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资产

1.国际储备资产概述

国际储备资产一国官方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流动性资产。其数量多少体现了一国国际清偿能力的强弱。

目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一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四个方面。

1、政府持有的黄金储备

这种黄金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黄金。黄金是世界货币,黄金储备“天然”地具备国际储备的主要特点,因而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实际储备资产。尤其在金本位制时代,黄金是最理想的国际流通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二次大战后,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美元、英镑和西方其他自由兑换货币相继成为各国储备的主要对象,从而导致黄金在各国储备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70年代后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及黄金非货币化程度的加大,黄金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后,国际社会还出现了抛售黄金储备的浪潮,黄金市场价格逐渐走低。尽管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已大大降低了,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黄金仍是一国最后的支付手段,以黄金作为储备资产仍具有它的优越性,因此黄金在各国国际储备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

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自由外汇资产,而不是政府持有的一切外币资产。能够成为外汇储备的货币称为储备货币。在历史上被最广泛地用作储备货币的是英镑和美元,70年代后,储备货币走向多样化。按IMF公布的标准,在1994年以前,多样化的储备货币主要包括7种货币,即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荷兰盾等。从1994年起,IMF已将“欧洲货币单位”(ECU,1999年以来称欧元)列为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目前世界上外汇储备货币种类增至8种。

外汇储备现已成为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无论从其增长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国际储备总额的比例来看(见下表),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均居主导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际储备日趋“外汇储备化”。

全球国际储备资产的具体构成

195019601970198019901995
黄金储备69.061.140.457.828.53.3
外汇储备27.633.147.838.566.591.0
储备头寸3.45.88.42.22.73.7
特别提款权--3.41.52.32.0

3、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储备头寸,是指成员国在IMF中的债权头寸,等于成员国以外汇储备资产向IMF认缴其份额的25%部分,而产生的对IMF的债权[这部分储备头寸称为 “储备档贷款”(reservetranche)],以及IMF用去的本国货币持有量部分。

储备头寸是成员国在IMF里的自动提款权,成员国可以无条件地提取以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一国若要使用其在IMF的储备头寸,只需向基金组织提出要求,IMF便会通过提供另一国的货币予以满足。

4、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

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用来补充现有储备资产的手段,是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账面资产。因为它是普通提款权即储备头寸以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故称特别提款权,另名纸黄金(papergold)。它也是一国国际储备的重要构成部分。

当某一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动用特别提款权,把它转让给另一成员国,换取可兑换货币,弥补逆差,并且可直接用特别提款权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

特别提款权同上述三种储备资产相比,有三个特点:

(1)它是一种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记账单位,虽创设时也规定含金量,但实际上不像黄金具有内在价值,同时也不像美元等储备货币有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为后盾。

(2)成员国可无条件享有它的分配额,无须偿还。它与成员国原先享有的提款权不同,后者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偿还给基金组织,而特别提款权则70%无须偿还,可以继续使用下去,但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

(3)它主要用于弥补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或者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任何私人和企业均不得持有和使用,也不能用于贸易或非贸易支付,更不能用它兑换黄金。

(4)它不受任何一国政策的影响而贬值,因此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储备资产。

2.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年具备的特点

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具备这样三个特点:

其一,它必须为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而不是为其他机构或经济实体所持有;

其二,它必须具有流动性,即能够进行转移和转换;

其三,它必须能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3.国际储备资产的发展阶段

分四个阶段:

①黄金-英镑储备体系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主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是黄金。因此,黄金是国际储备的最初形式。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黄金生产赶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而英国作为当时最强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处于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地位,英镑也成为国际间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由黄金发展为黄金-英镑储备体系。

②美元-黄金储备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力量逐步上升而英国经济力量相对下降,使用美元进行国际结算的业务逐渐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际收支日益恶化,英镑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超过英镑。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发展为美元-黄金储备体系

