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知识市场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丁分校商学院教授Davenport在与Prusak合著的新书《Working Knowledge》中,提出了"知识市场"理论。意指企业的知识活动,跟传统的、有形的商品并无二致,知识可以交易、购买、交换、寻找与制造;知识市场的主要订价机制是基于互惠性,也就是期望自己付出知识商品时,可以得到有价知识的期待;除此之外,知识也可以有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以利各方进行交易。[1]
2.知识市场的讯号[2]
市场讯号是告诉我们组织中知识存在何处,以及如何取得的指标。易得程度是一种型式的成本,因为他衡量知识买方为了取得之是,所需要支出的时间与努力,以及知识卖方所期待的报酬。知识市场具有正式与非正式的讯号,非正式的讯号通常能够更为准确的指引哪里可以买到知识,但这通常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配合。
- 1.职位与教育程度
职称或职位是市场中最常见的正式讯号,能够告诉我们谁具有(或是应该具有)所需要的宝贵知识。但是组织图往往不是有效率的知识分布指标,因为组织内的晋升并非光靠知识。同样的,学历也是正式的市场讯号,这指标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没有。
- 2.非正式网路
组织内形成的非正式网路,虽然并不完备,但可能是最好的知识市场指标。由于非正式与正式的网路里聚集相当多的知识市场,因此提供这些网路的相关资讯,不失为让知识明朗化的好方法。
非正式的网路有其好处与缺失。它的运作是透过亲自的接触与口耳相传,因此能够产生知识交流的关键元素信任。非正式网路中除了知识的交流外,也包含各式第一手资料的流通。因此,非正式网路看起来似乎是浪费时间的八卦交换网路,但事实上却是组织知识网路自行补充最新资讯的方式。
由于是非正式,也未经档案记录的特性,当人们有需要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立刻取得所需的资料,这是非正式网路最主要的缺点。此外,,虽然非正式网路可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但它却无法提供全面的选择。可能必须耗费时日,从没有纪录的人际网路中层层搜寻,才能得到较为广泛的参考资料。这样的搜寻过程可能会缓慢,而且成果也不一定可靠。
- 3.实践团体
有时,具有互补知识的同事会有集团性的组织。这种自发性的组织通常是由公司员工所展开的,他们因为业务、兴趣和目标相近,故而组织起来并时常进行沟通,这种团体通常称为实践团体。不过,由于组织再造的原则过于僵化,以及过份强调效率,令有些非正式知识网路与团体受到打压。谈话和自发性组织是公司许多之事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功臣,但如果组织的在造工程太过重视可测量的工作,并低估谈话的价值,可能会使这两项关键因素受到打压。
3.知识市场的无效率[2]
对大多数的组织而言,知识市场显然相当缺乏效率。常见的问题有:
- 正确的知识卖方难寻
- 在购买知识前,无法评估其品质
- 知识价值与最终获取报酬的不确定性
造成知识市场运作无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三:
- 1.知识市场的相关资讯不完整,包括:
1)市场中缺乏明确的分布图来协助买方顺利找到卖方
2)市场缺乏价格结构的清楚资讯,令知识分享的报酬模糊不清
- 2.知识分布不均
知识的稀有性是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分布不均,会使得知识无法顺利移转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此外,资讯模式、购买力以及通路系统也是造成问题的因素。
- 3.知识的区域性
知识市场中通常缺乏可靠资讯来为我们引介远方的知识来源。而且远方知识的取得管道似乎相当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并不存在。如果知识计画假设员工会耗费时日以取得最佳知识,通常许多问题,因为这样的假设太不切实际。搜寻最佳知识需要耗费高昂成本,可能是造成知识市场无法有效率运最的最大阻力。知识的区域性使市场不具效率的问题更形严重,因为这使得人们宁可舍最理想的知识不用,而去迁就只是还不错的产品。
4.知识市场的病征[2]
- 1.垄断
如果人们需要的知识把持在某人,或是某个团体手中,就会产生知识的垄断。这对组织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明显,重要的知识深锁在独占市场中,而无法适时适地的为公司效力。而垄断市场也缺乏激发新知所需的知识互动。
- 2.人为的不足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若以囤积知识为规范,就会产生知识的不足。此外,精简人事可能也会造成知识的不足。
- 3.交易的障碍
垄断、囤积知识(拒绝卖出知识),拒绝接纳新知(拒绝购买知识),以及不愿意与组织中地位较低的人士进行知识交易(阶级障碍),是主要的交易障碍。此外,有时高层主管为了强化企业传统,而下令禁止会使其受到威胁的话题,这也是一种交易障碍(或是禁令)。而当知识转移的结构不良、或是市场机制无效率时,也会形成知识交易的障碍。
5.发展有效率的知识市场[2]
- 1.有智慧的利用资讯科技
科技发展与创新具有扭转市场生态的潜力,虽然知识市场在利用资讯科技上,仍有许多的缺陷与限制,好比硬把具有流动性质的知识挤进僵硬的数据结构中,或是投注太多精力在系统上,而忽略了内容。但是网路与电脑以其无远弗届的能力,结合人力,储存或是提取资讯,大幅提升了知识市场的运作效率。透过结构协助,我们得以转移知识、与知识相关的资讯、并建立虚拟的知识市场。
- 2.建立知识市集
市集(marketplace)的建立,为知识市场创造实质与虚拟的交流空间。 知识市集的原理与商品及劳务的贩售一样,买卖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人们需要集会地来进行买卖,而这样的公共空间对社会(或是组织)的运作极为重要。
如网际网路、企业内部网路的讨论区、以及群组团体的讨论资料库,这种种电子知识市场的优缺点与电子商务相同。优点是方便而且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缺点是品质不一以及缺乏人与人的接触,互信与承诺的诚度可能因此而偏低。在电子知识市场中,献上知识的价值可能会遭人低估,除非有受人敬重的线上经济人家已评鉴或是修改,否则这些知识可能受到忽略,甚至遭到质疑。
让组织成员拥有足够的时间来搜寻知识,是建立知识市集时应该注意的环节,即使是电子市集也是一样。因此,一定要给组织成员足够的时间采购知识。
- 3.创造与定义知识市场的价值
如果没有可靠的资讯显示,知识分享具有显著的价值,知识市场的活动可能因此而难以推动。建立价值最保险的方法是透过经验法则,也就是愿意分享知识的员工受到公司的认同、升迁以及奖励,这些都可以直接证明知识分享有其价值存在。
知识的宣扬者也以助于建立蓬勃的知识市场。热情、才华洋溢的经理人能为公司带来重大的影响。他们致力于知识管理的任务,并能够有效率的完成上层交代的使命。但是,当知识管理成了个人独力进行的圣战时,它的存在会备受威胁,尤其是在初期阶段。
6.知识市场的价值衡量标准[2]
- 1.知识担保
