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

1.什么是社会信息化

所谓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

2.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是现今社会信息化的发生背景。信息化依赖于发达的信息处理手段,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处理技术有了高度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自20世纪40年代末由申农创立信息论以来的重大发展,且极迅速地扩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急剧增加了社会的信息需求量。据有关文献记载,文献信息的总和,从1950年起每十年翻一番,到1970年后每五年翻两番,这种被人们描述为“信息爆炸”现象,实际上就是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的表征。

3.社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信息发生量以及社会对信息需求量迅速的大量增加,信息传输手段受到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传输手段现代化,就是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以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现代信息网络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等特征,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并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与使用,使信息传输手段有了质的改变,带动了信息产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信息化的程度。

4.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1]

1、信息系统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其重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系统功能的强化和扩大化。信息系统功能的发展,经历了由20世纪60年代的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s—DP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向70年代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国家信息系统(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NIS)和80年代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ES)的开发与扩大过程。

(2)系统的网络化。现代化信息网络的核心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因此可将信息系统网络化的发展,分为“单主机—单用户”、“单主机—多用户”、“多主机—多用户”和“智能终端—多主机—多用户”等阶段。目前,全球最大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亦音译为英特网),这实际上是多个网络的集合。

(3)系统利用的高速化和高效化。以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为标志,可把当今时代称为“网”的社会。全球性信息网络使信息共享的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必须看到,只有“入网者”才可成为“共享者”,只有具备“网上优势者”才是真正的、最成功的“共享者”。

2、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总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代表着社会信息化整体发展的水平。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2)电子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3)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

5.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1]

我国的社会信息化进展,目前主要体现在“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工程的建设上。1993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家建设对信息加工、处理、传输、交流的迫切要求,逐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建网工程,其重点工程主要包括:“金桥工程”——经济信息通信网络工程、“金关工程”——外贸海关系统的电子信息联网工程、“金卡工程”——电子货币联网工程、“金税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网络工程、“金农工程”——农业综合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工程、“金企工程”——工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工程、“金智工程”——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工程、“金宏工程”——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工程、“金财工程”——国家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信息系统工程、“金盾工程”——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电子信息网络、“金质工程”——防伪打假的电子信息系统、“金水工程”——监测治理水旱灾情的电子信息系统、等等。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完善我 国的国家信息网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上述“12金”工程计划的同时,我国于1995年建成中国国际互联网络骨干网(Chinanet),与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联接,接受并提供互联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