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贫困线
贫困线是指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必须消费的最低费用线它是衡量城镇居民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数量界线。
2.贫困线的标准[1]
通过对贫困概念的深刻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研究贫困。考虑到概念的可行性与对实际操作的引导性,作为衡量贫困的指标,贫困线必须能综台反映以下内容:
首先,要能反映结果贫困与过程贫困。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缺乏状态,它还是一种机会与过程的贫困。虽然过程贫困在度量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但在当今社会中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贫困内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要能将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统一起来。以绝对贫困来测量贫困,其最低支出范围是以最低生活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本身就将贫困相对化了;而由社会认可的相对贫困则需要一个合理的内核,这一内核又将相对贫困绝对化了。所以在分析研究贫困问题时二者必须统一起来,并在测量出的贫困线中得到反映。
再次,要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实际相结台,客观地反映地区问的差异。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历史、资源等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是有差异的,收入水平大小有高有低,生活习惯存在明显差别,所以每个地区的贫困内容也必然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必须体现贫困差异性,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实际状况。
最后,计算方法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所谓计算方法要科学就是要有科学理论依据,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同时,又不能过于复杂,如果每计算一次都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身就脱离了研究测算贫困线的宗旨;第二。即便算出了结果,这一结果也只能反映当前的贫困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作为长期衡量贫困的数量标准。
3.贫困线的分类[2]
4.贫困线的测度[2]
5.我国常用的贫困线测定方法[3]
1.恩格尔系数法。这种方法根据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最低营养摄取量标准确定食品消费项目和数量,估值计算出饮食费用,用它除以计算期最低收入水平组的恩格尔系数,所得的商即为贫困标准。
2.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这种方法是把居民的各类消费品支出看成是居民收入的函数,建立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然后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估计模型,从而导出模型中设定的各类消费品的基本需求支出以及总的基本需求支出,以此作为贫困标准。
3.基本需求法。该方法是根据各项消费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程度,确定生活必需消费的商品服务项目和最低需求量,再对每一项依据5%最低收入户实际消费的混合平均单价计算金额,其全部之和即为贫困标准。
4.比例法。从贫困居民的收入低于其他大多数居民的收人这一相对概念出发,把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居民定义为贫困居民,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标准,或者把全社会居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定为贫困的标准。
5.马丁法。马丁法是由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经济学家马丁先生提出的一种计算贫困线的方法,有高、低贫困线之分。
(1)低贫困线的测定方法。它是在首先测定食物贫困线的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把一些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消费支出刚好能达到食物贫困线的居民户的非食品支出计算出来,由此得到贫困户的最低菲食品支出。这是因为,一个靠牺牲最基本食物消费而获取少量的非食品消费的住户,其非食物支出是维持生存和正常括动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量的。把由此求出的最低非食物支出作为非食物贫困线,加上已知的食物贫困线,就是马丁法的低贫困线,显然这是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最低标准。人均可支配收人低于这一标准的家庭,我们称为超贫困户或特困户,若无社会救助,他们起码的生存条件得不到保障。
(2)高贫困线的测定方法。在测定低贫困线时,确定非食物贫困线依据的是那些人均生括消费支出仅能达到食物贫困线的超贫困户的情况,那些人均消费支出低于贫困线又高于食物贫困线的贫困户,其非食品支出显然大于超贫困户的非食品支出,也就是说,包含在低贫困线中的非食物贫困线是偏低的,因此,确定一条比低贫困线高一些的贫困线更符合实际。高贫困线可根据居民的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关系拟合适当的回归模型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