效能

  在集体行动中,除了群体情绪的作用和影响,还有群体效能不能忽视。研究者们认为,集体行动的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集体行动能够解决问题和扳回群体劣势是集体行动是否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也就是说,当群体的群体效能感较高时,人们更倾向于参与集体行动。资源动员理论(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RMT)认为群体成员所能动用的资源是集体行动能否发生的关键性因素,而群体效能感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群体成员对本群体所能动用的资源的主观认识。早先研究认为群体认同感能够提高群体效能感而近期研究则认为群体效能感的提高可以增强群体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