③美元储备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资产。

④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6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西欧和日本经济力量的相对增强和美国经济力量的相对衰落,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持续增加,黄金储备不断减少,美元危机频繁发生。为避免美元汇率动荡造成外汇储备资产损失,一些国家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国际储备体系开始由单一的美元向多种货币储备发展。在国际储备日趋多元化的阶段,对储备资产的管理变得极为重要方法主要是控制黄金储备数额,外汇储备的规模,货币种类的构成及比例,以及对储备资产的资金运用和安排。基本原则是要达到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最优组合。

4.国际储备资产的来源

①国际收支的顺差;

②政府或货币当局向外借款;

③货币当局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而收进外汇;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⑤货币当局增加黄金持有量,或者从国内收集黄金并集中于中央银行,或者在国际黄金市场上购买黄金。

5.最适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因素

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应根据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其下限是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储备资产量,又称经常储备量,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临界制约点。上限是该国在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外贸量与其他金融支付所需要的储备资产量,又称保险储备量。它表明该国的国际清偿能力是否足以应付最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任何偶发事件对国际储备资产的需求。

一国的最适国际储备量应处于上、下限之间,其确定因素主要有:

①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通常以一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国际储备的数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②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国的国际储备数量与该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成正比;③外贸条件的变化方向,外贸条件良好,进出口能大致平衡或有出超,储备数量可适当减少,外贸条件恶化就有可能动用较多储备;④偶发事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其额度可参照经济规模和偶发事件出现的平均概率及程度来确定。

6.国际储备的作用

①调节临时性国际收支不平衡,实现国内经济目标;

②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

③作为偿还外债本息的基础和保证。

7.影响适度国际储备量的主要因素

1、经济活动规模

经济活动规模可用国民生产总值来体现。从理论上讲,如果一国的经济活动规模大,而该国又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则其会增加国际储备需求;反之,经济活动规模小,会减少国际储备需求。一般来说,国际储备大小与一国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成正比。

2、国际收支差额

国际储备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此,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的储备需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一国国际储备需求与其国际收支逆差呈正方向变化,逆差出现的频率越高,数额越大,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另一方面,一国国际储备需求与其国际收支顺差呈反方向变化,一国若出现持续性顺差,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相应地逐渐减少。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则国际储备维持正常状况即可。多数发展中国家因受经济结构不平衡、经济政策失当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迫使它们提高国际储备需求水平。

国际收支差额对适度储备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第一,贸易收支差额。国际学术界最初分析国际收支对储备需求的影响,就是从贸易收支差额开始的。而其主要又是考察进口规模。美国耶鲁大学特里芬教授开创了系统研究贸易进口额与国际储备量比例关系的先例,并在经验数字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法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应该指出,一个国家进口规模的大小,确实是影响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单从这个因素去考察储备需求进而推论货币当局应该持有多少的外汇储备,会降低适度储备量确定的准确性。因为进口仅仅表示资金的一种单向流动,只有考虑到进出口或国际收支差额,从资金的双向运动中把握一国一定时期对储备的实际需求,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储备需求水平。

第二,资本收支差额。资本收支可以包括长期资本收支、短期资本收支、实物资本收支、货币资本收支,等等。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仅取对储备需求影响较大的一个变量,即一国一定时期的外债余额来分析。一般来讲,一国举借的外债多,那么外债到期偿还的压力就大,则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比较强烈;反之,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应就小。

3、外汇管制与汇率制度的安排

如果一国经济开放度低,对外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一切外汇收支都按计划或须经批准,则用汇量必然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一般会小些;反之,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大些。与外汇管制相关的一个措施,便是一国对汇率制度的安排。

前已述及,外汇储备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平衡国际收支,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干预汇率,因此,储备需求与汇率制度是密切关联的。即一国无论是实行固定汇率制,还是选择管理浮动汇率制,都会影响到国际储备需求水平的高低。例如,在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情况下,由于汇率的波动受到事先约定的波幅的限制(波幅较小),且一国不愿意经常性地改变汇率水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IMF一般也不允许),则该国金融当局就有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

