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扶持政策概述
2.产业扶持政策的对象
3.产业扶持政策的内容
产业扶持政策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目标选择政策和实施保障政策。
目标选择政策可以分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
而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保障政策包括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和措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政府直接干预, 即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调配物资、强制性行政管制等手段,直接影响各产业及产业部门;
二是政府间接干预,即通过政府采取有差异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工资政策等,借以调整某些产业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影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扶持或限制某些产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
三是由政府进行组织和协调,即主要是按市场原则和市场信号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劝导、指引、协商和合作,来协调企业的行为,使之符合产业扶持政策目标的要求;
四是立法措施, 即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干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形成。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日本、东南亚“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各自制定并实施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时,都非常重视和推行法制化的产业立法制度,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形式合理调节产业,促进产业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4.产业扶持政策的扶持产业分析
在所要扶持的重点产业选择上,可以是已有一定产业技术发展基础及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也可以是市场需求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产业;还可以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挑战的产业;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动态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对现有传统产业技术具有高渗透性、有益于提升产业结构的产业; 以及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先导产业等。当前,在各地区采取扶持政策的产业主要有:
1.扶持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它主导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通过连锁反应拉动和推进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很高。因此,主导产业是当前产业扶持政策中使用最多的一个概念,并形成了若干种理论,国外有如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大卫·李嘉图的“区域比较利益论”,俄林的“区域分工论”,W.伊萨德的“现代韦伯框架”,莜原三代平的“莜原双基准”等。国内学者有的从整个产业结构中加以阐述;有的则从工业内部给出界定;有的强调规模,有的强调效益;有的注重地域分工中的优势;有的注重产业结构转换中的作用。但其主要出发点都在于以主导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2.扶持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顾名思义,是在当地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产业。这种支撑作用,有的强调规模大,有的强调内向性以区别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撑作用,一般指产值和就业人数分别占国民经济总产值和总就业人数比例很大的产业。支柱产业不同于主导产业,其本质区别在于:1)发展速度是否较快(与当地GDP的增长速度相比,快则为主导产业,否则为支柱产业);2)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比较先进,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成熟)。支柱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但不一定起引导作用,它往往是由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较大规模(主导产业)以后成为支柱产业。因此,扶持支柱产业对于地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由于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内出现重大突破, 围绕着该项科技成果出现了一个新产品群而导致一个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此阶段对应的产业是新兴产业和潜导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化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风险密集型为一体的新产业、新经济扩张行为, 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采取全新的政府管理和协调方式。世界各国政府都千方百计从各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条件,如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交流, 以扶植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减少社会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