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银或中行,港交所:3988、上交所:601988)是中国大陆的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中国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称中国大陆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银行。它是香港中资金融股的七行五保(前称六行三保)之一。 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04598.65亿人民币。
中国银行1912年由孙中山批准成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其经营管理和发展在中国金融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1912年至1949年的37 年期间,中国银行的职能发生了三次变化。1912-1928年,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1928年中国银行被改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1942年中国银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政府接管了中国银行,同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1950年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1979年 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
目前,中国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的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业务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的金融服务。
2.中国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银行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5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业务。公司业务以信贷产品为基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和融资、财务解决方案。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和银行卡在内的服务。资金业务包括本外币保值、资金管理、债务保值、境内外融资等资金运营和管理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注重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造了国内银行业的许多第一,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3.中国银行的发展战略
4.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大清银行时期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户部银行,总行设在北京西交民巷,并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南昌设立分行。贾继英为第一任行长。户部银行是中国历史上继中国通商银行之后第二家银行。
1906年,户部改为度支部,“大清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
1909年,大清银行设立杭州,开封,太原,福州,长春,广州,芜湖,长沙,西安,云南,江宁支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银行倒闭。
中国银行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吴鼎昌为监督,在大清银行基础上筹建中国银行。因吴鼎昌与临时政府财长周学熙不合,后由孙多森接手重建事宜。中国银行章程一百二十条章程以及八局制度全盘仿效于日本银行制度。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市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开业。孙多森担任第一任总裁。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被公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公开决裂,梁士诒将孙多森赶下台,中国银行落入袁世凯手中。
1914年2月,《国币条例》颁布,同时设立币制局,发行新银币,因为银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8月1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钱业公会达成协议,将以前货币一律取消,只流通袁大头。
1916年3月22日,强行登基的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梁世诒提出停止兑换银元,中交两行合并,挤兑风潮爆发。
1927年3月,北伐军到达上海,中国银行从北洋军阀手中转移到国民政府手中。
1928年10月26日,中国银行转为政府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
1929年11月4日,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立。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于国共内战失利,退守台湾,总管理处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台北,其后改组并更名为“中国国际商业银行”。留置中国大陆之中国银行各部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归国有,并续称“中国银行”,成为唯一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其在海外的分行继续运作。于是,中国银行现有两个源流分支,一为由原总管理处播迁台湾后改组的中国国际商业银行(今为兆丰国际商业银行),另一则为仍留存中国大陆的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部分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龚饮冰等人接管中国银行。龚饮冰出任中国银行总经理。
1950年4月9日,中国银行董事会在北京召开。南汉宸被选举为董事长。
1950年12月16日,美国颁布《冻结中朝资产条例》,共计冻结中国各银行资产4156万美元,中国银行损失最为惨重。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邦宣告独立,排斥中国银行在马来亚的活动。
1958年12月4日,马来亚通过银行法案修正案,强制中国银行槟榔屿,吉隆坡两经理处停止营业。
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出现挤提。马来西亚强制接管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重新营业。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国务院指定由中国银行负责办理中国被美国政府冻结资产。
1983年7月,中英谈判,港币暴跌,中资银行遭到挤兑。中国银行出资拯救13家中资银行。港澳中银集团成立。
1989年6月5日,六四事件,港澳中资银行爆发挤提。
1994年起,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及澳门分行分别成为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钞票发行银行。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成立于1980年代,由原以中国银行为首的13家银行合并而成。