买方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知识的卖方经验丰富并且能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观点,在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都不愿意按照他人的话来做。只有当我们熟悉他,了解他的知识水平和他在知识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才会信任他的观点。这种对知识担保的需要也是在人才市场上学历高者往往比较容易为企业接受的原因所在。在一个行业的知识市场中,卖方在所在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过往的履历成为知识价值衡量的最重要标准。
- 2.引用程度
由于知识总是不可能独立产生的,一件知识总是建立在其他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某项知识被引用得越多,则表明此项知识越有价值,在知识市场上的价格也越高。
- 3.知识的流动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一些新技术、新想法往往经过一定的周期则为更新的知识所代替,所以,在知识市场,知识应该是流动的,这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内容在变化,还表现在对知识的外在环境,如知识库中,我们了解某篇文章,不仅要了解文章本身,还要看相关的标注和评论,以及标注人的知识担保水平,某项知识如果给行内专家标注、评估得多,则越有价值。
- 4.知识的社会性
知识之所以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即知识的通用性强,受益的人群多,转移的效率高,则此项知识的价值高。
- 5.知识商品的时效性
知识商品的时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尽完善的今天,一个生产者生产出了新的知识商品,其他生产者很快就会生产出相似功能的、甚至更先进的商品。即知识商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快速磨损的特性,知识商品必须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快捷地掌握市场机会,尽快实现商品价值。否则,市场机会就会被更新的知识商品抢走。
(2)另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很有可能一项新技术刚推向市场,更新的技术又出现,知识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保证不为时代所淘汰。
(3)同时,有些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例如老中医高超的医疗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反而随着时间而经验水平见涨,不断地有所积淀,这种知识是时间越长越有价值。它的时效很长,甚至可以长达几千年,但往往这种知识很难给转移。
7.知识交易的特点[2]
知识交易除遵循普通商品交易的规律外,还拥有以下特点:
- 1.平等互惠
人们建立知识市场的初衷不是为了通过知识市场获利,而是为了促进知识活动的活跃和健康发展。知识拥有者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人共享,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根本的原因在于以平等互惠的原则希望自己在贡献知识的同时,他人反过来也能传授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换与共享。
- 2.低成本复制
有些知识不同于实物商品,它的原始成本可能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很低,销售越多,单位成本越低。如音乐下载网站上,销售一支在线歌曲,只需要购买者填一些简单的表单,付款即可,卖方不用付出额外的成本。这种知识往往属于已被编码的显性知识,很容易被转移。
- 3.卖方与买方身份可以互换
知识市场还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既然知识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都是一个企业的员工,或者属于对同样一个知识领域感兴趣的人群,那么有可能卖方和买方的身份可以互换,即知识的拥有者同时又是另一项知识的购买者。
更有可能的是,针对某一件知识,会有多个参与者进行评估、讨论,对其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也有可能把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补充进去,这样买方变成了卖方。原始的卖方对此也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买方和卖方角色不断地变化,不断的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知识的含金量。
知识市场还可能存在个人和企业共存的现象,即一个企业从知识市场上购买所需的知识,同时,这家企业的某个知识员工可能在知识市场上出售自己的知识,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
- 4.很难讨价还价
一个成熟的知识营运平台所要管理的知识领域非常多,每一个知识领域可能存在许多买方和许多卖方。同时在市场上的买方和买方数量及其庞大,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知识价格的讨价还价的。
目前许多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采用会员制的收费模式,针对某项服务,对买方提供固定收费服务。但可以根据服务内容不同、企业和个人的不同进行调整。虽然这种服务不同于知识营运模式,是纯粹的单向的互联网服务,但我们可以参照这一模式,对知识市场的每个准入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不管他是买方还是卖方。对于买方而言,他参与的知识交易越多,每件知识的购买成本就越低。同时,卖方每销售了一件知识,就有一定的收入,收入的具体数目由针对此项知识领域的全部收入进行调配。准入用户越多。总收入越多。则卖方的收入则越高,买方的知识购买成本越低。这种做法也恰恰符合了知识营运的目的--使知识营运活动朝着更活跃的方向发展,使知识的价值充分地体现,使知识的转移成本更低,让人们更方便地分享他人的知识与经验。
8.知识市场功能分析[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有经济功能,知识产品成为商品,知识商品的形态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凝结在实物商品中的知识商品;
(2)受知识产权保护的软性知识商品;
(3)服务性知识商品。
