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需求

1.什么是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指现实的信息需求,即用户以自己方便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及时获取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完整可靠的信息的要求。

2.信息需求的构成[1]

1.信息需求的内容构成

(1)对信息的要求,包括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信息的内容反映信息所属的学科,如“生物信息”、“经济信息”、“环保信息”等;信息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比如,是“知识型信息”还是“消息型信息”,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还是“产品信息”等。

(2)对信息源的要求,包括信息来源范围和载体形式等。用户对这些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3)对获取信息方式的要求,主要有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或称“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组织化的有序交流与非组织化的无序交流”之别。用户会因所需信息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途径。

(4)对获取信息的方法的要求。用户对“要什么”(信息)、“从哪里要”(信息源和行为途径)有了明确要求后,还会对“怎么要”(查寻方法)提出具体要求。查寻方法的要求主要是对信息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的要求。

2.信息需求的层次构成

如上所述,信息需求源于信息需要,其自身有的被表达出来,有的没有被表达出来。它实际上表明了信息需求有现实需求潜在需求两个层次。现实需求能以提问的形式表现出来,容易被用户自己和别人识别;潜在需求虽被意识到了但还没有或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但在别人或别的客观条件的提醒和刺激下会被表达出来,成为现实需求。另外,由于用户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因而信息需求也可划分出个别需求和群体需求两个层次。

3.信息需求的特征[2]

(一)信息需求的广泛性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对象的。信息需求以信息为对象,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信息、知识的欲求。但人类需求的各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主要通过信息来维系,信息需求与人类基本需求的所有方面都密切相关。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广泛的,信息需求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心理现象,可以说,凡事皆需要信息,凡事皆有信息需求。

(二)信息需求的社会性

人作为社会化的人,他的信息需求也是社会性的。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其提供的信息吐王具有社会性。虽然信息需求要以个人欲求的形式出现。但内容并不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信息需求的产牛和发展足由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联结所形成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决定的。没有这种环境和活动,人类既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不会产生新的需求。

人类信息活动的社会化趋势更表明了信息需求不仅仅是个体的需求,而且主要是一种社会化性的需求。

(三)信息需求的发展性

信息需求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社会信息量不大,信息需求也不太明显。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现象日趋复杂,人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就更加需要了解情况、掌握知识,以便作出有效的决策,于是信息需求也日益增长。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事业的进步,一方面促使人们的总体需求不断扩大并使需求层次走向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信息需求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需求的大量化和高级化。

(四)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影响信息需求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信息活动主体自身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从主体向身看,一个人的兴趣和个性、观念和态度、所受的教育和知识水平等都影响信息需求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个人的专业、地位、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性质的不同也使他所关心的问题千差万别。即使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下,由于具体任务的变化,其信息需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信息需求表现为多样性。

4.信息需求的客观意义[1]

在探究信息需要和信息需求的概念时,我们曾指出信息需求是为满足信息需要服务的。如果说这是信息需求的主观意义的话,那么信息需求的客观意义就表现在它决定信息供给的市场意义和行为意义。

信息需求的市场意义实际上就是信息需求通过对信息供给的直接作用而限制或推动信息市场的发展。当信息需求活跃时,信息市场就可以繁荣;信息需求沉寂时,信息市场就疲软。信息需求的行为意义是指信息需求出现后如何导致信息行为的产生。从信息需求到信息行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是从认识到实践,又是化意识为效能,同时信息行为还是对信息需要的提升与检验。

首先,是信息需求的目标化,就是人们把信息需求转化为期望得到的解决问题所需的结果,包括动机的目标化。需求是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而动机是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力。行为的动机有时有多种,就信息行为的动机而言,可能是为了自身的认识问题,也可能是为了社会解决问题,而这些动机与需求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动机的目标化是信息需求的目标化首先要遇到的问题。问题的目标化,即问题的优化,包括对模糊的和概括的问题加以澄清和重新解释,以及对具体问题的优先选择。

其次,是目标的作业化或动机的操作化。该阶段要解决的是为实现目标和动机怎样去行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把目标分解成实际行动中要遇到的小问题,即“可能的行动”,并制定行动方案。

