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信息

1.什么是保险信息

保险信息是指反映保险经济活动特征及其与保险工作有关的消息、情报、资料等的统称。保险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种,其信息工作搜集开展的如何,不仅制约着信息丁作的全局,而且关系到整个保险业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保险信息管理的好坏对保险业的正常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保险信息的分类

(1)财产保险信息,即指反映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或其他利益损失的有关信息。

(2)人身保险信息,即是主要反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疾病保险,人寿保险等以人身作为保险目标的保险信息。

(3)自然风险信息,即指由于自然因素和物理现象造成的实质风险信息。

(4)社会风险信息,即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造成的风险信息。

(5)经济风险信息,即指在商品生产和购销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的错误,或者市场情况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等风险信息。

3.保险信息的特征[1]

  • 政策性

是指保险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特性。党的方针、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往往通过文件等方式来体现。保险信息也不例外,它对保险事件的客观反映,自然也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上级机关向下级传递的信息,有很强的政策性,提倡什么、肯定什么、反对什么、领导同志对某项工作的意向等都体现在其中。

  • 真实性

保险信息的真实性又可称为准确性。指保险信息对客观事物要如实反映,做到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允许弄虚作假。保险信息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反映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必须真实可靠;

2.各种数字、引语、资料来源等必须准确无误;

3.使用的语言要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保险信息的真实、准确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保险信息的生命。保险信息具有很强的利用价值,一旦传播出去,必然被人们直接用来指导决策。如果信息失实,用失实的信息进行决策,决策必将失误,导致工作上的损失。因此,每一条保险信息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 时效性

是保险信息有效利用期限或者说有效利用时间限度的特性。比如说,药品都有有效期,超过了有效期就要失效或变质。保险信息也是如此,有其有效利用期限。保险信息所反映的客观事实自身在发展变化,或许发展到好的、成功的结局,或许是对工作造成影响或损失。因此说,保险信息的时效性由其所反映客观事实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逗产生结果的时限决定。其客观事实变化越快,保险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因为每一条保险信息无论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其时效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信息的时效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信息的时效性是从信息发出、传递到接收、利用的时间间隔及频率,即信息得到有效处理(利用)的时间限度。这种观点不太妥当。因为信息的时效性只能说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期限,而不是何时利用的时间。一条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不一定反映了这条信息的时效的终结。比如说,一条信息所反映的事件只要在十五天之内利用就不影响工作,它的时效性就限制在第十五天。如果信息工作部门在第十天对此信息作了有效处理利用,那么在十天之后的五天内仍是这条信息的有效期。因此说,这种观点只能说是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是信息工作部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效率,而反映的不是信息客观存在的时效性。

  • 广泛性

是保险信息反映客观事物和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程度。保险业已涉及列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内容和服务对象极其广泛,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全民、集体、?个体等各经济单位。由此而产生的保险信息也极为广泛。凡保险公司系统内部之间或与外部之间发生联系的毕方都是保险信息源,那里发生的一切与保险有关的事件,不论其价值大小都是保险信息。特别是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业务险种逐年增加,每项业务辐射许多领域,这样自然就增加了保险信息的数量。同时,来自各个方面酌保险信息,又在这众多的领域里传播,会使更多的入受到保险信息的影响。

  • 群众性

即提供和传播保险信息的人员结构上的普遍程度。保险信息的提供和传播者,不受男女、老幼、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由于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发现、提供和传播保险信息。在这其中保险系统的职工有更大的便利条件,因为他们从事的就是这一行业,随时可以捕捉到最新的保险信息。

  • 多样性

即保险信息载体形式上的多样性。有语言信息、文字信息、视听信息、计算机语言信息、音像信息等等。不论其什么形式,其价值是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干变万化,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保险信息的多样性。一条保险信息的形成形式主要由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决定。例如,保险公司接到某保户失火的信息,马上派人前往。工作人员查勘现场之后,可以把情况整理成文字报回来,也可以通过电话报告情况。那么,通过电话这种形式传递信息并不等于不比用文字传递重要。

