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竞争力

1.什么是管理竞争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管理基础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技术的采用,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制约下,能够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并最终能以低成本、高效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

2.对管理竞争力的理解

(1)管理基础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以及新技术(目前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管理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所在,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而不可能跨越管理基础的积累直接采用新技术以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同样,在管理基础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基础上,应该不断采用新技术,否则也终将被后起企业超越。


(2)企业必须以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前提,这就需要采用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3)管理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环境,而且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全球化和飞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驾驭能力成为管理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4)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竞争主体各自力量的变化及市场过程的变化,其管理竞争力也随时会发生结构性变化。

(5)管理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逐渐形成管理竞争力。

总之,管理竞争力并不仅仅是为了击败对手,夺取市场份额,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在研究管理竞争力时,并不局限于企业本身,应从企业外部,由外向内逐层展开。

3.管理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管理竞争力来源于管理积累和创新

企业的管理需要积累,积累的程度越高,企业管理基础越好,管理创新的能力越强,竞争力也就越强。积累的过程也是改造和创新的过程。美国的企业在本世纪初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创造了当时高效率 、低成本的竞争力。“二战”后又普遍运用系统管理理论,实现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新经济时代,美国企业管理的显著特征已经转移为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管理具有不可复制性,其本身就是创新。管理科学与技术科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管理科学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复制性。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都不可能与其他企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企业管理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特殊性。管理本身就是创新,从泰勒制到丰田生产方式再到当今世界流行的CIMS、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和电子商务等无一不是伴随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构成的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要提高新经济环境下的管理竞争力,必须注重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 一是保持管理理念上的创新,不能墨守成规;
  • 二是避免创新思维的不科学性。

近年来常有学者批判某些管理理论过时了,其实管理上没有过时和落后的东西,关键在于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创新方式。如果仅仅在企业中简单套用先进理论、模式与方法,既浪费了资源又会使企业失去信心。只有重视企业集成发展的过程,并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效率与成本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管理竞争力的体现

5.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1.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模型

通过对企业管理竞争力内涵的分析,在参考其他关于国际竞争力体系、企业竞争力体系的基础上,从8个方面构建了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经营能力、市场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管理能力和环境协调能力。这些要素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本身的基础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其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学习、运用能力。通过管理竞争力评价,使得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状况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资源结构,采取更为有效的运营模式,满足降低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评价体系模型的8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见下图2。

企业管理竞争力

2.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适当的指标体系是进行准确评价的关键。我们对八大要素的层面做了进一步详尽分析,参照当前的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建立了较为客观的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见下表)。整套体系既有定量化内容,也有定性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考察管理竞争力的现状,帮助企业找到管理的薄弱环节,为有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经营能力高层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管理能力环境协调能力
存货周转率市场覆盖率技术创新投入率企业是否采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职能部门的建立是否以市场为导向是否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的适应性
应收账款周转率市场拓展能力技术开发人员比率是否采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状况如何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的观念素质综合指数战略管理区域经济政策的满意度
流动资产周转率国际化销售密度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是否有针对客户的CRM是否建立了学习型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按照环境的变化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销售利润率营销能力新产品产值率企业信息是否通畅,对于领导决策是否起到辅助作用是否以跨部门的形式进行产品研发-供应链协调能力与政府、其他企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