再次,是行动方案的实践化,即行为方案的具体实施。这时,信息行为发生了,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地搜寻到所需的信息,用以解决最急需的问题。

5.信息需求的形式[3]

1.信息发布的需求

用户向其他个体或外界发布、传递相关信息的需求,包括研究成果、业务信息和数据公布等。信息发布是在社会规范和法律制约下进行的,与业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作为业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发布已经成为网络用户需求的重要内容。

2.信息交流的需求

不同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除了用户交往的物理空间界限,信息交流需求日益扩展,正式与非正式信息交流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属于非正式交流的“个人接触”和“直接对话”,已经纳入“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等形式的交流轨道。

3.信息咨询的需求

咨询是一种古老的信息交流方式。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对咨询的需求范围和形式都在不断扩展。咨询以其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成为现代人工作和生活信息的重要获取渠道。网络为信息咨询的展开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

6.信息需求的状态[3]

从用户表达来看,信息需求状态分为两种类型:①现实需求。又称为显性需求,是用户带着期望而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例如要看一本书。②潜在需求。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户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怀着一种“随便看看”的心态;另一种情况是带着A目的来,得到B方案。在网站设计中,满足用户的显性需求是底线,发掘隐性需求是培养用户忠诚度的最有效的手段。

1.潜在的信息需求

潜在的信息需求是指用户存在但是没有直接意识到的,或意识到而没有表达出来或不愿表达的信息需求,这些需求停留在潜意识水平,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们。潜在需求是现实信息需求的初级阶段,其数量远远超过现实需求。潜在的信息需求具有潜在性、大量性、模糊性和可转化性等特点。

潜在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信息需求的初始状态,是用户没有感知到的信息需求;第二层次是信息需求的萌芽状态,用户已经意识到对某类信息的需求,但是还没有意识到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获取方式,是一种不舒适、不满足和缺少某种东西的紧张感;第三层次是信息需求的认知状态,用户对问题形成明确认识,有信息需求意识,但没有表达出来。潜在需求是市场研究、信息行为分析的重要课题。

2.现实的信息需求

现实的信息需求是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现实需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规范的需求(normative)、感觉到的需求(felt)、表达的需求(expressed)、比较的需求(comparative)。规范的需求是专业性的需求,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是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或社会科学家的需求标准;感觉到的需求是通过直接询问或调查而获得的需求,伴随期待而扩张;表达的需求是一种表达出来的、亟须满足的需求;比较的需求是通过比较而表现出来的信息需求(Bradshaw,1972)。

7.信息需求的对象[3]

1.信息内容需求

包括对信息线索及原始文献的检索需求。从需求客体来看,信息内容及载体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如文献、图像、数据和事实等,也包括存储、揭示和检索这些信息的各类工具。信息资源的构建模式决定着需求的产生和满足方式。信息内容是信息需求的实质性内容,形式是信息显现的外在形式。信息内容和存在形态都处于不断分化的过程中。

2.信息服务需求

信息服务沟通用户与信息资源的桥梁。大量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服务人员,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3.信息获取渠道需求

信息系统、信息检索工具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用户对信息获取渠道的需求,表现为对信息完备性、标引深度和信息及时性等方面的选择。

8.信息需求和信息需要的异同[1]

信息需要和信息需求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方面,信息需要和信息需求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两者所处的状态不同。信息需求是信息需要变化发展的结果。如果说信息需要还只是一种较为模糊的、概括的内隐状态,那么信息需求就是较为清晰的、具体的意识状态。另外,它们都会因信息内容的形式、信息源的类型和用户本身等而在迫切程度和直接性等方面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信息需要和信息需求在内容范围和方式等方面也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信息需要更多地指向信息的内容,而信息需求则更多地指向信息的形式,如信息的载体和渠道、信息类别等,而且是用户已知的。比如,用户需要市场信息却只有阅读有关分析报告的需求。实际上,关于市场信息的需要可以通过阅读有关的分析报告求得满足,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的调查报告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