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国际信息合作
2.国际信息合作发展的原因[1]
国际信息合作从人类开始有跨国界经济活动时就产生了,然而它的大发展却有赖于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国际信息合作直到近年来才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首先,国际信息合作的发展是与信息这种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分不开的。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信息产业的崛起、从事信息劳动人口的增加以及信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上。
近10年来,世界信息产品和服务日益扩大,1982年全世界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为2370亿美元,1985年达4000亿美元,1990年为6490亿美元,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则达到了9000亿美元。在美国,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活动,2/3的美国工人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其余的工人也在紧密依赖于信息的产业中工作,信息业的产值早巳超过GNP的50%以上。日本和欧盟国家信息业产值也已超过GNP的50%以上。这标志着西方发达国家已率先迈人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成为现代经济中头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次,国际信息合作的大发展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产物。.
经济国际化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经营等国际经济活动,无不以畅通的全球信息网络为其首要条件,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开展大规模国际信息合作的迫切要求。最后,信息传输手段的巨大进步为国际信息合作的大规模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使人类步人了电信时代,信息传输的速度大大提高。
可是,信息传输的通道(信道)仍然很狭窄,信息传递的成本很高。技术的飞速进步却创造了奇迹,1965年一条横穿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能够同时传送130个电话,而今天的光纤电缆却能够同时传送50万个以上的电话。大容量、高性能的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输既快捷,成本又大大降低,信息传输的种类也由单一的语音、文字信息发展到电视、图文、数据等多种信息。国际间的信息流动已经成为一件极其普通也极其平常的事。由于条件的具备和迫切的需要,广泛地开展国际信息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现实。
3.国际信息合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国际信息合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EDI(“电子数据交换”,又称“无纸贸易”)的广泛应用上。EDI是将商业和行政事务信息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加以规范化和格式化后,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业务过程。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在建立了EDI系统后,只要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一次性地输人或接收必需的基本贸易信息,EDI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处理和加工,及时向供应厂商发出订单订购货物及零配件,向政府部门申领进出口许可证和原产地证书,向货运部门预定舱位,办理保险和清关手续,并向客户开出发票和通过银行结汇等,从而完成整笔交易。
EDI具有以下优势:
(1)简化货物流程,缩短商贸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2)通过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增加货物销售量,降低安全库存量。
(3)降低商业单据的处理成本,提供准确的贸易信息,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利于企业实现“适时库存”或“零库存”等新的商业战略。
(5)减少由于错漏而造成的商业损失。
据统计,由于应用EDI,商业文件的传递速度提高了81%,文件成本降低了44%,由于疏漏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了40%,产品零售额提高了20%—28%,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了34%。此外,EDI的间接效益也可以达到全部贸易额的3%—5%,这主要是来自原来分散的业务加以统一而取得的规模经济效益。到1997年世界已有40万家企业使用EDI。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已决定从1992年起全面采用EDI办理海关业务,凡不采用EDI方式的报关将被推迟办理。可见,以EDI为中心的国际信息合作的广泛开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继续促进国际贸易领域贸易方式、经营管理的革命。
4.国际信息合作对国际金融的影响[1]
资金乃是生产要素中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种。然而,早期的资金流动表现为贵金属的直接输出人,不仅费时,还需要可观的运输、保险等费用。后来,非现金结算的发展,使资金流动表觋为票据的流动,这使资金的流动性大为增强。但由于票据的传递以实物的形式进行,资金在途时间长,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资金的流动能够以电子信息流的方式来实现,“电交换”以崭新的高效率姿态正在替代着传统的“纸交换”。
电子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应用于全球性银行账户划拨,导致1973年“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成立。当时由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组成,现已发展到60多个国家的二千多家银行(包括分支)。整个电脑网络分为“操作中心”、“地区处理站”和“会员银行和用户”三级层次,现已开发的电信传递处理的银行业务有八类。SWIFT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迅速便捷(每笔电讯从发到收只需25-45s)、安全可靠(双线制度、严格检查、自动测监和严格保密措施),费用低廉以及标准格式(可进一步保证高效和准确可靠)等。SWIF叩在全球的逐步推广,已使传统的国际清算和支付业务发生厂变革。当代的国际金融市场也是依赖于开展高效的国际信息合作而运行的。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绝大多数是一个没有固定地点的市场,即无形市场。这个市场由众多经营国际货币金融业务的机构组成。它们主要通过电话、电报、电传和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各种金融交易。即使是一些有形市场,例如证券交易所,也相继进行了电子化、自动化的改造。总之,当代国际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个通过高效率电子信息传输连接起来的国际信息合作网络。高效国际信息合作的开展,使得国际资金的流动性极强,大量资金不断地在全球流动。据估汁,每天通过国际电子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货币和证券总量达3万亿美元,为美国年预算的2倍。可以说,只有在广泛地开展高效的国际信息合作后,国际金融才真正成为“国际化”、“全球化”的金融。
5.国际信息合作对其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影响[1]
正如当代国际资金的流动是以国际信息流来实现的一样,其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巾的生产要素跨国界直接流动,也正日益以信息流的方式来实现。当代的某些国际劳务合作已经可以不再需要人员的跨国界流动来实现,通过在信息网络上进行国际信息合作就可以达到目的:美国的医学专家可以在本国通过信息网络对亚洲某国医院中的病人实施诊断,甚至指导手术;印度的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在本国的家中“上班”,将编制好的电脑软件通过Intemet或其他网络传送到雇佣他的某一家美国电脑公司。然而,受国际信息合作影响最大的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当首推跨国经营活动。
首先,跨国公司现在可借助信息网络实施真正的全球经营战略。当一些分散的国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意义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许多汽车的部件是在好几个国家制作的;一些百货公司出售的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衣服,是在四大洲缝制的。原因在于管理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畅通,可以使质量的监控、生产的协调等丝毫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跨国公司寻求的不再是某一范围内的最低成本,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最佳低价”。为此,它可以将公司的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营销部门分设在不同的国家,彼此通过信息网络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是真正的“全球经营战略”和“无国界经济”。
其次,国际信息合作的大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传输技术的进步,使得各种决策指令趋向于一步到位,公司的中间管理层次正在减少,较多的横向协调关系将取代较多的纵向命令关系。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熟的金字塔式的“公司王国”已经在消失;60年代、70年代“联邦制”式的跨国公司也正在走下坡路;而新的表现为“全球网络”的“联邦制”式的跨国公司却正在萌生与发展。这些公司的“总部”往往只是一幢写字楼中的一套房间,不仅不必冒烟,而且也不必有固定的车间与仓库,所谓“生产经营”就是发出协调性的信息指令,这就是所谓“空心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