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权益

1.人力资源权益概述

人力资源权益是指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企业新产出价值或亏损、破产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劳动者是人力资源的载体,拥有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劳动者进入企业,将其所拥有的劳动力投人企业,这是企业拥有或控制了劳动者的劳动力的使用权,但所有权仍然归劳动者自身,并没有为企业所拥有。劳动者让渡给企业的劳动力的使用权通过工资报酬的形式得到补偿,而劳动者投入企业的劳动力的所有权则需要通过人力资源权益来体现。

所谓权益,指一种求偿权,对一个企业而言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通常一个企业的权益既包括企业的债权人权益也包括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债权是指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其特点是债权人向企业投入资金,要求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并按期偿还,债权人并无资格参与企业的管理。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其特点是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金,参与企业的管理并从企业获取股利,所有者权益并无偿还期限,其求偿权在债权之后。在会计等式中一个企业的权益是相对于一个企业的资产而言的,即资产=权益,体现在传统的会计等式中,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力或劳动力。这里的人力或劳动力一般指为企业服务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隶属于企业的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的全体职工。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能力,而不是指人本身。人力资源(即人的某种技能)是商品,也不是指人是商品。将劳动者的能力即人力资源资本化作为会计的一种资产,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对应人力资产的概念,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在性质上近似实收资本。这就承认了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劳动者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既人力资源权益。

2.人力资源权益的职能结构[2]

人力资源权益是指人力资源产权主体在企业所享有的经济权利。按照投资的内容在企业产权构成中表现的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权益可划分为所有者(人力资本投资)权益和劳动者(人力资源投资)权益。人力资源权益虽然都是通过用货币来量化的经济利益,但它们的实质是有差别的,具体体现在:所有者权益是人力资源作为资本的投资使其产权主体在被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权益,而劳动者权益则是人力资源作为劳动投资下其能力载体在被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权益。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内容包括了所有权、分配权、剩余索取权等,而人力资源劳动者权益则只能包括劳动保险补偿权。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所应承担的风险是所有权和分配权的损失,而人力资源劳动者权益所应承担的风险仅是补偿权的丧失。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保障是人力资本产权所分配的留存收益,而人力资源劳动者权益所能够用来承担的风险则是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保险补偿。

按照其保障权益的内容与承担风险的形式之不同,人力资源权益还可以划分为实权益和虚权益两种权益。在这里,资本所有者权益代表人力资本所有者对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之所有权,由于其提供的权益保障的人力资产不能作为风险承担的基础,故属于虚权益;收益分配权益代表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作为企业留存收益的物力资产增值部分之分配权,则属于实权益。劳动者权益是人力资源载体对人力资源成本所消耗的物力资产之补偿权,也属于实权益。实权益无论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留存收益之分配权益,还是人力资源劳动者的成本消耗之补偿权益,都可以作为其与之对称的物力资产的相应权益来承担相应的风险;而虚权益则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是以人力资产作为相应风险承担的保障,且是以非物力资产形式存在的,故不能用来承担任何的风险。因此,现代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权益不但要从所有者与劳动者所处的不同地位上区分为所有者权益与劳动者权益;而且要从所有者权益与劳动者权益所起的不同作用上区分为实权益与虚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揭示有关人力资源权益的配置及运作。

3.人力资源权益的配置模式[2]

所有者权益与劳动者权益的经济内容之不同导致了所有者风险与劳动者风险的经济责任之差别,实权益具有物力资产作为风险承担的基础,而虚权益却没有承担风险的物力资产作保障。因此,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权益的配置既要符合人力资源投资人在企业的权益期望之会计要求,还要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预期之财务需要。

1.投资人权益期望的会计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成了资本,并且随着人力资源权益的分配作用逐步加大,其在企业全部经济资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为了客观地揭示全部资源的占用与来源情况,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必须从传统会计中剥离出或从头确认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也就是要从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传统会计信息内容中剥离出“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负债”或从头确认“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等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内容。

由于对企业所占用的全部经济资源按投资形式可划分为物力资源投资和人力资源投资两大类型,因此,对于企业所占用的人力资源来说,就可按投资方式划分为所有者投资和劳动者投资两部分。其中所有者向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活动,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参与被投资企业的收益分配,在其投资行为直接形成企业资产增加的同时,还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产权主体在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包括人力投资资本所有权益和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权益)。

劳动者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为了获得所投入的劳动报酬,它是企业以物力资源消耗作为人力资源费用投入而取得、开发、使用人力资源的支出活动,在其各项成本开支直接形成企业专门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同时,还间接地产生了企业对人力资源载体所应承担的属于劳动保险补偿权益的人力资源负债。

由上述分析可见,有关人力资源权益在企业中的权益配置表现为与投资活动相对应的两种方式:① 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活动,要在确立企业的人力资产的同时从头确认人力资源产权主体的人力资本,并在以后盈余分配时确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分配的留存收益;② 对于人力资源劳动者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活动,则要在传统会计的费用中剥离出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从企业负债中剥离出人力资源负债,并在企业行使人力资源使用权时确认人力资源劳动权益。这两种方式的会计过程互为一体,形成了人力资源投资人在企业的权益期望之会计模式。

