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链

1.什么是空间链

空间链是指同一种产业链条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

在全球范围内就有很多同种类型的产业链。对于同一种产业链来说,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分布。如有: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链、中国的汽车链、湖南省的汽车链。更重要的是各产业链条之间有种交叉关系。不同地区产业链条的的环节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组合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条的情况。

产业链在空间的分布形成空间链。如果产业链在地理上具有集中的特点,那也就形成产业链中的集聚。产业集聚不一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但产业链是形成产业集聚的一种动力之一。

2.空间链的对接[1]

产业链三维双立体对接

空间链中的对接主要是指产业链条的地域分布问题。产业链的分布分为全球、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客观上要求产业链在这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协调。我国工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地区产业雷同现象越来越严重,产业链在空间维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划接。产业链有空间的分布。

产业链上诸产业链环(即各产业部门)总是从空间上落脚到一定地域,即完整产业链条上诸产业部门从空间属性上讲必定分属于某一特定经济区域,换言之,在宏观经济视野里,链条基本是环环相扣而完整的,而从区域经济视角看,链条未必就是完整的,特定经济区域可能具有一条完整链条,也极有可能只具有一条完整链条中的大部分链环(产业部门),甚至一两个链环。

空间链间的对接主要有分三种情况:一是产业链和产业链之间节点的对接;二是整条产业链和整条产业链的对接:三是产业链部分线段和另一条产业部分线段间的对接。

3.空间链的分布特点[2]

(一)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经济区划紧密相关

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其构成单元是若干具有相关关系的经济活动集合,即产业环或者具体的产业部门;而产业环(产业部门)又是若干从事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从事相似或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寻自身经济活动的优区位。在这种“循优推移”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环(产业部门)的微观构成单位——企业,为了获取集聚经济效益,逐步聚集到适合其发育成长的优区位,即原先分布于各区域的同类企业在优区位实现“企业扎堆”(Clusters);另一方面,各个产业环(产业部门),为了获取地域产业分工效益,由于具有不同经济特点和追求各自的优区位而在空间上趋于分散。这样,产业链系统内企业和部门循优推移的空间经济结果是,产业链的各环节分别布局或配置到适合其经济活动特征的特定地点(Specific Locations)。正因如此,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大时,比如说是大经济地带、大经济区、省域或者流域经济区时,或者说大到几乎囊括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的地域空间时,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完整性;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小时,比如说仅是市域、县域或者说是产业集中发展区时,其地域范围一般难于包括产业链的各环节,这对于某一经济区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色产业,但是产业链却表现出明显的断续性。

(二)产业链的层次性与区域类型密切相关

产业链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由此,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类型划分,往往是依据其在劳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 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区域类型与产业链的层次之间产生了内在的关联关系,欠发达区域一般拥有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其下游链环一般则布局在发达区域。

(三)产业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指向性

优区位指向引导产业环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经济区位,表现为产业环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这种空间指向性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资源禀赋指向性,产业环基于对优区位的追求,势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区域的资源禀赋,而后者的空间非集中性引起追逐资源禀赋的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二,劳动地域分工指向性,劳动地域分工使得各区域具有了自身的专业化生产方向,产业链对专业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三,区域传统经济活动指向性,区域传统经济活动通常是区域特定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特色的体现,经济活动的路径依赖性和惯性使得区域在产业链分工中具有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