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规模报酬
2.规模报酬的简介
3.规模报酬的分类
有三种类型:
第一,规模报酬递增。若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
第二,规模报酬递减。若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第三,规模报酬固定。若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固定。
4.规模报酬的变动解说
西方经济学家用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来解释规模报酬的变动问题。
内在经济(InternalEconomics)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内部分工,可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比例,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减少生产和购销费用等等。但是,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过大则会由自身内部原因引起收益的减少,这就是内在不经济。例如,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过大,会使得管理不便,管理效率降低,内部通讯联系费用增加,在购销方面需要增设机构等等。
外在经济(ExternalEconomics)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使个别厂商在交通、信息、人才等方面获得某些好处而增加了收益。但是,如果一个行业的规模过大也会给个别厂商带来损失,使它们的成本增加,收益减少,这就是外在不经济。例如,整个行业扩大引起生产要素的供给不足,产品销售困难,交通运输紧张,环境污染等等,从而使个别厂商的收益减少。
总之,一个行业或一个厂商生产规模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利的,每个行业或厂商都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度规模。厂商选择适度规模的原则,是尽可能使生产规模处在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如果一个厂商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则说明该厂商的生产规模过小,此时应扩大规模以取得规模收益递增的利益直到规模收益不变为止。如果一个厂商的规模收益是递减的,则说明厂商的生产规模过大,此时应缩小生产规模以减少规模过大的损失,直到规模收益不变为止。
对于规模报酬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方面,可以举出中国报业集团为例。从广州日报组建第一家报业集团开始,中国报业迎来了集团化改革热潮。中央、省及主要城市的报社相继组建成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数量已达39家。报业集团是中国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经济体制已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报业经济也是从无到有规模达到几百个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报业组织的微观结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尤其要在经营规模上做文章,否则就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对于报业集团来讲,经营规模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集团总资产规模。从现实情况看,中国报业集团的经营规模差距很大。有的报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几十亿元,有的则只有几亿元甚至几千万元。报业集团的总体方展方向是做大做强,但对具体某个报业集团讲,是否规模越大越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报业集团的规模要看它是处于哪个生产区间。如果它处在规模报酬递增区间,那么就应当继续扩大规模;如果它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区间,那么它的规模就达到了最优,应当保持已有规模不变;如果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那么它就应该控制规模的扩张甚至缩小规模。因此,首先要分析报业集团的生产区间特性,才能确定其规模策略。这需要对报业集团的历年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看其资产报酬率及边际收益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这些指标不断提高,说明它是规模报酬递增;如果变化不大,则是规模不变;如果连续下降,则是规模递减。
二是报刊发行数量和版面数量。报刊发行数量以及报刊版面数量也是反映报业集团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规模的确定需要与广告创收和市场竞争状况结合起来考虑。从报刊本身来讲,发行数量和版面数量的增长将带来成本和费用的上升,但也会带来广告创收的增加,需要用本、量、利分析的方法确定报刊的最优发行数量和版面数量。另外,还要考虑发行对象问题,即所谓的有效发行量问题,有效发行量的上升将带来广告创收的上升,而无效发行量的上升不能使广告创收有很大的提高。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考虑,报刊发行数量和版面数量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这是一种市场博弈,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总之,报刊发行数量和版面数量问题,既要考虑报刊本身的本量利问题,也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规模报酬理论是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实用的理论,很多企业、单位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最大收益,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就要尽可能在规模报酬理论的框架内行事,规模报酬理论是连接经济学抽象理论与现实应用的桥梁,每个企业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一定不能忽视这个理论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