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

1.什么是个体差异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了解个体差异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责

2.个体差异的研究[1]

近代对个体差异的重视和研究源于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个体差异的实验室认定。1879年,随着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心理学家们在研究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时,发现对于同一刺激,各人的反应常常不同。开始时以为这是由实验本身的误差造成的,但经过长时期的实验后,终于发现这种差异与误差无关,而是由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随着这一发现,个体差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后,高尔顿、卡特尔、桑代克、比奈、斯腾等人对个体差异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个体差异的研究逐渐被性向研究所代替。性向(aptitude)作为某种特定情形下行为的预先倾向性或适合性,既包括能力,也涉及个性,既包括意动,也涉及情感,而且还暗含着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决策和规划的许多领域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克龙巴赫和斯诺的开创性研究,使之与教学紧密联系了起来,直到现在仍然是个体差异研究乃至教学论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60年代,有关动机的研究日益丰富和深入,进一步揭示出人类行为多样化的根源。动机理论表明,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动机,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而不同的行为反过来又强化了不同的动机。如此循环往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动机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人的个体差异的研究从单纯的心理差异引向了社会性差异,由微观的个体差异引向了宏观的个体差异。

70年代初,元认知研究的兴起,把个体差异研究又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76年,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对元认知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系统的论述:“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它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在个体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对于更好地解释个体差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等,都是十分有价值的,从而极大地深化、完善了个体差异的研究。

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各学科研究既纵深分化又综合贯通的趋势,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也进一步微观化和综合化。前者比如在个体的自我效能信息加工模式、认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后者比如许多研究通过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从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观点解释人的个体差异的形成与发展等。

近年来,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3.能力发展个体差异的表现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如下表: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2)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旱,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叫“人才早熟”。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各国都有。在音乐、绘画、艺术领域,这种情况尤为常见。另一种情况叫做“大器晚成”。这指智力的充分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这些人在年轻时并未显示出众的能力,但到中年才崭露头脚,表现出惊人的才智。这种情况在科学和政治生活舞台上屡见不鲜。可见,并不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智力都是早熟的。

(3)结构的差异

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人长于想像,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不同能力的结合,也使人们互相区别开来。例如,在音乐能力方面,有人有高度发展的曲调感和听觉表象能力,而节奏感较差;而另一人有较好的听觉表象能力和强烈的节奏感,而曲调感差。查子秀(1990)比较了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词类比推理、图形类比推理、数概括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和观察力。结果发现,二者在认知的不同方面并非都差异明显,而是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上思维能力差异大,如超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和数概括类比推理上发展特别突出。

(4)性别的差异

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研究发现,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性别差异。40年代,韦氏智力量表问世,使智力测验不仅能考察一般智力因素,还能测查特殊智力因素。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数学能力是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上。计算能力体现了对程序性知识的速度和精确性技巧的要求;问题解决则体现了对信息的正确分析与选择、组织好策略性知识、应用统计方法的综合性技能的要求。海德(l990)纵观40年来100个有关的研究,经过元分析发现:女生在计算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只表现在中、小学阶段;在问题解决上,中学时期女性略好,而高中及大学阶段则表现出男生的优势。对于数学操作来说,男生在标准化测验上普遍比女生好,而女生在学校所获得的评定等级上比男生高。一些研究认为,男生在竞争性数学活动中比女生好,而女生在合作性数学活动中比男生好。

言语能力的差异:言语能力是对语言符号的加工、提取、操作的能力,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言语能力并非单一的结构,它包括对言语信息的记忆、转换、理解、组织和应用等方面。霍沃(1987)总结了3—8年级的一系列研究后发现:女生言语能力普遍比男生好。在各种言语能力中,以词的流畅性所显示的女性优势最为明显(1990),而言语推理则显示了男性优势。但研究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并没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

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空间能力是体现性别差异最明显的一种能力、也是较难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能力。林兰德等将空间能力定义为一种涉及表征、转换、生成和回忆符号和非言语信息的技能。基于以往的研究,他们提取了空间能力的三个因素:①空间知觉:指在干扰条件下,对垂直与水平方位的确定。②心理旋转:指对二维或三维图像表征的旋转能力。③空间想像:指对所显示的空间信息进行多步分析加工的能力。研究表明,在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测验中,男性明显优于女性;而在空间想像力测验中,男女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