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抽查法

1.什么是属性抽查法

属性抽查法是以测定总体质量特征为基本目标的统计抽查法

在查账工作中,属性抽查法用于测定被审查总体的质量特征,具体应用于符合性测试领域。被查总体的质量特征,一般指被审查业务或被审查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遵守了既定的标准(是否具备某种属性),以及存在的错误或偏差的水平。运用属性抽查法对样本检查,结论只有两种:是与否或者正确与错误。

2.属性抽查法的技术方法

属性抽查法中包括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如固定样本规模抽查法、连续抽查法、验收型抽查法等。

1、固定样本规模抽查法

固定样本抽查法,是利用一次抽取的固定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质量状况。

固定样本抽查法适用于一次性检查的审查项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主要体现在样本规模的确定和检查结果的评价两方面。

2、连续抽查法

连续抽查法是固定样本规模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

连续抽查法主要特点体现在,通过边抽样检查边评价样本来减少抽查的工作量与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预计错误率较低的总体进行检查。采用固定样本抽查法,若估计的总体错误率高于实际水平,其结果是抽查了过多的样本,降低了查账工作效率,连续性抽查法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3、验收型抽查法

验收型抽查法是事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规模相等的子总体,确定每个子总体抽样检查的数量及允许样本中出现的错误个数,实际抽样检查中直接根据发现的样本错误数做出有关抽样结论的一种属性抽样审计方法。这种方法类似工业企业中的产品质量验收方法,故称其为“验收型抽查法”。

不过,在查账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否定被审查经济业务,被审查总体中发现的错误,如果超过标准往往要求进行总体的全面检查,并更正所有的错误。验收型抽查法最适于对规模较大的总体如库存材料实行分批抽查方案。

3.属性抽查法的步骤

1、确定具体目标

符合性测试的基本目标,在于确定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由于不同的单位以及不同的控制环节,测试的内容不同,抽查的具体目标也不同。为了保证抽样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明确、具体地规定抽查的目标,它体现在抽样检查的审计程序中。

确定抽样检查的具体目标,首先取决于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规定。另一方面查账人员本身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具体目标的确定也有很大影响。符合性测试中,重点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的和关键的控制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哪些环节必须检查,是由查账人员决定的。

抽样检查具体目标的确定,提出了制订抽样检查审计程序的依据和要求,同时也规定了差错的性质和范围,它为抽查工作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定义总体范围

抽样检查的具体目标,明确了测试的基本内容及性质、定义总体范围,则是将检查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规定抽样检查哪些业务或资料,范围包括哪些单位和哪段时间。总体定义的要求,其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总体的完整性。

3、决定抽样组织方式

在抽样审计工作中,为了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必须优先考虑、合理设计抽样的组织方式。具体地讲,就是要根据已确定的抽样检查的目标、总体范围,结合审计条件、被查单位管理及核算状况,来确定抽样组织方式。

4、确定样本规模

属性抽查法中,不同的技术方法所采用的确定样本规模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影响样本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相同的,确定需要的样本规模时,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首先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称为“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涉及的因素如下:

1)抽样结论可靠程度。它是指抽样结论可予依赖的程度。在属性抽样中,它与查账人员准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有关,就是指抽样结论不发生过分依赖内部控制错判的把握程序。一般情况下,查账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越高,抽样结论不发生错判的把握应该越大。同时,抽样结论可靠程度与需要的样本规模之间呈正比关系,要求的抽样结论可靠程度越高,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2)可接受的错误率最高水平。它是指影响查账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依赖程度决策的差错率,简称错误率上限,或精确度上限。它是判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数量标准。在属性抽样的计划阶段,查账人员必须确定,总体中存在的差错超过何种水平,就应该改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对内部控制程度的依赖程度与错误率上限水平的关系呈反方向变化,对内部控制程度的依赖程度越大,要求确定的错误率上限水平越低;依赖程度越小,可接受的错误率水平越高。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的依赖程度,又影响着有关的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查账人员要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比较少的审查资源完成同样的审查任务,必须合理地确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程度及相应的错误率上限,错误率上限水平与属性抽样的样本规模呈反比关系。

假设抽样结论可靠程度为95%,预期的总体错误率为5%,则总体样本规模相当大,则可以计算出:

3)预计的总体错误率。它是查账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变化,有关人员的素质,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对总体可能包含的差错的估计。

预计的总体错误率很高,则需要得到更多、更精确的证据证实这种估计:如果预计的总体错误率越过了错误率上限,查账人员就需要修改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计划依赖程度,甚至根本不予以任何的依赖。

预计总体错误率与样本规模的关系呈相同的方向变化。预计的总体错误率水平越高,需要的样本越多。

查账人员不能人为地低估总体错误率以减少抽查的样本,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抽查的结论不确定,或者是不恰当地否定对内部控制的计划依赖程度,从最终结果看,查账工作的效率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

4)总体规模的大小对样本规模基本上没有影响。

5、实施抽样计划

主要包括两项工作:选取样本和检查样本。

选取样本的工作,一方面要按照确定的选择方法进行,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任意舍去选中的样本。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抽取,或者无法按规定的程序检查某个样本时,可以把该样本看成是错误的,或者采取其他程序对其进行检查。在选取样本时,可以考虑对同一样本项目进行多方面的检查。而不是以每一个内部控制环节或制度规定为对象分别选取样本,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每个控制环节需要抽查的样本量不同,以样本规模最大的量为准抽取。在对样本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查账程序,进行并要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时,如果在检查最初的若干样本中发现了过多的错误,可以提前停止抽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查账人员基本上能够形成一个否定的结论,或者应该考虑采用其他程序进行审查,以提高工作效率。

6、评价抽样结果

形成最后的抽查结论,是属性抽样工作的最后一项内容。根据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质量特征,主要是确定总体审定的错误率上限水平,将其与计划中确定的衡量标准比较,查账人员即可得出肯定或否定癖体的结论。在样本检查结果的评价中,查账人员不仅要对发现的错误进行定量分析,还要注意分析错误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之,不论具体工作步骤如何划分,属性抽查法都必须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工作,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不应遗漏或违背。整个工作过程都应形成相应的审查文件或工作底稿,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抽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