中国国际商业银行部分
2006年8月21日,台湾的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再与交通银行合并为“兆丰国际商业银行”,至此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于台湾不复存在。
财务重组
1990年代,中行踏入财务重组阶段。1998年,中国银行获中央政府注资425亿元人民币,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资产方式,获注资2674亿元。2003年,中央汇金向中行注资1864亿元。2004年中行出售总帐面值2720亿元的不良贷款。[1]
引入外资
2005年8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以30.48亿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马锡全资附属公司亚洲金融控股以15.24亿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以7374万美元入股0.23%。[1]
上市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招股(IPO)255.69亿股,每股最后定价2.95港元,首日收市价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每股最后定价3.08人民币,同日成为上证综指成分股。
2006年12月4日,中国银行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创下最短时间成为香港蓝筹股的股份公司。
收购
2008年9月18日,中国银行宣布,以2.363亿欧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购买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权。在获得洛希尔银行20%的股权后,中国银行成为该银行继洛希尔家族(Benjaminde Rothschild持股74.19%)之后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开拓包括中、法及其它战略地区在内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1]
供股集资
2010年7月2日中国银行每 10股供最多 1.1股比例,集资最多 6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按基准测算,该行共计可供股数量不超过 279.22亿股,其中 A及 H股分别最多 195.6亿及 83.62亿股
5.中国银行行标
中国银行行标於一九八六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标从总体上看是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
6.中行将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今年中行将在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工夫,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和收入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近年来从中行重组上市等一系列改革的成效和经验可以看出,保持中行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工夫,特别要在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和收入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目前,从许多中资银行内部来看,存贷款业务仍然高速增长,仍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紧缩性宏观调控效果显现之后,银行货币信贷增长进一步受到严格控制。因此,中资银行改变业务结构问题已刻不容缓,在保持传统存贷差收益的同时,亟待提升中间业务比重。
建设国际一流银行,必须彻底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推进战略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方式上仍是以传统的一般存款、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的历史也不长,经验也不充足,产品品种也不能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要求。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后,对我国银行业冲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只有着力推进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的战略调整,全面体现价值导向,才可以实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中行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各业务板块的发展规划,按照集约化、扁平化的原则和前中后台分离的要求,再造管理结构和基本流程。
7.中国银行:中国老牌500强
中国银行,不仅是中国的“老牌”500强,也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中三家进入500强的银行之一,另两家是中国工商银行和巴西银行。中国进入500强的另三家企业,也是中国银行的重要客户。1912年以来没有歇业过一天
近一个世纪,中国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但是中国银行没有一天停过业、关过门,即使是在“文革”期间,中国银行对外开具的信用证、保函也没有一件违约、拒付。
中国银行诞生于1912年。这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由于内有保守势力的拆台,外有列强的干涉,筹措军费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燃眉之急。1月24日,孙中山下令:“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大清银行旧址开业。
中国银行成立之初,就第一个开办了我国银行的外汇业务,最初在上海代客经受国外票据,1915年以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东开办五处外汇业务的分行; 1929年,开设伦敦经理处;1931年开设大阪分行;1936 年开设新加坡分行和纽约经理处。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外汇专业银行。改革开放之初,中行就作为谈判代表,恢复了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1994年,中行开始在香港发行港币钞票,1995年开始在澳门发行澳门元钞票。
由于中国银行良好的品质与悠久的信用,《财富》向其发出书面邀请作此次论坛的白金赞助商,和戴尔、安达信等五家公司享受特别的待遇,中行欣然接受邀请,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特约赞助商。
8.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在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商业银行及其他类型的银行有63家,是43个行业中入选最多的一个行业。这其中有60家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其余3家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银行在入选银行中位居第26位。就在前不久,中行又被国际金融权威杂志《欧洲货币》第七次评为“中国最佳银行”。
目前中国银行拥有15228个国内机构和559个海外机构,1998年年底资产总额达27997.44亿元人民币,资本总额1428.5亿元人民币,海内外员工将近20万。
