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伯特·卢卡斯

1.罗伯特·卢卡斯求学经历

1937年,卢卡斯生于华盛顿的雅奇马。

1955年,卢卡斯从西雅图的罗斯福公立学校高中毕业。芝加哥给予他奖学金,但芝加哥没有工学院,从而终止了他做工程师的梦。在那个时候,热门专业是学物理,但卢卡斯对此没有兴趣。真正令他激动的是芝加哥学院的人文科学,如西方文明史和知识的组织、方法及原理。这些课程中的一切对他都是新的。他选修古代史序列,并且变成主修历史。卢卡斯由于获得了一项伍德罗•威尔逊博士奖学金,而进入加州大学攻读历史专业研究生。

在芝加哥,卢卡斯读到了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伦尼,他记述了罗马时代的终结,并强调面对政治大破坏时,人民的经济生活的连续性。对此,卢卡斯印像深刻。在伯克莱,他选修了经济史课程,并旁听经济理论课。从那时起,他开始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决定改学经济学,并因此回到了芝加哥。1963年,卡内基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业管理研究生院提供给卢卡斯一个教职。

2.罗伯特•卢卡斯学术研究及成就

卢卡斯在卡内基工学院的第一年,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动态系统和在时间过程中优化的数学,并设法看一看这些方法如何可以最好地用于经济问题。那几年,卡内基—梅隆有一群杰出的经济学家对动力学和预期的形成有兴趣,卢卡斯也是其中之一。他在那时与雷纳德•莱普英合作进行项目研究,他还与爱德华·普里斯科特合作完成了一个不完全竞争产业的动力学的理论项目。并写了一篇《不确定下的投资》的文章。在此期间,卢卡斯的经济动力学的全部观点逐渐成形。

以后,卢卡斯又对萨缪尔森的一个货币经济的交叉各代模型产生兴趣。他的观点集中反映在1970年完成、1972年发表的《预期和货币中性》的文章中。这篇文章是他的代表作,货币中性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主题之一。1995年5月,在明尼亚波列斯联邦准备银行的赞助下,还为此文专门组织了一个25周年的纪念会。

1974年卢卡斯回芝加哥教书。1980年成为芝加哥的约翰·杜威有优异贡献教授。1995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以表彰他对“理性预期他假说的应用和发展”所作的贡献。他的研究,“改变了宏观经济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为各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卢卡斯从70年代初起,率先将理性预期假说成功地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开创并领导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直到获奖前,卢卡斯在宏观经济模型构造、计量方法、动态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分析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来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

3.罗伯特·卢卡斯的主要著作及论文:

一、主要著作:
  • 《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合作,1981年)
  •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1981年)
  • 《经济周期模式》(1987年)
  • 《经济动态学中的递归法》(1989年)
二、主要论文:

他的论文比较多,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之外,主要还包括:

  • 《1929——1958年美国制造业中劳动力与资本的相互替代》(1964年)
  • 《最优投资政策与灵活加速器》(1967年)
  • 《调整费用与供应理论》(1967年)
  • 《实际工资、就业与通货膨胀》(1969年)
  • 《投资与不确定性》(合作,1974年)
  • 《经济计理政策评估:一项评论》(1975年)
  • 《论商业企业的规模分布》(1981年)
  • 《纯粹货币经济中的均衡》(1980年)
  • 《托宾与货币主义:评论文章》(1981年)
  • 《优化投资与理性预期》(1981年)
  • 《资本缺乏经济中的最优财政与货币政策》(合作,1983年)
  • 《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84年)
  • 《流动性与利息率》(1990年)
  • 《论效率与分配》(1992年)
  • 《有效就业保障简化模式中的效率与均等》(1995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