知识商品已成为人类生产的要素之一,迫切需要通过知识市场来进行有效配置,以促进知识商品的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知识商品的生产是以满足知识需求为目的,知识需求为知识生产提供动力。知识商品的收益以市场回报为基础。知识商品市场是连结知识商品生产者与需求者的纽带。知识市场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一样都属于要素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知识市场是将知识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从而成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交换关系的总和。知识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交换功能,配置资源,传递信息,供求平衡等几个方面。
交换功能是知识市场的基本功能。商品是交换行为的最基本客体,市场是与它的客体同时产生的。知识市场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市场。在知识市场上,知识商品通过交换变成生产力和消费对象。知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
传递信息是知识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来自知识市场的信息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在知识经济形态下,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根据自己独立的意志进行自主决策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们必须了解知识商品的分布及供求情况,而价格以其自身变动的方向和幅度给知识生产者传递着明确而简单的信息。价格上升表示供不应求,价格下降表示供大于求,这种价格涨落信息的传递,对知识生产者选择生产的知识商品品种与数量十分重要。
配置资源是知识市场的最基本手段。从经济角度来讲,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等有形资源,还包括科学技术、知识、信息、人才等无形资源。资源配置是指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即社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以及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且配置效率较高,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市场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调节着资源的合理配置。知识市场是配置知识资源的场所。通过供求、竞争、价格的波动和知识这一生产要素的转移,市场机制调节着各种知识生产的比例和知识资源的配置过程。
供求平衡是知识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供求平衡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知识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着它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高低又引导着知识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的创造、流通主要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在知识市场中,价格是对知识商品生产与消费实施调节的主要杠杆。知识商品价格的涨落,直接决定了组织在知识商品生产中的行为,价格是知识市场中最直接、最主要的调节手段。
9.如何促进知识市场的发展?[1]
- 1.知识市场要有一定的规模
一个理想的、对买卖双方都公平的市场是商品足够丰富、买家足够多的市场,同样,要实现知识市场建立的目的,知识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在知识营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1)知识不完备
往往在一个企业,有些员工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出来。所以,在一个企业中,尤其是一个中小规模的企业中,员工普遍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核心知识,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很难展开。但是,在行业的知识营运平台中,每个专业人员分散在许多不同的企业,他们各自拥有的知识很难再具有垄断性,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是独一无二的。而保持自己在行业和企业中的优势的唯一办法是不断地与同行交流,相互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这个意义上,行业的知识营运比企业的知识营运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2)信息不对称
在所有的市场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但这对于知识市场来说更为突出。在组织中经常一个部门有大量的知识,而其他部门则又很缺乏这些知识。公司发展战略方面的知识可能在高层中存在,但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也需要这些知识,却无法得到。这种问题往往是由于分发渠道、信息形式等原因,而不是由于知识稀缺所引起的。
我国西部地区知识资源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稀缺,不是由于这些知识无法得到,而是由于西部地区对知识资源的重视不够,知识传播的途径不够通畅,导致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
- 2.好的知识地图和知识搜索工具
传统的市场,买方要通过多方面的商业谈判,对卖方的商品的性能和价格经过反复比较,才会进行买卖。而卖方也要通过多次讨价还价,才能成功卖出商品。
在知识营运市场中,知识库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卖方和买方的数量也非常庞大,如何在这种知识的海洋中,买方快速找到所需商品?而同样,卖方如何让潜在的顾客尽快找到自己,这些都需要知识营运平台配备好的知识地图、知识分类和知识搜索工具。这些工具会在后面的篇幅中详细介绍。
- 3.不能存在知识垄断
因为知识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并且知识很难被传递,因此,如果仅有某个人或某个小组拥有他人所需要的知识,那么就可能存在知识的垄断。其后果和其他市场的垄断一样,因为没有竞争的存在,知识的价格会很高。单独拥有对企业非常重要的知识的人可能会利用这一特点来建立自己在企业中的权力和地位。这样的人就不愿意与其他人共享其所拥有的知识,这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4.充分发挥知识经纪人的作用.