90年代以来,中行先后在韩国汉城、俄罗斯、泰国曼谷设立分行,1994年7月18日,中国银行巴拿马分行开始营业,这也是中国在整个拉美地区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此时,中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达到474家,完成了亚、欧、非、澳、北美、南美六大洲金融服务网络的布局。1995年,海外分支机构达到519个,到今年6月,这一数字达到559个。
80年代早期,世界石油大亨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小平同志会见了他,并希望他来中国投资。哈默说,投资可以,但中国银行必须参加,小平同志很奇怪,投资跟中国银行有什么关系呢?哈默博士解释说:投资的前提是中国银行给予担保。在哈默的心目中,中国银行是中国的一面金字招牌。
1998年,中国银行开始了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改革,并以高科技为手段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世纪之交,中国银行正在用改革和科技两种手段,将这块88年历史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9.中国银行投资战略
在“业务互补,没有竞争”的选择标准下,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人逐渐浮出水面,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高盛成为最后的入围者,但对于中国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歧,将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这项合作的最终结果。
“业务上互补,没有直接竞争,尤其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中国银行所不具备的较强实力,而且这正是中国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这样的国际知名的金融集团将是中国银行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发言人朱民对《全球财经观察》阐述了中国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标准。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的没有直接竞争,包括达成战略协议之后,双方不产生直接竞争。
在这样的选择标准指导下,笼罩在中国银行上空的层层迷雾正在逐渐散去。上周,中国银行(BOC)战略投资者已经初步圈定,正进入最终确定和后续谈判阶段。
11月11日,在河北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透露了上述消息。但是,该消息未获同时出席此间会议的朱民证实。
据悉,三家国际金融集团入围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瑞士银行集团(UBS)和高盛(Goldmen Sachs)。它们中的一家极可能以现金方式分享最高25%的中国银行股权。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的战略咨询也已经结束;嗣战略投资者协议最终签署,以及重组最终完成,中国银行的上市(IPO)计划将正式启动。
根据中国银行“选秀”标准,可以相信,瑞士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集团将是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 遴选标准
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中国银行是一家以外汇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银行——1988年银行业第一次改革之前,中国银行是专门的外汇业务银行;到2004年,该行拥有一半以上的中外合资企业客户,拥有最多的海外分行,其外汇业务仍然占到中国该业务量的50%以上。而且,中国银行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包括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和保险公司——中银国际(BOCI)和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和中银集团证券公司等——业务架构。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是金融集团,包括几乎所有金融业务的花旗集团(Citibank Group)和汇丰银行(HSBC),不在战略投资者名单上似乎并不值得惊讶。因为,尽管可以帮助提升中国银行的业务开拓和风险管理能力,但上述两家金融集团也是率先获准在中国大陆开设分行,并打理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的公司,如果它们不愿意放弃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显然会与中国银行的遴选标准冲突。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13日报道,汇丰银行已获准入股交通银行;花旗则是中国建设银行(CCB)的上市顾问,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至于另一家欲在中国大有作为的银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据悉已接近与规模较小的中国光大银行(China Everbright)达成交易。更为中国所熟悉的上述三家银行集团俱排除入股中国银行的可能。
入围的三家金融集团都不存在与中国银行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中国业务开拓较晚的德意志银行和瑞士银行一度成为最有可能成为最终的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则以蜚声业界的品牌和投资银行业务,可望为其处理不良资产、提升公司治理和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帮助,但缺憾是高盛不谙银行业务,对提升公司风险管理和业务开发能力助益不大。但是,最终花落谁家,仍然充满悬念。
朱民透露,中国银行的目标是继续保持在外汇业务方面领先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包括保理、票据和资产管理等高收益业务,以及零售业务,譬如跟踪、统计和服务最有价值的客户(VIP)等。中国银行业在业务开发、营销、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02发布的一份报告——《徘徊于岔路口的中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款业务,而国际标准是50%左右。但波士顿公司仍然相信,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不过他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强劲增长有望延续,预计截至2005年增长可望达到25%乣50%。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年增长率仍然高达16%,领先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 价格分歧仍在
但接近中行的人士透露,目前中国银行与战略投资者最大分歧正是价格,这也是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迟迟不能确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价格的分歧,事实上是对中国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歧,对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公司透明度的分歧。这也使许多国际金融集团对投资中国银行心存疑虑。