  • 预测性

所谓预测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预料和估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预测性也就是超前性,即“鉴往知来”,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估计未来,根据已知判断未知,捕捉未来信息。保险业本身经营的就是危险,保险信息所反映的事实,往往对未来事件或事件未来态势的发展和认识具有不确定性。有相当数量的保险信息,就是通过对客观事实的科学分析对未来的发展作出推断,以采取相应对策。

  • 保密性

保险信息虽然没有情报的保密性那么严格,但有些信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也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其范围主要是保险系统内部与外部、与保险业务经营对手方面的区别。一般说来,所有的保险信息在各保险公司系统内部相互之间的保密程度都不是那么严格,按其严格程度而言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传播层次和范围上的差别。保险公司拟定的重木决策,无论成熟与否随时可以在内部一定范围内通报信息,而对外部则慎之又慎。一些新条款的设计、争取业务上的手段等,对于业务经营对手来讲,在一定时期内则很需要严格保密。

4.保险信息的功能[2]

1、保险信息是保险主体认识客体的中介

2、保险信息是保险主体思维的材料

3、保险信息是保险监管人员以及保险管理人员科学决策的依据

4、保险信息是在保险活动中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

5、保险信息是保险组织系统程序的保证

6、保险信息是保险组织发展的资源

5.保险信息采集的原则[3]

1、全程性原则

保险信息采集是一个全过程的连续性工作。在信息采集的初始阶段,进行一定量的采集之后,就要进行加工和储存。而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因为开始采集的信息不全、不准,而需要进行补充性与追踪性采集;或者是因为事物的运动有了新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而也需要再进行信息采集。随后,在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阶段,也可能因为某种特定需要的变化,而需要重新采集信息。这说明,保险信息采集只有遵循全程性原则,才能保持信息采集的完整性、系统性,才能创造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所必需的条件。

2、针对性原则

这一原则也称为目的性或实用性原则。其含义是指保险公司应该按照一定的意图去收集所需要的保险信息。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原则实际上也是指信息收集是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重点、分专业层次、有计划分步骤地采集,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指导思想。这一原则体现了信息采集的方向、信息采集的重点以及信息采集的价值。在收集保险信息时,首先应该弄清楚所收集的保险信息的服务对象以及所需信息的用途,以及这些信息是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的等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收集信息。根据这个原则,保险公司应该把围绕核心业务工作收集信息作为信息收集的重点。

3、准确性原则

保险信息收集的准确性是指收集的信息应该真实可靠,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保险信息的真实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在保险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要坚持边收集、边识别,对每一条信息的来源和信息反映事件的主要细节都要搞清楚,对那些不准确的保险信息要及时查证。

4、及时性原则

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要想从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中获取对保险工作有用的信息,就需要迅速捕捉和反映有关事物的最新动态。如果收集不及时,很可能就会造成时过境迁的局面。因此,在保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中,信息收集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一经发现对保险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就应以最快的方法去获取。

5、完整性原则

事物运动本身具有连贯性。每条保险信息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现。一项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反映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完整信息,对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趋向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客观评价。这就需要在收集保险信息时,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对某一事物在各个阶段的变化进行连续收集,保证保险信息的完整性。

6、计划性原则

保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都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这是指信息收集的工作要依照保险公司决策的需要、按一定的目的开展。信息收集可以根据公司的战略部署定期收集近期或远期中保险业务反馈的内容,并通过下发文件或其他方式将信息反馈要点予以公布,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工作无重点或无章可循的现象。

7、效益性原则

保险信息的收集要讲求效益,即投入产出要成比例。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是服务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如果不计代价地一味以收集信息的质量为标准,那么可能会使成本大大提高,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变为得不偿失。

8、主动性原则

它是指针对用户的需求,积极地采集并发掘一切有实用价值的保险信息的准则。对保险信息的采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如此,才能想方设法地战胜一切困难,采集到一般人难以收集到的信息。贯彻主动性原则时要做到五熟,即熟悉需求、熟悉信息来源、熟悉搜集信息的范围、熟悉信息的特征以及熟悉采集的方法。

