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气象经纪人[1]
气象经纪人与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科技、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经纪人一样,统属于特殊经纪人,是指依法取得气象服务经纪执业证书,并在气象经纪组织中从事气象经纪活动的执业人员和依法设立的具有气象经纪活动资格的经济组织,必须通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专业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温度、湿度、雷暴、能见度、风等气象因素对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准确、及时地运用好气象信息,对企业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甚至促进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用户需要气象服务,却不了解气象产品,气象产品的生产者想出售气象产品,却不了解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一个既了解气象又了解企业的中间人,也就产生了气象经纪人。气象经纪人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气象用户与服务实体之间的沟通,使市场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按照理论预想,气象服务经纪人的出现将大大地推动商业性气象服务的进程。
2.气象经纪人的发展困境分析[1]
(一)气象服务发展困境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气象经纪人产生的是对气象服务产品贱买贵卖的商业行为,其贩卖的气象服务产品首先是商品。气象服务是信息产品,它具有与一般物质商品有不同的特性:
1.共享性或非对称性
2.潜在性
3.层次性
4.时效性和不确定性
气象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影响到其使用价值的发挥,导致需求的模糊、不确定。
(二)气象服务市场化不足
由于气象行业定位于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事业,首先要为公众、为社会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再为市场服务。虽然近年我国的专业有偿气象服务发展很快,但公益性的定位还是制约了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发展,使我国的气象服务市场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远未达到一个成熟的市场标准,如:市场需求不足;产量低,生产技术不成熟;同类产品少,市场没有完全被开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低;缺乏行业竞争,产品更新慢,销售增长不稳定。
1.市场需求不足
首先区分一下“需求”和“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一个自然概念,表示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某种物品的要求,与经济能力无关。而“需求”是一个经济概念,它表示和购买能力有关的消费欲望。需要是需求的基础,需求是由需要引发的。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消费者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愿望是因为该商品有满足其某种欲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种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须具备2个条件:有用和稀缺。在这两个方面,气象产品都有明显不足:因天气变化的无限和气象预测技术的有限,造成气象预报准确度的不确定,这是导致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普及满足了大部分的需要,同时气象资源的无形和非物质特性,以及消费者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减少了气象服务产品的稀缺度。
天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他们是否都有可促进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呢?这要看作为公共产品的气象服务是否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果他们的要求低,一些日常天气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就能满足他们的生产、经营需要,就不会产生购买力的“需求”,如果日常天气要素不能满足,他们需要更多的天气情报,如长期的、专业的气象预报预测资料,尤其是与自己产业紧密相关的预报产品,大众气象服务涉及不到,只能定制的产品,而且是“必需”的,这才能产生气象“需求”。遗憾的是,气象服务的“需求”不足,因为大多数的企业还不能确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投入能产生多大的效益。
从总体来说,我国气象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愿意有偿使用气象服务的单位不多,气象的有偿服务收入很少,很难满足气象台的日常运行费用,只能算是“成本补偿”。据统计,许多中西部省区一年气象专项服务的收入还不到300万元。上海气象经济虽然较好,年产值突破l亿元,但增长不快,客户的进出变动达到10%左右。目前国内的专业气象服务收费在气象部门整个成本开支中占不到1/3,剩余部分还是靠国家拨款。
2.市场供给不足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随着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由公共财政提供的气象服务也像其他公共产品一样,日益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先是社会及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多样化需求与气象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公共财政支持的相对减少与气象部门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最后是气象部门垄断经营造成气象服务的低效率和低质量。为此,近20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积极探寻气象服务私营化的运行模式一一气象服务商业化,力图打破政府垄断,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使公众满意的气象服务竞争机制。中国也面临着相似的形势。
3.相对公共气象服务,专业有偿气象服务产品没有明显优势
专业有偿气象服务产品要因人而异,具有公共气象服务所不具备的非他性和竞争性,符合用户的需要,能满足与其他用户所不同的专业需要,其特殊性、针对性足以促使用户产生购买力的需求。
其实,专业气象服务用户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未来的天气情况,而是在未来的天气下应该采取的具体的应对措施,简单的气候预测对用户只有简单的提醒作用,还有大部分的后续工作需要挖掘,这就要量体裁衣,用户不只需要气象服务这块布料来裹体,他需要的是一件合适、得体的,能防风、防雨、透气凉爽或防寒的衣服。把公共物品转换成私人物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不同,私人物品和服务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企业也愿意并能够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买不到,只能由政府运用非市场的力量来提供。现实的经济社会既然同时有市场和政府两个满足人们需要的系统,人们既然需要同时面对私人与公共两类物品和服务的消费,那么,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应包括市场系统与政府系统发展之间的彼此匹配。而且,相对而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政府系统的作用更为重要,更应给予特别关注。
专业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不应只是预测时间长度的不同,而应有本质上的不同,相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唯一的针对性和排他性;2)更深的深度和更高的精细度;3)具有明确的实际价值;4)稀缺,即物资相对于欲望的欠缺,这是衡量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三)气象经济人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气象经纪人是经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的特殊经纪人,并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在需求与供给都不足的市场中,气象服务需要依靠气象经纪人多方面的素质来开拓,气象服务经纪人能否有效地解决了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气象用户与服务实体之间的沟通,使市场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离不开其丰富的专业素养,更离不开专业的气象服务能力。
经纪人的基本素质与其开发客户的能力具有正相关的作用。从目前来看,气象经纪人的业务开展不能深入,与他们对气象服务产品的了解不深有关,也与他们对客户的需求了解不深有关。气象经纪人有充分发挥其经纪作用,必须拥有搭建企业需求与气象服务之间桥梁的能力,经纪人素质不高,就无法以专业的形象博得客户的认同和信任。解决经纪人的素质问题,需要气象部门在工作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更需要气象经纪人深入企业、用户之中。
(四)代理区间的狭窄制约了气象经纪人的发展
我国的专业有偿气象服务已开展多年,并取得较大的收益,农林、水牧、交通、水电等行业与气象部门都有合作,因为同属国有,这些大的行业有需求时往往会直接找气象部门,之间的气象服务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其价格并不能代表气象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气象部门自己也有部分工作人员从事与气象经纪人一样的居间、代理服务,与由经纪人协会管理而不隶属气象部门的“外人”气象经纪人相比,他们在利用气象资源方面,以及本身的气象专业度方面都有着气象经纪人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气象服务有用,但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有用,而且其效用的不可确定性,带来的是有限的需求。同时,气象服务经纪人的成长环境还有一定局限性,按照《气象法》的规定,只能在本地区发布气象资讯,不能异地开展业务。有限的需求加上有限的区域,使气象经纪人的商业范围大多被限制在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导致气象经纪人代理区间的狭窄,从而制约了气象经纪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