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信息资源会计[1]
2.信息资源会计的内容[2]
有关单一决策者决策的微观信息经济以理性选择假说和效用理论为基础,重点是发展一种正式模型以便利最佳信息系统的选择。同时,这种模型是规范性的,需要大量抽象的假设来说明相关参数和决策者行为。在原理上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在下述两点上的差别是根本性的:
1.决策者使用的信息是一种经济产品或经济资源,换句话说,利用信息可以获得一定利益,但信息并不是无偿的,取得信息要付出一定代价。
2.决策者使用的信息区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前者包括这样的信息,即不存在错误,明确、完整而又肯定地描述出决策者所处环境的未来状态的信息;而后者则不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决策者所处环境的未来状态。基于前者的行动选择是惟—的,基于后者的行动可选择若干个,甚至无穷。
管理会计信息描述决策者所处环境的未来状态。因此,信息资源会计的中心内容就是利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作出评价以及对非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产出的信息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此外,对信息产业(产品)特别是对互联网和内联网上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也属于信息资源会计的范畴。
3.信息资源会计的前提假设[3]
为了对信息资源进行会计处理,有必要设定一些先决条件作为信息资源会计的前提假设。目前人们对此并无统一认识,我们认为应概括为以下四项前提假设:
- (1)价值计量假设
这是信息资源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之一。首先,信息资源会计为信息资源的计量奠定了基础,并且一个企业组织在信息资源方面的取得、开发等成本以及运用或转让信息时所获得的收益均可以用货币计量,从而为信息资计提供了现实性。
- (2)价值波动性假设
信息资源是一种有价值的经济资源。但信息资源的价值对时间的敏感度很高,即常说的时效性强。信息资源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的配置,对其效益的发挥影响很大,故而其潜在价值存在着增减波动变化,正如实物资产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增减变化一样。
- (3)决策有效性假设
企业管理者获取数据性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也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而这一切均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决策有效性,也即信息资源需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质量要求。只有有用的信息资源才是企业决策层进行有效决策的重要依据,故该假设也奠定了信息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有用性。
- (4)科学管理性假设
信息资源的价值受管理方式的制约,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成本和信息收益,其内在价值也会发生增减变动。所以,对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从微观角度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是现代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储存、利用和转让。
4.信息资源会计的会计原则[3]
根据上述四项会计假设,可以将信息资源会计的原则概括为:
- (1)成本效益原则
这是建立信息资源会计体系最具关键性的会计原则之一。在获取、运用、转让信息资源时,应当考虑信息的潜在效益和发生的各种耗费。要求信息资源所产生的整体效益要超过取得和使用该项信息资源的成本。成本、效益的权衡比较,实际上是对信息资源会计核算和反映的经济约束。
- (2)可靠性原则
所谓可靠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核算时,不能出现重大差错或偏向,并能客观公正反映所拟披露或理应反映的情况,使信息资源会计所披露的信息真正成为企业有效决策的重要依据。
- (3)谨慎性原则
由于信息资源存在着价值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易变现性的特征,在对信息资源进行会计管理过程中,对收入、费用和资产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报告,都应树立风险意识,慎重对待,即足额估计其可能发生的成本、损耗值,合理估计其潜在价值和增值,对其未来收益不宜盲目计列。
- (4)充分揭示原则
对于与企业信息资源相关的会计信息都要在信息资源会计报告及有关资料中作出全面系统、易于理解的披露和揭示,而不应隐瞒或掩饰任何可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事项。当然,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可以采用报告及补充说明的方法,在充分揭示的前提下也体现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对会计报告中的重要数据和事项作进一步的诠释和说明。
-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该原则指在会计确认寸应当根据经济实质而不拘泥于法律形式或其他表面现象。在确认企业信息资源时,不论其属于商业信息还是技术信息,也不论其是否注册或来源渠道如何,只要能给企业带来超常效益,均可确认为信息资产,并对其进行会计核算。
- (6)灵活性原则
由于信息资源在不同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会有很大改观,因此,在会计确认、计量时,对不同企业、不同地点、不同时期要灵活处理;在会计核算、报告上,有些内容难以精确计算,还必须借助文字说明予以补充和诠释。
5.信息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信息资源会计作为我国会计领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有其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1.信息资源会计可以为国家提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量化信息
提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量化信息,便于国家综合分析和评价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宏观调控发挥我国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新格局。
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商业信息商品化日益突出,信息资源开发投资总额日趋增长,因此,需要信息资源会计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完成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补偿,完成信息资源的良性循环。
市场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效益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所以,现代企业之间的信息争夺战需要提供相关信息资源的会计信息,以有利于信息评价和决策活动。同时,通过核算有关信息价值、信息成本、信息收益、评价信息效益,以利于企业决定生产经营方针,考核企业信息提供者的业绩,促进他们对经济信息的重视。
- 4.有利于维护商业秘密
