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密度

1.什么是城市人口密度

  城市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城市面积。

2.城市人口密度的分级

  我们可以从人口密度的分布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为几个等级:

  • 第一级 人口密集区 >100人/平方千米
  • 第二级 人口中等区 25~100人/平方千米
  • 第三级 人口稀少区 1~25人/平方千米
  • 第四级 人口极稀区 <1人/平方千米

3.影响城市人口密度的因素[1]

  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的经济社会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因此不考虑,城市退化使得城市人口规模减少的方面。由上文城市人口密度的定义可知,影响城市人口密度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人口规模。

  1.城市人口增加的内部因素。

  首先,经济发展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在出生率相同的情况下,儿童的死亡率大幅降低降低。其次,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教育水平提高等原因,犯罪率降低,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也大量减少。最后,由于城市经济水平提升,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市人口营养水平提高,医疗设施改善,延长城市人口寿命,降低城市人口的正常死亡率。综合这三方面因素,我们可知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死亡率降低,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增加的外部因素。

  一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水平的增加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于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二是城市发展的需求必须引进大量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些引入的人才也是城市人口增加的因素。三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用地规模扩大,不得不向外扩张,因此大量征用土地,由政府征地引致失地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外来人口的增加值和技术人才的增加值不一定为正,它是一个双向的流动过程。由于上学、升迁等原因使得外来人口流入城市的同时,也有城市人口向外流出。而征地引致的人口增加是净流入,对城市人口的增加的影响一定为正。另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较大,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形成的城乡分割,更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正是这种原因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

  二是城市土地规模。

  城市土地规模增加的内部因素。整合资源,提高生活区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园区土地使用率。城市规划者对建成区内的利用效率较低的土地进行优化,使得城市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城市规划者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对生活区、生产区进行合理分割,建设生活小区、工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虽然这两个方面没有直接增加土地面积,但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如生活区的高层住宅楼,使得生活用地向上方向发展,从整个空间来看是间接增加了城市土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