尽管2003年年报是中国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行参与审计的年度报告,但遗憾的是,该份年报并未披露不良资产中的“死角”——非信贷不良资产。该类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因虚收应收利息、历年挂账损失、抵贷资产、实业投资和案件损失等因素形成的资产损失。据估计,四大商业银行存在的这块不良资产可能高达几千亿元。中国银行发言人坦言,“目前国家实际上并未对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但是这是应该披露的。”据悉,中行2004年年报中准备披露该类资产状况。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有巨大的投资冲动,但是,一涉及风险,就停滞不前了。因为投资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在很大的商业风险,而且,参股国内国有商业银行投资额度要求很大,入股方式的规定相对单一,只能是以现金的方式进来,不允许运用其他有效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等,这些都是困扰战略投资者进入的重要原因。
“最困难的是不能保证23万员工按一个方向前进。”朱民坦陈。据悉,波士顿咨询公司历时8个月为中国银行所做的战略调整计划已经于9月份结束。这个让中国银行受益匪浅的战略咨询,将帮助中国银行提升员工素质、业务发展方向、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能力在内的全方位能力。但是如何保证庞大的中国银行按照波士顿指引的方向前进仍然是一个疑问。
在波士顿2002年发布的报告中,波士顿建议国内的银行实施六大优先策略,以强化内部能力——建立世界级的组织和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确立总行权威;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细分服务能力;建立巩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文化;优化运营效率;通过伙伴合作策略发挥竞争优势。
尽管几乎为中国银行解决了业务和管理问题,但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并不能向中国银行的投资者解释——如果获得中国银行的股份,它们将获得多大的发言权。而且,公司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是否能建立信托关系,这也是目前最为投资者和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掌握5%以上的股权股东将有资格获得1个董事席位。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可能获得10%以上的股权。朱民承诺,如果是这样,战略投资者将有希望获得2名或以上的董事席位。据透露,在已经确定的董事会中,控股股东——汇金公司将派出6名董事,中国银行将派出4名执行董事,另有2-3名独立董事。具体的董事名额尚未最终确定。目前,肖钢担任该公司董事长,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梁定邦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的问题考验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成绩。中国政府决心“背水一战”,有关监管部门也尽了极大的努力——随着注资的完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的指引》。该指引仅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就有十多条要求,并且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项指标。这些指标要求得非常严格,指标参照了1992年到2002年十年间世界1000家大银行前100家的平均数来制定,全部是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怀疑者认为,在行长和主要管理者不受董事会约束,直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任命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将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通常来讲,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国有控股与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问题。国有企业根本问题是产权改革问题,在初期培育市场竞争可以改善国有企业的状况,但不可持续。”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分析道。
“刚刚转到股份制,在转轨初期董事会要多花一些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前央行非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提醒道。
中国银行在跨越上市前最后两道门槛之前,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10.中国银行的荣誉
中国银行多年来的信誉和业绩,得到了来自业界、客户和权威媒体的广泛认可。曾先后8次被《欧洲货币》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和“中国最佳国内银行”;连续16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同时,被《财资》评为“中国最佳国内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中国最佳外汇银行”;被《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中国地区产品服务十强企业”;中银香港重组上市后,先后荣获《投资者关系》“最佳IPO投资者关系奖”和《亚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 2002年《欧洲货币》杂志评为2002“中国最佳银行”
- 2002年美国《环球金融》杂志“2002年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2002年中国最佳外汇银行”
- 2003年连续14年入选《财富》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2003年排名332位。
- 2003年英国《银行家》杂志2003年7期,按核心资本排名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中行以219.16亿美元核心资本列第15位。
- 2003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3年度中国最佳银行”
- 2004年财富公布中国银行获得全球500强列358
- 2008年欧元周刊-亚洲“中国借款人最佳融资银行”
- 2009年《21世纪经济报道》之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亚洲最佳公司业务银行”
- 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 2010年中国银行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2位。
- 2009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排名第145位
- 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排名第143位
- 2010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第22位
- 2011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第21位
11.中国银行相关财务数据
- 股票行情(上交所) 高管信息(上交所) 最新公告(上交所) - 新浪财经
- 综合信息(上交所) - Google财经
- 股票行情(港交所) 最新公告(港交所) -新浪财经
- 综合信息(港交所) - Google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