建立并推行信息资源会计,是维护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传统会计改革,丰富和发展我国会汁理论体系的需要。根据上述必要性的分析,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在当前建立信息资源会计的可能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信息资源会计创造了国际环境;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为信息资源会计创造了社会环境;信息技术革命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以及国家和企业对信息资源会计信息的需要,为信息资源会计的建立提供了现实性。
6.信息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信息资源的取得或开发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信息资源有信息资源成本与信息资源收益之分。笔者认为,根据会计核算原则,信息资源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应当是信息资源的成本和收益。
信息资源成本是从信息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确认与计量为取得或开发信息资源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一般有信息资源历史成本和信息资源重置成本两种:信息资源的历史成本是指为取得和开发某项信息资源而实际支出的成本,与重置成本相比,信息资源的历史成本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企业取得的各项信息资源是有区别的,即有些信息资源只具有一次性使用价值,而另一些信息资源可能具有较长时期的使用价值。一般而言,对于企业取得的只具一次性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的成本,可直接计人费用,进行费用化处理;而对于企业所取得的具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所发生的成本(如购买信息所支付的价款,生产技术性信息及其他信息发生的人工、设备、管理费用),则不能象传统会计一样直接费用理,而是先集中归类并予以资产化,然后再按受益期摊为费用,从而更符配比原则,并具体提供了信息资源有关支出及摊销状况的信息,促使企业决策层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全面考核投资报酬率,避免把信息资源的支出仅看作宁种耗费,而忽视信息的收益功能,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重置成本是指在当时物价条件下重置某一特定信息资源而发生的成本。它既包括为取得或开发一个替代信息而发生的成本,也包括目前的某一项信息遗失后发生的成本(或损失)。用重置成本计量,可以将不同期间的信息资源,用相同价格水平统一反映。
因此,在经过一定时期,特别是物价水平变动频繁的情况下,确定信息资源的完全重置价值是有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会引起一系列特殊的会计处理,具体操作也相当复杂,故而,我们主张。在建立信息资源会计核算、报告体系时,可将信息资源重置成本列示在信息资源会计报告的补充说明中,不再纳入账户核算体系。信息资源收益是指信息资源被企业决策层运用后所产生的超额收益或信息资源被转让后所取得的价款收入。对信息资源收益进行计量是相当简单的。这主要是因为信息资源产生的收益可通过一定货币度量单位加以核算和反映。
7.信息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3]
当然,明确信息资源的会计计量内容,并不能完全掌握信息资源会计的操作程序与方法。为此,必须设计一套专门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报告体系,基本思路是:
第一,实行信息资源会计的总分类核算。对企业取得或开发有关信息资源形成的资产价值、有关费用以及信息资源带来的收益进行核算,为此可设置以下账户:
(1)“信息资产”账户,主要核算企业取得或开发具有较长时期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实际成本以及信息资产的摊销。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企业获得的信息资源的实际成本可划分为内部信息成本(内部信息成本主要指会计部门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部门生产或开发信息发生的工资、办公设备、技术开发费)和外部信息成本(外部信息成本指企业从信息情报机构、拥有技术性信息的科研机构或有关单位获得信息支付的价值以及通过市场调研获取信息所支付的费用)。为便于会计操作,可在设置“信息资产”总分类账户的基础上,再设置“内部信息资产”与“外部信息资产”明细账产,对于发生外部信息成本通常记人“信息资产——外部信息资产”账户的借方。对于发生的内部信息成本通常汜人“信息资产——内部信息资产”账户的借方。
(2)设置“信息资销”账户。在企业信息资源的存储期间,如同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一样,资源也应按照其成本在预计的有效期限内摊销,其摊销额应记人“信息资产摊销”账户的贷方;
(3)“信息管理费用”账户。主要核算企业取得或开发的具有长期使用价值信息后发生的有关信息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信息储存费、信息保护费等)以及从“信息资产“账户贷方转入的信息资产摊销额。该账户的运用特点类同传统会计中的“管理费用”账户。
(4)“信息业务支出”账户。主要核算企业售出信息资产的成本、转让信息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技术性服务费用、税金等相关支出以及提供信息所发生的有关人工、服务费用。其中,售出信息资产的成本实际上是信息资产的原始价值与其摊销额之差,即摊佘价值;
(5)“信息资源收益”账户。主要核算企业依据某些重要信息进行合理生产经营所多得的收益,以及转让与提供信息所得收益,以及利用各项信息所获得的超额收益。
(6)“信息资源损益”账户,主要核算信息资产变动或消逝(转让、报废或其他方式)后取得的信息净收益或发生的信息净损失。其借方登记“信息业务支出”、“信息管理费用”、“信息资源费用”等账户转入数,其贷方登记“信息资源收益”账户的转人数。该账户期末余额若在贷方,表明企业实现的信息净收益;余额若在借方,表明企业年度内发生的信息净损失。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信息资产、信息管理费用及信息业务支出、信息资源费用、信息资源收益项目中的大部分数据是分散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及收入项目中。所以我们认为,上述账户核算体系所依据的某些数据资料可以直接取材于会计凭证、帐册及报表,以避免会计工作的过于繁琐和重复。
第二,编制信息资源会计报告及补充说明。信息资源会计报告是企业有关信息资源耗用、管理方面的费用以及信息资源收益或损失情况的综合反映,借助于本表,可以反映信息为企业经济效益所作出的贡献,分析企业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实际效果,评价、考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业绩。根据信息资源会计总分类核算体系,可以将信息资源会计报告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信息资源收益;第二部分为信息业务支出、信息管理费用;第三部分计算信息资源损益。
信息资源会计报告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告的内容而对报告的有关项目所作的解释。其主要内容包括:(1)信息资源的定性、定量说明,如信息的种类、数量、信息的质量、获取方式以及信息的有用性、综合性、相关性等;(2)会计报告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3)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告需要说明的有关事宜。
- 信息资源会计报告
编报企业: | 年 月 日 | 单位: | |
项目 | 行次 | 本期数 | 本期累计数 |
信息资源收益
减:信息管理费用 信息业务支出 | |||
信息资源损益 |
- 附注:
1.信息资源的定量说明,实存信息资产原始成本、摊销额、摊余价值,以及信息资产重置成本、信息资源损耗或贬值的情况;
2.信息资源的定性说明,信息资产的种类、数量、获取方式及其质量特征、企业开发信息资源的措施及长远发展目标;
3.企业本期信息资源经营绩效及财务评价;
4.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