在知识市场中,知识经纪人起着沟通买卖双方的作用。它在不同的知识市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
(1)在企业中,知识经纪人包括知识总监、知识经理和各类知识工人。
(2)在实践社区中,知识经纪人包括斑竹和协调员。
(3)在行业的知识营运平台中,知识经纪人包括独立的知识营运商及其个人。
知识中介方可以帮助知识营运平台的成员关注核心的知识领域,保持知识市场买卖双方的关系,执行重要的知识营运功能,包括:
(1)识别知识营运中的重大关注问题。
(2)推动组织和行业的知识市场活动。
(3)正式或者非正式地联系各类成员,做知识资产的经纪人。
(4)培养知识市场的交易气氛。
(5)控制知识营运平台的发展走向。
(6)帮助成员参与知识营运活动。
(7)评估知识营运活动的健康状况,及其对成员和组织、行业的贡献。
知识中介还可以由专门的知识营运商来担任,知识营运商不负责提供知识,只负责提供知识营运的工具,包括建立符合知识市场需求的技术平台,提供好的知识交易机制等等。他们负责引导知识营运的方向,控制着知识营运的发展。他们往往有着一定的商业模式,通过成功的知识营运来获利。目前一些行业的垂直门户网站的运营商可以看作是独立的知识营运商的雏形。
- 5.网上知识市场与网下的结合
如果一位朋友告诉你他读了许多有关手术的书,准备给你的头骨做手术,那么,礼貌地拒绝他是你正确的选择。外科医生在对一个病人动手术时,不是纯粹的依赖自身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根据多年的手术经验,病人的临床表现,各种检查结果,并且会与其他医护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以保证对病人不断进展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为了提高这样的专业技术,从业者需要经常与其他面临同样工作环境的人有密切的交流。简单的知识营运平台无法实现这种交流,面对面的定期交流和现场实践是网上知识市场所无法替代的,而网上知识营运平台是这种实践的有益补充。
10.知识市场在知识营运中的作用?[1]
- 1.知识市场是知识营运持续与发展的有效保障。
知识市场是知识营运的核心要素。它以类似市场经济的方式保障了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的需求者的利益,在使知识转移成本最小化的同时使知识的价值最大化。知识的拥有者更乐于贡献自己的知识,知识需求方更愿意通过知识营运平台来寻找自己所需的知识。而买卖双方角色的不断变化,大大促进了知识交流。如此不断地活跃知识营运市场,持续地为知识营运的参与者提高知识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 2.为组织基于知识的考核和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看待一个人是否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不仅要评估此人的知识能力本身,而且要重视此人在知识市场中的表现。如在企业中,他是否乐于贡献知识,其他成员是否认同和接受他的知识,他的知识在企业的经营中有多大作用。在行业中,他的知识是否被同行所认可,他的关注率是否高等等。
例如,在麦肯锡公司,某个咨询人员发表作品的数量及其在公司内部被引用的频率是有关这个咨询顾问升职的主要考核依据。
同样在证券市场,一个公司的股票是否看好,不仅要评估此公司的业绩,还要看这支股票在股市上的表现如何。
- 3.知识市场使得知识作为一种商品更易管理
知识市场使得买方可以更为辨别什么知识是有价值的,哪些知识是过时的,同时买方可以最快搜索到所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