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家庭经济
2.家庭经济的特点[1]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家庭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从所有制性质看,家庭经济是私营经济产生的初始阶段。家庭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的经济组织形式不同。其初始阶段组织形式是个体户。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劳动者不仅局限于家庭成员,它的组织结构突破家庭空间,就由个体户转化为私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经济是私营经济产生壮大的成长基。
2.从发展规模上看,家庭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单元,一般规模较小,其筹资主要靠个人积攒或通过家庭内部成员集资等方式实现,因此,家庭经济最初的创业资金有限,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这就决定了其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正是这种资本的有限性和私有性决定了其投资十分注重效益性。从经营管理上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家庭经济在经营管理的方式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双重身份使它对资产高度负责,加之家庭经济一般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这对其未来的发展壮大是一种制约,但就初始阶段看,这种亲缘性带来的彼此信任和业主的权威,使组织内部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利于直接控制生产经营,使其具有决策快、应对市场灵活的优势。
3.从市场关系上看,家庭与个私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藕合作用构成了家庭经济市场运行机理。这种具有经济行为的家庭既是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生产者,作为消费者它要追求满足最大化,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和生产者它又要追求收入最大化,这一切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这种追求决定了它会形成剩余资本,走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因此,家庭经济行为会不断孕育出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生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民营经济基体。
3.发展家庭经济的现实意义[1]
1.发展家庭经济有利于启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数千亿元的国债用于以公共产品为主的投资,但政府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另外,中国人民银行8次降低利率,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民间投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们发展家庭经济的实质是鼓励民间创业,将以家庭为最小单位的要素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市场资源、税收资源、社会资源等多方位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民间以储蓄、股票证券等间接投资为主向更能满足家庭创业致富欲望的产业直接投资转变,通过家庭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2.发展家庭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缓解供需矛盾。民间投资是由需求和消费带动起来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将会制约民间投资,造成经济不景气,供过于求的矛盾将难以缓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人,发展信贷消费、促进先富人群消费升级等手段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家庭经济来改善供给,通过改善供给去创造需求。因为家庭植根于群众,对群众需求特别是地方性、潜在性、个性化需求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所以发展家庭经济就是为了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以在需求和投资、消费和供给之间搭设一座更直接更有效的沟通桥梁。这样,就可促进商品市场由单纯转销市场拓宽为当地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促使家庭购买力由主要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向购买生产机器设备转化,从而促进家庭由生活资料的消费更多地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消费。
3.发展家庭经济有利于盘活社会资产存量,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任何资本都具有原始的逐利性,这种逐利性使民间资本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将为民间资本强力进入提供历史性机遇。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比较成熟的家庭企业,可直接购买控股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培养的大量生产技术型人才可直接“拿来”;原有的整个厂商可迅速裂变成若干个更有生命力的经济单元体。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剩余存量资产必将会在与民间资本的重组嫁接中被激活。发展家庭经济对于民间资本利用对现有存量资源的改造实现低成本扩张,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变闲置存量资产为优良资产,将起到加速和催化的作用。
4.发展家庭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下岗职工人数增多在所难免,而“十五”期间新生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持续加大。从根本上保持社会稳定,最终还是要靠扩大就业。需要指出,现行就业制度已发生根本性转变,靠政府安置扩大就业已无出路,从市场中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才是顺应潮流之举。发展家庭经济适应了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能够对谋生创业者形成正确的导向,引导他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市场中搞经营、办产业、求致富、谋发展。同时通过依托家庭资源,不断孵化民营经济实体,也就是相当于为扩大就业找到了源头活水,为实现社会稳定提供了恒久的保证。
5.发展家庭经济有利于根治“城市病”。随着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迅速接轨,有些城市发展中不免透出一股股浮躁之气,单位围墙纷纷打开,自成商铺门面,街居组织带头在社区的“天头地角”设摊搭棚,一些地方占道经营,这样尽管换得了市场一时的繁荣,但“环境是第一资源”,这种牺牲的代价太大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经济”等问题久治难愈,成为一种顽症,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后劲。发展家庭经济无疑是解决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群众生活突出问题的一剂良方。它能够引导市民由向马路要饭吃转变到立足家庭,兴办较高起点的环保型产业,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的新路子,从而为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有效管理营造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