因此,相对来讲,它就需要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以应付国际收支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巨额逆差或外汇市场上突然的恶性投机的冲击,维持汇率波动的界限。如果一国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则政府的灵活性较大。但若此制度下汇率波动次数过多、幅度过大,一国货币当局为了不因汇率变动伤及本国的经济,也会进行干预。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实行过彻底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当今世界汇率制度的主流是管理式浮动汇率制,加上现实中汇率频繁波动,因此各国对市场的干预时时存在,甚至因诸如强大热钱(hotmoney)等投机的全球化,单靠某个国家已无法对外汇市场进行良好的驾驭,因此一个国际性的干预机制—联合干预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可见,即使在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下,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也是必须的。

4、对外资信与融资能力

一般来说,一国有良好的对外信誉和形象,可以在必要时较容易或迅速地筹措到各种外汇资金,那么,该国对储备的需求会小些;反之,对储备的需求会大些。与此相关,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的高低与储备需求也存在密切关系。如果一国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借款、发行债券、设立基金、争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等等)获得所需的资金,就可补充其国际清偿力抵消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则对储备的需求减少;反之,对储备的需求相应增加。可以说,储备需求与对外资信及融资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这里须注意,从发展中国家来看,由于其对外资信较差,融资能力较弱,因此其对储备的需求是主动而强烈的,但是正因为其资信较差、融资能力较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并不易得到所需要的资金,因此,对储备的需求更多的是“一厢情愿”。这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措施,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有三个方面:一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二是签订区域性或多边互惠信贷协议,三是尽量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

5、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成本和效果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如在逆差时除可向外部融资以外,还可实行系列调节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削减政策,或者说通过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来平衡国际收支。

6、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持有储备实际上是成本与收益的统一。持有储备显然具有持有效益,如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干预汇率等,而且储备资产首先是一种外汇资产,存放在外国银行也有利息收入。但同时,储备资产又是一种外国实际资源的象征,不“贮藏”它而及时予以运用就可用于向国外购买生产必需品或消费品,也可用于进口物资推动经济增长与提高投资收益。而“贮藏”它就等于这段时间放弃对这种实际资源的使用权,丧失由此带采的效益。这就是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例如,动用储备进口物资所带来的国民经济增长和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外存款的利息收益,其差额就构成了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又如,持有储备而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也构成持有储备的一种成本。如果我们把因持有储备而放弃的对一定资源的使用权,用资本边际生产力来表示,则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一国资本生产力与储备收益之差。可见,一国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则储备的需求量就应低些;反之,储备的需求量可相应高些。即一国储备需求与持有储备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7、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金融市场是储备的重要来源渠道,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当局可通过市场操作获取所需的储备,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迅速地“借入储备”,即发达的金融市场存在一种迅速地把民间资金或社会资金转换为中央银行直接持有的机制,我们估且称为储备转换机制。因此,金融市场越发达,储备转换机制越完善,货币当局对储备的需求“冲动”就减少;反之,对储备的需求“冲动”就增加。

8、对外汇储备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一国如果具有系统和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快速地决定某一时期本国需要的主要储备货币或对储备货币进行转换、组合,并确保储备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值,亦即该国的储备经营与管理水平较高,则该国可相对减少储备需求;反之,可相应地增加储备需求。

9、与他国政府或国际性金融组织的协调程度

如果一国与他国或国际性金融组织(如IMF、WB等)在经济、金融、货币等方面的协调合作较好,而且还可通过订立某些协议(如互惠信贷协议、备用信贷协议等)互为支持帮助,则可减少储备需求,反之,会增加储备需求。例如,过去的欧共体(现称欧盟)各成员国由于在关税、金融、货币等方面的政策与合作较为协调一致,不少国际收支和汇率上的问题可通过协商来解决,因此,它们的外汇储备并不多。

10、是否为储备货币发行国

如果一国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则该国可直接用本国货币来支付短期逆差,也可对外直接投资去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就可降低对储备的需求;反之,则要增加储备需求。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美元、马克、日元、英镑、法郎等。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元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是关键货币,因此,尽管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最大,开放度与市场化极高,但其外汇储备并非最多。