2.企业风险预期的财务模式。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则是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的基础是财务预测。而人力资源权益的财务决策过程离不开企业对有关人力资源权益的风险预期,否则,在涉及企业财务决策的有关人力资源权益的配置就会由于因循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而走向歧途。因为,虚权益只涉及企业与人力资本有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而实权益不但涉及企业与人力资源负债和人力资本留存收益有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还涉及企业与人力资源负债和人力资本留存收益有关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其两者不同的内容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人力资本权益的配置导致的只是人力资源产权主体以人力作为资本向企业投资时使企业所占用的人力形式存在的资产和人力资本投资者在企业所享有的人力储备形态权益的增加,以及在人力资产有效使用期终止时企业所占用的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在企业所享有的人力储备形态权益的减少。尽管它们也属于人力资源的权益配置内容,但无论如何它们也不会在实质上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的增减变化。而对于企业同人力资源负债或同人力资本留存收益有关的权益配置,则分别导致了企业对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补偿权益所承诺的、将来需要动用其物力资产来偿付的人力资源负债和对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的收益分配权所保证的、将来需要动用其物力资产来兑现的人力资本留存收益。这两方面的权益配置揭示企业将来所必须动用其物力资产来实现的成本补偿或收益分配,实际上都涉及企业资金运动增减变化的内容,即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人力资源的权益配置包括与决策内容相对应的两个部分:① 对于企业涉及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决策活动,就要体现企业在收益分配环节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预期;② 对于企业涉及人力资源使用权的决策活动,就要体现企业在劳动补偿过程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预期。这两部分人力资源在企业的权益配置模式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会计模式服务于人力资源投资在企业的权益期望之会计核算,财务模式则服从于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预期之财务管理;另一方面,财务模式以会计模式为基础,会计模式为财务模式提供支撑,两者通过信息及指标的量化系统形成人力资源的权益配置。

4.人力资源权益的运作机制

虽然资产作为权益保障的同时又是风险承担的基础,但是提供给人力资源权益保障的资产与形成真实的风险承担基础的资产也未必是一致范畴的资产。具体情况是,物力资产虽作为实权益保障是承担风险的基础,而人力资产作为虚权益的保障却不能承担任何形式的风险。因此,有关人力资源权益的运作,会计核算应该在量度上体现权益与资产的会计平衡,而财务管理应该在质量上表现权益与风险的财务对称。

1.权益与资产的会计平衡。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资源的形态与归属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它首先用以提供企业所拥有或所控制的有关经济资源之占用状况及其相应权益来源渠道方面的信息。从这一点来看,人力资源权益已经被纳人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平衡关系中。这种权益与资产的会计-平衡揭示了企业的资产和投资人(债权投资者和股权投资者)权益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即投资人的权益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而投资人所提供的资产则是其在企业享有相应的权益的保障。这种关系说明,既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就是说,作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之本原因素,是指企业的产权包括资产与所有者投资所属的权益,它们始终是会计核算的两个基本内容。从数量上看,企业的所有资产与投资人的全部权益之总额必然是相等的,表现为“资产=权益”的平衡关系。

由于在人力成为资本的前提下,投资人的人力资本之产权形态表现为人力资源被会计程序量化了的企业人力资产,从而使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所占用的全部资产分解为物力资产和人力资产,同时投资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权益也就相应地派生出物力资源权益和人力资源权益。而人力资源权益则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又可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和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权益。所以,有关人力资源权益在现代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在数量上已被纳人了“物力资产+人力资产=物力资源权益+人力资本所有权益+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权益+劳动者补偿权益” 的会计平衡关系之中。而且,这种平衡体现在具体项目上无个别对应的直接关系,它并不是等式两边的每一个具体项目间都存在着等量关系,而是在整体上保持数量上的会计平衡。

2.风险与权益的财务对称。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过程所涉及资金运动的业务内容进行预测计划、分析和决策,它主要用以规划在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权益期望和风险预期有关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关系。从这一点来看,人力资源权益也已被纳人了企业财务预算的对称关系之中。这种风险与权益的财务对称,揭示了企业的资产是投资人(债权投资者和股权投资者)的权益与风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基础。即投资人所要求的经济权益仅仅是针对企业的全部资产中的物力资产来讲的,而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则是以其在企业享有相应权益的物力资产作保障。也就是说,既不存在无物力资产作保障的充分权益,也不存在无物力资产承担的真实风险。而作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之核心因素,所有者的权益、投资人的风险则仍是以企业的物力资产作为物质基础并把责权利三者统一起来的,从本质上看,所有者的经济权益与投资人的风险责任表现为“权益=风险”的财务对称。

由于现代企业产权运作机制体现了以资产享有权益的同时就以资产承担风险,而且这种权益可能是无限的,而风险肯定是有限的。但是,在人力资本之产权形态被企业会计程序量化成企业的人力资产后,人力资产却不具有物质形态,最终不能保障实际经济权益,也就不可能承担任何风险责任。这样,其相应权益的运作也就不可能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所以,在现代企业财务预算过程中,有关人力资源权益的财务运作机制在本质上遵循“物力资源权益+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权益+劳动者补偿权益=风险责任”的财务对称关系。因此,现代企业有关人力资源权益的财务决策要求人力资本留存收益只有在数量上超过人力资产后才可进行收益的分配,劳动者权益只有在其劳动已实现了经济价值以后才可完成劳动成本的补偿,以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在形式上能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在内容上能正确处理财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