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1.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变态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又称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是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重要方面。只要人处于清醒状态,这一精神现象随时在外界现实的影响下,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不断地产生、发展[1]

2.心理的组成[1]

3.心理的实质[1]

  心理现象是人们普遍熟悉的现象,但什么是心理? 心理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不尽相同。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的人的心理或精神现象,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人的感觉或精神现象决定的。离开了人的精神现象,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会存在。而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世界,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决定的。

  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物质派生的。例如,19世纪德国的庸俗唯物主义者毕希纳和福格特都认为,脑髓分泌思想正好像肝脏分泌胆汁,胃分泌胃液一样。后来法国机械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列和狄德罗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而德国费尔巴哈认为人的心理是自然的本能活动。虽然这些观点都对心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比较进步的看法,但都忽视了人的心理的社会本质,其对心理实质的理解也是极其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大脑的活动来实现的。人脑以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有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同时神经活动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人脑是一块十分复杂而精致的物质,是由大量神经细胞借助于树突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极为精细和专门化。一方面,大脑皮质控制着人的各种活动,如看和听是由大脑皮质的视觉区和听觉区来控制的; 说话、听话、看书、写字,是由大脑皮质的言语中枢来支配的; 而知觉、理解、判断和创造性活动等,主要是由联合区来进行管制的。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具有高度的整合作用,能充分协调两半球的功能。

  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具有各自的分工,左半球与词语性思维有关,右半球与空间概念、对言语的简单理解和非词语性思维有关。我国正在进行的"全脑工程"实验,目的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就要注意使学生大脑两半球的两种信号系统活动很好地协调起来,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品德培养中,就要使理论知识、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等的教育与具体的榜样示范、行为习惯的训练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直 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而在观察时,又要恰当地运用言语指导等。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离开了人脑就不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但是,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人脑自身不能单独产生心理活动。如客观现实中有树木,我们才能对树木有感知觉; 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救灾中的英勇奋斗的模范事迹,我们才产生对他们的热爱和钦佩的情感。正因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美好、丑陋、光明、黑暗、运动、发展等,才会有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规律性的认识,才有人类经验的积累和传授,人才会发明创造,才有人类的文化、科学和艺术,才有人类的文明。可见,离开了客观现实,也就不会有人的心理,不会有心理学。因此,我们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存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成绩的优劣、品德的好坏,就不会用固定的眼光轻易地作出结论,对于学生心理的各种差异及心理的复杂性,也不会感到奇怪和束手无策。教育是育人的工作,育人要育心。作为教师必须以学生心理的源泉(从小到大的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等客观实际为立足点,辩证地、发展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并增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发挥教育的职能,促进学生心理朝着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客观现实、社会实践是产生人的心理的决定因素,而人脑是产生人的心理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器官,它影响着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人脑对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要依赖于客观现实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心理的活动过程[2]

  心理活动过程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具体事物所做出的反映及反应过程。它是心理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发挥其功能的过程。由于心理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心理系统各要素的活动,因此心理活动过程的分类是与心理要素相对应的。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感知过程(含感觉、知觉)、认知过程(含记忆、想象、思想)、情感过程(含情绪、情感)、意向过程(表现为态度、内驱力、动机的形成过程及活动过程)、自我意识过程(含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行为过程。此外,心理活动过程还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活动背景,即注意。注意是伴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心理活动过程起着组织和引领作用。以上心理活动过程串联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信息运动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与心理要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心理要素是个体头脑中贮存下来的信息所组成的信息体系,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而心理活动过程则是一种运动着的信息流,具有随时发生、随时变化或消失的动态特点。它们的联系在于:其一、心理要素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心理活动过程积累而成的。其二、心理要素是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构基础(或称“参照系”),心理活动过程是新输入的环境信息与信息体系中已有的相关信息的协同活动。

5.心理的环境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