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
|
1.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
2.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1771-1858)
|
3.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
5.卡尔·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
7.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
8.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
9.哈林顿·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
10.莫里斯·库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
11.亨利·法约尔 (Henry Fayol,1841-1925)
|
12.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
13.林德尔·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
14.卢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
15.玛丽·帕克·福莱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
17.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
18.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
20.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
21.克莱顿·阿尔德佛 (Clayton Alderfer)
|
22.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McClelland)
|
23.道格拉斯·麦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
24.约翰·莫尔斯 (John Morse)
|
25.威廉·奥奇 (William G. Ouchi)
|
26.克瑞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
27.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1890 - 1947)
|
28.利兰·布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
29.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 F. Skinner)
|
30.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
31.莱曼·波特 (Lyman Porter)
|
32.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 H. Vroom)
|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
34.斯塔西·亚当斯 (J. Stacy. Adams)
|
35.哈罗德·凯利 (Harold H. Kelley)
|
36.哈罗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
37.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
38.斯坦利·西肖尔 (Stanley E. Seashore)
|
39.罗伯特·坦南鲍姆 (Robert Tannenbaum)
|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小组
|
41.伦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执安研究)
|
42.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 R. Blake)
|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
44.罗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
45.保罗·赫塞 (Paul Hersey)
|
46.理查德·约翰逊 (Richard A. Johnson)
|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
48.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James E. Rosenzweig)
|
49.詹姆斯·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
50.梅萨·罗维奇 (M. Mesarovie)
|
51.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
52.欧内斯特·戴尔 (Ernest Dale)
|
53.威廉·纽曼 (William Newman)
|
54.艾尔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
55.保罗·劳伦斯 (Paul R. Lawrence)
|
56.弗雷德·卢桑斯 (Fred Luthars)
|
57.琼·伍德沃德 (英国,Joan Woodward)
|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
59.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
60.W·爱德华兹·戴明 (W. Edwards Deming)
|
61.约瑟夫·朱兰 (Joseph Juran)
|
62.戴尔·卡耐基 (Dale Carnegie)
|
63.詹姆士·钱皮 (James Champy)
|
64.马文·鲍尔 (Marvin Bower)
|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
66.汤姆·彼得斯 (Tom Peters)
|
67.布鲁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
69.小托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
70.戴维·帕卡德 (David Packard)
|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
73.罗伯特·汤赛德 (Robert Townsend)
|
74.哈罗德·杰宁 (Harold Geneen)
|
75.伊戈尔·安索夫 (Igor Ansoff)
|
76.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
|
77.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
78.理查德·帕斯卡尔 (RiChard Pascale)
|
79.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
80.查尔斯·汉迪 (Charles Handy)
|
81.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Alfred Chandler)
|
82.苏曼特拉·戈沙尔 (Sumantra Ghoshal)
|
83.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
84.吉尔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
85.冯斯·琼潘纳斯 (Fons Trompenaars)
|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
87.埃里奥特·杰奎斯 (Elliott Jaques)
|
88.阿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
89.约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
90.玛丽·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
91.沃伦·本尼斯 (Warren Bennis)
|
92.劳伦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
93.西奥多·莱维特 (Theodore Levitt)
|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
95.杰伊·洛希 (Jay W. Lorsch)
|
96.爱德华·劳勒 (Edward Lawler)
|
97.沃伦·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
98.简·莫顿 (Jane S. Mouton)
|
99.特伦斯·米切尔 (Terence R. Mitchell)
|
100.肯尼斯·布兰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
|
[编辑]
|
迈克尔·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迈克尔•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波特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小钱得勒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迈克尔·波特出生于1947年,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迈克尔·波特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
波特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父亲是位军官。波特在普林斯顿时学的是机械和航空工程,随后转向商业,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波特现有著作18种,另有无数的论文,他的竞争系列著作是商业管理界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他是不可能写出管理类的畅销书的,因为他的书非常"沉重",而事实上,他的著作风靡全球。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这些经典著作绝不是可以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就可以读的,而是需要静下来,在书桌上一点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读和体会的。波特获得过无数奖项,他因对工业组织的研究而荣获哈佛大学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已经5度获得"麦肯锡奖";1990年,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2](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990)一书被美国《商业周刊》[3]选为年度最佳商业书籍;1991年,美国市场协会给波特颁发"市场战略奖";1993年,波特被推选为杰出的商业战略教育家;1997年,美国国家经济学人协会授予波特"亚当·斯密奖",以表彰他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外,波特还获得"格雷厄姆-都德奖"、"查尔斯·库利奇·巴凌奖"等众多奖项。
迈克尔·波特不仅在学术界和商业界获奖无数,他甚至还获得过公民勋章,这一褒奖通常授予战斗英雄或者是异常杰出的运动员。波特曾多年活跃于美军后备队,年轻时是高校里颇负盛名的橄榄球、棒球及高尔夫球队员。
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情有独钟,他的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了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公司应视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来选择战略方针,同时还应该考虑连接产品或者供给的系列通道,波特首次将这种通道称为价值链,他在每一条价值链上区分出内部后勤、生产或供给、外部物流及配送、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五种主要的活动,而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各自的派生活动,每一家公司的价值链相应地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价值体系。
波特继而将研究方向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分析了国家为何有贫富之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价值体系,他把这种价值体系形象地称为"钻石体系"。
波特对民族经济的研究十分广泛,虽然并不总是很受欢迎。他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Can Japan Compete? 2000)一书中指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是政府战后政策不可避免的结果。波特坦言自己对中国并不十分了解,但他以学者的敏锐和诚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经济的弊端,在红塔集团"2004年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上,波特列举了中国经济将要面临的种种挑战,在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总趋势的前提下,主张发挥竞争优势,融入国际贸易体制。
波特对美国内地城市的关注成为他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方向,他声称,相对于重新分配财富,创造财富是消灭贫困与不平等的更有效的良药。
美国东海岸,一个又一个的研究中心标志着波特在学术上的扩张,全职的研究人员在这些中心里经手着应接不暇的项目,从竞争力研究,到内地城市的发展,这一切满足着他那颗学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