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国家管理支出
2.国家管理支出的特点
3.国家管理支出的影响因素
制约国家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开支,直接构成国家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是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开支也就越大。社会经济发展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与经济生活不相协调的过多的行政管制和与之相应的政府规模对经济的正常运转是极为不利的。
2、人员配备。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其工作人员都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些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对国家管理支出有着重要的影响。行政公共劳务的提供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些资源之间的配置结构或比例关系并不是固定的。
一方面,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替代关系,即为提供相同的公共劳务,可以用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较少的非人力资源,也可以用更多的非人力资源和较少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在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过程中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提供一定的公共劳务,就需要消耗更多的非人力资源。无疑,这里的人力资源实际上指的就是公务员的数量和质量。数量问题与前面所讨论的机构相关,而质量问题事实上就是公务员的素质问题。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等,都构成公务员素质的重要内容,并对国家财政的行政支出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3、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内部激励机制是使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升迁制度等;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显然,激励约束机制是建立在科学的内部考核体系的基础之上。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就能够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缩小行政支出的规模。
所谓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加强监督的实质,就是增加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政治行政过程的委托代理成本。健全的监督体系对于降低行政部门的开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无疑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的行政经费的变动,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换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而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在国家面临突发事件时(如战争)通常会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使行政支出也出现相应增长。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表现在一定时期内, 一旦国家形势趋于正常,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将消退。
4.国家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
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一般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
1、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全额经费包干是指在国家核定单位年度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按核定的经费数额,由单位包干使用。在执行过程中,除非有特殊重大原因,不追加、追减预算。年终发生超支,国家预算不予补助,年终如有结余留归单位使用。
2、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部分经费包干,是指在国家核定单位年度支出预算的基础上,对其中一项或几项费用,由单位包干使用。在完成任务、计划的前提下,包干部分年终如有结余,留归单位使用。对于非包干性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年终如有结余,应上缴国家预算。 包干部分与非包干部分的支出,不得互相流用。
3、总额控制,结余上缴。总额控制,就是在国家核定的年度预算总额范围以内,由单位安排使用。年终如有结余,全部上缴国家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