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底作业

1.什么是舱底作业[1]

舱底作业是指货物装船或卸船时舱内的全部作业,它包括在舱内的挂钩、摘钩、拆垛、码垛、拆关、做关、平舱、扫舱等作业

2.舱底作业的种类[2]

由于各种件货船舶吨位等级及舱室结构的不同、货物特性不同,运输工艺的形式及舱底作业的方式亦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散件运输,成组装卸

这种方式是指在运输的过程中,货物在舱内以散件的形式堆存,在装卸船的过程中,利用网络或货板,以成组(标准关)的形式通过装卸船设备(起重机)进行吊上吊下(起落舱)作业。其中,卸船时,舱内人力组关,即将舱内待卸的货物用人工的方式装入网络或货板,再通过起重机吊出舱外。装船时,货物通过网络(或货板)吊人舱内,再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拆组堆码,卸空后的网络或货板通过起重机吊钩吊出舱口,随拖车或叉车带回装货地点循环备货。用货板成组装船时,舱内作业常可采用带推货器的叉车进行散件堆码作业。

2.成组运输,成组装卸

所谓成组,也称集装单元化。成组运输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器具,把具有包装或无包装的货物,整齐地汇集成一个扩大了的、便于装卸搬运的、并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一定形状的作业单元。水运件货成组运输,通常货物在舱内以网络或货板成组、或捆装的形式成组堆码:成组运输,货物单元大、甲板下的空间起重机吊钩也无法达到,因此,必须借助其他装卸设备进行堆码作业。最常用的舱内作业机械是叉车。

3.特形、大件货物的装卸

对于特形、大件货物的装卸,常采用专用吊货工属具。所谓工属具是指装卸工作中针对不同作业要求和不同作业对象(货物形状)所开发的专用工夹具。采用合适的工属具,可大大提高装卸搬运效率和装卸作业的安全性。这种钢板夹钳上有一活动舌头,不但夹卸方便,且起吊时通过舌头对其钢板的压紧作用,能较好地避免钢板滑动,保证操作安全。活动舌头既要在起吊时能压紧钢板不使脱落,又要求不损坏钢板,保证钢板不受压卷边。较薄钢板的起卸,可采用加大舌头踏面的方法,保证钢板不被受压而变形。卧桶夹具是用来装卸卧放桶装货的一种吊具,它配合起重机一起使用。这种吊具由一个吊架和装在吊架下的8条铁链组成。每条链上:都穿有一对活络的铁钩。作业时,先将吊具挂在起重机的吊钩上,然后使每对铁钩钩住货桶两端的凸起边缘即可起吊。起吊后的货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链条能勒紧铁钩,使之紧紧夹住货桶。吊架的作用是使铁链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链条互相缠绕和货桶碰撞而发生事故。在起吊油桶时,为防止铁钩与货桶碰擦产生火种,可在铁钩表面镀铜。使用卧桶吊具一次可起吊8只桶,装卸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3.舱底作业的注意事项[2]

舱底作业是三内(舱内、车内、库内)作业之一。舱底作业,作业环境差(温度高、空气不流通),作业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载重量5000t以下的船舶,由于舱室净空小,难以采用机械作业,大都采用人工堆码和组关,劳动强度大,工作易疲劳,为保证装卸作业安全,舱底作业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作业人员禁止携带火种下舱,不准在舱口、舱内及甲板上吸烟;

(2)舱内人力组关作业时,应尽可能用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组关效率和作业安全;

(3)组关时严格按照标准关型操作,货物必须码放整齐、稳固,避免起吊时掉件、散件伤人,同时有利于理货、计数;

(4)避免留山挖井现象,以防倒垛伤人和工残事故发生,舱内最高与最低层卸货高度相差不能超过捆高;

(5)关位必须置于舱口直下位置,避免起吊时发生拖关现象;货关出舱时,作业人员应注意避让;

(6)夜间舱内作业应使用防爆灯;

(7)按票均衡装卸货物,严禁混堆、混卸;

(8)卸船时遇有原残情况,要及时与船舶负责人联系,分清货损责任。

(9)上下舱不准披衣服,手中不拿其他物品。在大型散货轮的船舱内,常设有没有任何防护装置的开敞铁梯。上、下这类梯子的人必须两手紧握梯级,否则如果披衣服上、下舱,一旦衣服突然滑动,一定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抓,就有从梯级坠落的危险。手中如拿着铁锹等工具,手的动作就不灵便,从而会有因抓不紧梯级而坠落的危险。因为这类梯子是垂直的,下落的工具物品,还会砸伤下面的人。

(10)注意照明。白天在光线不好的二层舱作业,晚上在舱口作业,都应注意照明,使操作人员看得清孔洞位置和甲板上各类物品分布。

(11)遵守危险品装卸规则,装卸危险品前,应先弄清危险品的性质,装卸注意事项等问题。应采用正确的防护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具。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损坏。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工人中毒窒息等事故,一定要冷静处置,不要盲目救援,以免损害扩大。如果发现舱里有人中毒窒息,绝不能盲目下舱,应根据当时条件,或者是用鼓风机向舱内输送新鲜空气,驱散毒气,再下舱救援;或者是戴上有效的防毒面具,做好完备的防护后再下舱。须知盲目救援,只会越救损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