此外,一定时期的偶发或突发事件的频率与重要性程度,如战争、自然灾害、外交风波、贸易制裁以及重大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也会对储备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经济增长与当期收入水平的偏好、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的高低、一国承受国际收支政策调节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政府采用调节政策的意愿等因素,同样对储备需求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由上分析可见,影响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因素是很多的,而且每一个因素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对适度国际储备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又引伸出另外一些问题,即各个因素的具体影响力多大,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适度储备量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确定等较为复杂与关键的问题。

8.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1]

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就是指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即确定这些资产之间的最佳构成比例,以应付各种国际支付,避免动荡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一、黄金储备比例的确定

黄金相对于其他储备资产有保值、安全可靠的优点:

第一、黄金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储备资产。在纸币本位制条件下,以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可能带来的贬值风险。有时,黄金价格随着通货膨胀而相应上升,从而保持原有的实际价值。因此,在世界性通胀日趋严重或主要国家货币贬值日趋严重时,黄金是唯一的可靠的保值手段。这也是黄金储备的主要作用。

第二、黄金是唯一可称为“社会的一般财富”的储备资产。

第三、一国的黄金储备属于国家主权范围,可以自由支配,不受任何外国或超国家权力的干预。因此,持有黄金储备,是维护本国主权的一个重要手段,人们称之为“弹药库”动机(“war--chest”motive)。60年代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曾用美元向美国大量兑换黄金,正是出于这种动机。而其他储备资产,都是当作一种对外债权而用于国际支付,而且必须受债务国或负债的金融机构的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制约,因此,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时,这种不稳定性将十分突出。

第四、黄金始终是唯一的最终的国际支付手段。因此,各国都持有一定量的黄金储备。

黄金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也有不足:

第一、黄金不便用作日常的清算支付手段。因用黄金结算还要连带现金输送或拍卖等过程,远不如非现金结算迅速方便。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主要是用外汇充当日常的国际支付手段。

第二、黄金储备盈利性较低。黄金的主要作用是保值,缺乏盈利能力。与外汇相比,黄金自身不会增值,相反,持有黄金还需要支付贮藏费用。如果黄金要保值,只能依靠金价的上升,决定于金价上升的幅度是否大于贮藏费用。80年代以来,金价暴涨的因素逐渐消失,到了90年代黄金价格不升反跌,因此,若以80 年代初的黄金价格为计算基础的话,目前各国持有黄金储备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亏损。可见,黄金的盈利性大大降低了。

第三、黄金储备流动性弱。从90年代起,黄金已逐渐蜕化为一种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尤其在黄金非货币化后,如果想利用黄金干预市场,还必须转弯抹角--把黄金转换为外汇。这种转换既麻烦又增加转换费用,形成额外的负担。

由于黄金储备有着上述三个缺点,因此,各国货币当局持有黄金的比例总的来说有下降的趋势。展望未来,估计各国货币当局仍会执行稳定或略有下降的黄金储备政策。

二、外汇储备比例的确定

外汇储备比例的确定,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及其他储备资产的比例的确定,二是外汇储备中各种货币构成比例的确定,即最优结构的确定。前者,在黄金储备比例确定后,也就基本上确定下来了。后者则较为复杂,尤其储备货币多元化以来,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各种储备货币并存,因此,怎样安排最佳比例的储备货币组合,避免遭受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变得至关重要了。

各国货币当局如何选择和确定外汇储备中各种货币的最佳比例呢?其方法是做好以下三种选择:

第一、储备货币的品种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增加硬货币的储备量,减少软货币的储备量。但还必须注意,并非硬货币保持得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硬货币的利率一般较软货币为低,保持硬货币可避免汇率风险,但要损失一定的利息收入。因此,一国应先权衡“利息”与“风险”的得失,然后再确定持有何种货币及其量的大小。(2)一国储备中货币总是有“软”有“硬”的,如果是清一色的硬货币,到了支付时,还得兑换成软货币,这既会碰到汇率风险,也会增加一定的兑换费用。(3)硬货币与软货币的区分又是相对的,即硬货币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变“软”,如果全部保持硬货币,一旦硬货币变成软货币时,就要承受汇率损失了。因此,软硬货币如何组合,还得以辩证的观点、运动的眼光,从长期与短期的汇率波动状况中作全面考察与选择。

第二、储备货币的汇率选择

各国货币当局应根据各种储备货币汇率变动的幅度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增加汇率波动幅度较小的货币储备量,减少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的货币储备量。由于在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加之政府的干预,因此汇率的变动趋势很难预测,这时,可以比较各种储备货币长期内汇率波动的平均幅度来选择,以减少汇率波动的贬值风险。

第三、储备货币中的需求选择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根据本国对外贸易结构和其他金融活动对储备货币的支付需求进行选择,即对某种储备货币需求大,就尽可能增加其储备量;反之,就减少储备量。二是指根据本国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对储备货币的需求进行选择。一种货币用于干预市场多的话,就需多储备;反之,少储备。一些储备货币发行国,尽管它能用本国货币支付逆差,但还要选择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以备随时干预外汇市场之需。

由于外汇储备能够克服黄金储备的弱点,流动性大,盈利性高,因此,世界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较之其他储备资产比例都较高,其中,仍以美元占最高比例,以下依次为马克、日元、英镑等,只是美元的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其他货币则有上升之势。

三、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比例的确定

各成员国分到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数量都取决于各国向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且受基金组织的分配安排或控制,不能随意变更。80年代以来,这两种储备资产在各成员国储备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始终未突破9%,而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则达90%以上。

9.国际储备资产营运、安排的原则[2]

在确定国际储备构成时,一国都会考虑到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保值性和盈利性等特性,这也是一国营运、安排其国际储备资产的四条原则。这四条原则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1.安全性

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是指储备资产本身的价值稳定,且存放可靠。首先,一个国家要持有何种资产,必须先考虑这种资产(币种或信用工具)的价值是否稳定。如果一种资产价值经常会受到汇率的冲击而贬值,那么就说明该资产缺乏安全性,应当少储备。其次,一个国家在确定外汇资产存放的国家与银行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银行资信是否卓著,如果是的话,则存放可靠,该储备资产安全性就大;反之则不宜存放。

2.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该储备资产随时能够获得与运用。不同形态的储备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现钞、汇票等资产的流动性较高,可作为第一储备。金银、债券等资产的流动性较弱,可作为第二储备。一国在权衡得失时,一方面应保持较多的第一储备,以利于日常的国际支付,另一方面应把流动性强弱不同的各种储备资产按时间作不同期限的投资,使各种资产的期限与对外支付的日期相衔接,保证资产的充分流动。

3.保值性

所谓保值性,是指储备资产能保持原来的价值。进行保值的一般做法是,尽量使储备货币多样化,尽量对各种储备资产进行最佳组合。这样,尽管有时某些储备资产受到损失或某些储备货币贬值,但同时另外一些储备资产会有收益,或另外一些储备货币会升值,从而升贬相互抵消,使整个国际储备资产价值不变或少变。此外,还可采取储备货币与进口支付、干预市场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的做法,避免汇率风险。

4.盈利性

所谓盈利性,是指储备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有较高的收益。一国在营运安排储备资产时,一般应尽可能提高储备资产的盈利性,由此降低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必须指出,上述四条原则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如活期存款的盈利性较小,但其流动性较高;债券的安全性较高,但流动性较弱;金银的盈利性较差,但安全性与保值性较高;软货币价值不稳定,但其盈利性却往往较高;硬货币安全性大,但其盈利性却较小,等等。因此,各国在营运安排储备资产时,必须坚持四条基本原则,处理好各个原则的矛盾关系,达到收益较大、风险较小的最佳储备资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