9、选择性原则

它是指信息收集时应该从数量庞大的信息中,挑选出用户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保险信息。保险信息是客观经济事物运动的反映。经济事物是大量的、层出不穷的,因而作为反映经济事物的保险信息也是众多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使保险信息更好地发挥对决策的导向作用、使其指引的方向更正确,就需要贯彻选择性原则。要贯彻这个原则,就要在保险信息的采集过程中,针对用户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从大量的信息中剔除多余的、疑义的、混杂的、未定的信息,挑选出有用的保险信息,又在大量有用的保险信息中,挑选出适用的、价值大的保险信息。

10、超前性原则

信息采集,对于保险信息管理部门而言,是一项常规性的和长期建设性的基础业务工作,因此,信息采集工作既要立足于现实需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信息采集工作者应该根据工作任务、资金支持程度等情况,制定周密的采集计划和规章制度,尽可能地采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信息。

6.保险信息交流的特点[4]

保险促销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保险信息的交流传递。由于保险产品与一股消费品之间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保险信息交流传递活动存在一些特异性.

1、传递对象接受信息的被动性从产品功能的范畴来看,保险产品不属于生活必需品,因此,保险需求往往是通过引导、提醒而被激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保险消费者(包括已经购买了保险的保产)对保险信息的接受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般说宋,人们不大会像关心服装、房屋、空调、手机等消费品信息那样去主动翻阅报纸寻找保险产品信息,所以保险业有一句话,保险永远是“卖”出去的,而不是“买”进来的,正是对这种被动接受保险信息现象的反映。

2、产品信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保险产:品信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体现在:一是保险产品属于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保险产品从设计、上市、销售售后服务到最后的理赔或给付兑现,在技术上、操作上都很复杂。二是作为保险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保险条款过于专业化,公众自己很难读懂和三是我国迈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长,人们长期生活在财富不多、生死意外均由政府和单位包揽的环境下,风险意识先天缺乏,对保险必要性的认识不足,给保险信息交流增加了难度。四是我国国内保险恢复时间不长,人们接触保险和保险产品的机会不多,而我国保险业发展很快,保险产品日益丰富,特别是现在开办的一批新型保险产品(如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等),涉及证券、投资、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有此类保险产品的相关知识,这也增加了保险产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3:产品收益的抽象性和滞后性由于保险产品是无形的,而且保险产品的收益(使用价值)不像生活消费品那样在购买后即能体现,而要等到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才能感受得到,因此保险信息的沟通传递不像食品、服装、手机、房屋等有形产品那样,可以通过画面、文字、声音较容易地引发信息接收者的思维共鸣和互动,这对传递沟通保险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保险信息交流沟通,较之于一般产品要困难和复杂得多。为使保险信息的传播沟通取得成效,保险信息发送者(保险公司、代理人、经纪人等)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要了解沟通对象,即信息接受者的需要及他们的保险观点、兴趣、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媒介传播。对信息接受者了解得越深入、越全面,信息内容对传播沟通对象的关联性和适用性越大,对方接受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很显然,一个财富不多,没有私房的人,对传播的家庭财产保险方面的信息没有多大兴趣。刚出校门、还没有成家的公务员,对传播的医疗保险信息的反应也不会大。

2、传播的保险信息必须准确、真实。保险业是最大诚信行业。正如前面所言,保险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是保险公司对购买保险者将来发生保险责任事件时给付保险金的承诺兑现。因此,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代理人和经纪人,对外输送的保险信息必须保证质量,要准确、真实可靠、有一说一,不得有任何的夸大成分。

3、在传播沟通中的信息交流必须讲究运用适当的传播工具、传播技巧和传播方式,以便使保险信息能够灵敏地传播给接受者。

4、密切关注目标客户对保险信息的反应,如果反应不理想,则应判定其原因,并迅速对信息或信息交流渠道做出调整。

5、注重信息发送者自身形象的塑造。人员推销是保险信息传播沟通的一个主要渠道。信息发送者的知识、素质、信誉和业务水平等,都是影响传播沟通成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