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实践社群
2.实践社群的起源[1]
实践社群最早是由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XPARC)前总裁约翰·希利·布朗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rkeley)及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保罗·杜奎德在对施乐公司的修理协会成员(REPS)的研究中提出的,专指组织成员间的那种非正式的工作联系性群体。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管理学家简·拉夫和美国学习研究所(1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前管理顾问艾铁尼·C.温格从实践与社群这两种角度,阐明了这种同时发生的工作、学习与交流行为。按照他们的观点,学习是一种实践,需要成为该实践社群的一名成员,从而得以从内部理解该群体的工作以及它的交流。这种学习活动,不仅在车间现场,而且在教育的所有领域和所有层次,都能见到。管理学者也同科学家、律师、医师和建筑师一样,在经历了数载课堂学习后,都要在与同行前辈们的相处中提高专业水平并发展知识。他们由此形成了一个能够产生、分享和利用只有内行才懂的高深知识的学习群体。
3.实践社群的类型[2]
- (1)在组织内部存在的实践社群。
这里的实践社群是通过人们聚集在一起处理一些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而形成的。因此,同在一个办公室中的保险理赔员,为了处理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很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实践社群。通过参加这样一个能够进行共同记忆的社群,他们可以不必记住所有的信息就可以正常开展工作。
- (2)跨越不同部门中的实践社群。
通常,重要的知识都是分散在公司中不同的职能部门中的。那些在多功能型团队中工作的人们通常会形成一个实践社群。这种实践社群的形成目的是: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和其他部门中的同事保持联系并保持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
- (3)跨越不同制度边界的实践社群。
由于实践社群成员身份的确定是根据参加社群活动的状况而不是根据个人在公司中所处的地位来确定的,因此实践社群并不受到组织隶属关系的约束。实践社群可以横跨不同的制度及等级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实践社群由于跨越了制度边界而变得更有用处。
- (4)跨组织的实践社群。
4.实践社群的存在方式
在斯伦贝谢和克拉瑞卡,实践社群是聚集在现实中或网际空间中分享知识的正式团队。例如,对环境问题有着共同热情的人们也许每月聚餐两次,分享知识。其他社群则完全通过参与者对指定技术问题交换信息的列表服务器(检索服务)或网站而相互作用。许多实践社群向组织边界范围外延伸,因此它们代表知识获得的来源。伴随着这些正式机构,许多没有任何特殊组织支持或目标的实践社群开始非正式地发展,换句话说,这些社群代表一种非正式群体类型。[3]
实践社群的成员一般是通过在共同学习中发现新价值的过程以一种非正式形式联合在一起的——这些形式包括从非正式的午餐讨论到相互帮助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从共享新观点到仔细地研究公司老板的个人特性,从纠正文件细节方面的失误到对所从事职业的未来进行思考,从告诉别人你刚刚发现的有价值的互联网站点到建立新的工作标准等等。社群成员在这些互动中发现新价值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机械的执行过程。实践社群使每一个个人获得满足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能够在社群中找到理解自己观点的工作伙伴、拥有共同的兴趣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动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对实践的共享,这是社群成员开展共同学习的必然结果,这些互动同样也会促进实践社群的进一步发展,它其实反映出了社群成员在他们的实践中所发展起来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同一性特征。[2]
5.实践社群的基本要素[2]
1.它是关于什么的——也就是指将所有社群成员集合在一起的共同使命,这种共同使命反映了每一个成员对其所处环境的理解。它要比一个简单的目标复杂得多。例如,我曾有机会与一个保险理赔团队一起工作。他们不但要学习如何完成公司希望他们完成的每天一定的理赔案件数量,而且还会对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进行讨论。关于后一个目标,每个成员所要负的责任甚至比公司要求得更加严格,如果没能完成某一天的工作定额,那不要紧,因为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但如果你使得自己的工作伙伴在工作中感到不愉快,那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一个社群对使命的共同理解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够决定一些事情,并能够对其他人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确认。实践社群的首要特征都是个人对某个特定主题的兴趣以及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2.它是如何具备社群功能的——共同参与将许多成员紧密地连接在了一个社会实体之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并在一起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而,仅仅从事相同的工作或拥有同样的头衔——甚至是拥有共同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实践社群并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假如你们都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且你们在自己的工作中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但是,除非你们能够在定期的会晤中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否则你们就不算是一个实践社群。一个群体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实践社群,要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执行了相同的功能,这是任何抽象意义所不能决定的,持续的共同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共同参与”在本质上就意味着一个既包含实践又包含社群的“论坛”。正是通过这种共同参与,学习在共同活动的过程才得以发生,关系和信任才得以建立,成员才可以对他们学到的知识的意义进行讨论,共同使命才得以确立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被修正。
3.社群实践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能力——社群成员在过去的实践中通过他们的共同参与所开发出的共享资源、这些共享资源包括惯例、学习到的经验及教训、敏感性、标准、工具、典故、案例、模式等等。这些资源既包括一些非常具体的事物,比如一个工具或是一份文件,也包括一些能力方面的微妙演示,比如通过倾听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声音的轻微变化从而判断出机器故障所在位置的能力。这种资源库包括社群所积累的全部知识。除非你对工程师社群中的全部技能知识都非常熟悉,不然的话你将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这些技能知识包括它自己的语言、规则、案例以及它的美学哲学。然而,在这个资源库中,最重要的还是社群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潜在能力——社群为其成员提供了处理新情况和创造新知识所需的各种资源。
6.实践社群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4]
实践社群与公司之间存在着从完全不被公司承认到大规模的制度化的多种多样的关系。下表列出了机构承认的不同程度。
关系 | 定义 | 主要挑战 |
未被认可 | 被组织忽视因而未被发现, 甚至其成员有时也这样 | 缺乏自反性以及对自身价值和缺陷的认识 |
存在于民问 | 只有一个非正式圈子里的人 知道 | 获取资源;发挥影响;保持地下状态 |
合法的 | 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实体得到 了组织的认可 | 更广泛的影响;更迅速的发展;新的要求和期望 |
得到支持 | 组织直接为其提供资源 | 详细的审查;对所使用的资源、努力和 时间负责;短期压力 |
制度化的 | 具有正式的组织地位并执行 特定的功能 | 固定的界限;过度的管理;超出了其存 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