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布局战略的含义
工业布局战略就是要研究未来的工业布局战略,回答工业生产力怎样在原有基础上重新配置,合理地进行再分布与组合,这种再分布的依据和趋势如何等问题,并通过科学的规划及实施,动态地分析和调整工业的布局战略,促使工业经济向更高的阶段推进。由此可见,工业布局战略就是对工业配置的全局谋略的谋划。
2.工业布局战略的类型[1]
工业布局战略包括宏观布局、中观布局、微观布局等战略。
l.工业宏观布局战略。
工业宏观布局战略的任务是正确划分经济地带和大经济区,正确选择各个时期的重点建设地区,妥善家排不同时期重点建设地区的转变与衔接。例如,中国工业宏观布局战略是:在“七五”和“八五”计划期间,首先要完善东部沿海地带的老基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建设等任务,使这一区域成为振兴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其次,继续充实、加强和完善中部地带的山西、内蒙古、豫西等大型能源基地的建设,集中力量把两类地区的工业搞上去,加速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技术、资金等几个方面的工业生产要素问题。在90年代中期,工业发展的重点将移到中部地带,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以三峡工程开发建设为“龙体”的长江工业走廊和郑州、西安、兰州沿西陇海线工业走廊以及包兰铁路的大同一一包头一一银川一线,将得到充实壮大,成为今后支援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进入2l世纪,建设的重点将转向庞大的西部地区,实现党中央关于把川、云、贵和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基地的宏伟设想。这种战略有主次、先后之分,并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一定时期的重点、主次先后之分,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快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和缩小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工业中观布局战略
工业中观布局战略的任务是根据不同经济地带和经济区域的现有生产力水平,针对各自的条件与特点,围绕全国经济总目标的实现,制定区域性的工业发展战略,确定能发挥各个地区优势的地区工业结构,确定地区内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工业基地和城镇体系的布局。工业地域分工与地区综合发展,是工业地区布局研究的基本问题。地区布局应根据各地区的资源和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的特点,选择区位商高、产值集中程度高、区位商品率高、生产费用低、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部门,建立一个或几个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部门,形成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开放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对各地区工业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重新配置。通过市场加入全国工业分工,并形成地区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循环新格局,以促进全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在这里,地区产业结构应该呈现出一个以优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如果一个地区什么工业都搞,从客观上难以做到,企图建立完整的地区工业体系,是地区分割与封锁的表现,是落后的自给自足观念的产物,它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终将阻碍地区工业的健康发展,并造成地区工业结构,甚至是全国工业结构的大调整。
3.工业微观布局战略
工业微观布局战略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各部门的经济技术特点,找出一个把产品生产出来,直到运到消费者手中的完全社会劳动消耗最低的建厂地点。工业微观布局战略第一要分析地点布局的企业指向,包括运输指向、能源指向、劳动力指向、技术指向、资金指向、环境指向等,这一阶段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第二,确定工业城镇(基地)的合理规模。合理规模一方面取决于各组成企业的合理规模,生产技术协作配套的要求和它在全国及所在地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取决于当地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环境容量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水平,工业基地形成必须遵循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规律,同时要改善我国的城市结构,一方面控制大城市继续过度膨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第三,进行厂址选择和工业区规划。厂址选址主要是在已选定的建厂地点内,具体确定工厂的最佳建筑地段的坐落位置。工业区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要求,利用成组布局技术,对城市内的工业生产力进行合理配置,使相关企业尽可能集中,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小区。第四,对地点工、业布局方案进行优化。
3.工业布局战略的意义[1]
科学的工业布局战略将对工业生产力的调整和再分布产生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国及各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2)有利于建立最佳的区域经济结构,减少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不合理运输,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工业活动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合理使用和节约投资,提高工业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4)有利于:正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密切配合,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实现经济结构由两元向一元的转换,加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5)有利于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净化能力,保护好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
(6)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别,加强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7)有利于加强战略后方的建设,为国防安全创造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