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

1.华夏银行简介

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10月,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北京。1995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变更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银行)。2003年9月,华夏银行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2005年11月华夏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德意志银行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技术支持和协助协议、信用卡业务合作协议,为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带来了新的契机。14年来华夏银行完成了三次历史性跨跃。

华夏银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要求和规定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截止2007年3月31日,华夏银行已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济南、昆明、深圳、沈阳、广州、武汉、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太原、大连、青岛、温州、石家庄、天津、呼和浩特、福州、宁波、苏州、无锡、烟台、聊城、玉溪等28个城市设立了23家分行、5家异地支行,营业机构达到279家,员工8200多名,“立足经济发达城市,辐射全国”的机构体系已经形成。此外,华夏银行还与境外393家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关系,建成了覆盖全球主要贸易区的结算网络。

自2001年以来,华夏银行就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办行思想,坚持质量、效益、速度、结构协调发展,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华夏银行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地产行业10家最具竞争力企业之一;2005年荣获“中国最具有影响力财富企业”称号;在2006年7月出版的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评选中排名第339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25位。2006年,华夏银行在产品研发和服务方面喜获丰收,其中,“中小企业成长产品服务方案”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时报社授予“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外汇清算系列产品在北京金融展和广州博览会上荣获“优秀金融产品奖”,清算中心再获“花旗集团美元清算直通率卓越奖”,客户服务中心95577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评为中国金融业呼叫中心“客户满意十佳品牌”和“十大影响力品牌”。截至2007年3月31日,银行总资产达4241.13亿元, 2007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6%。

2.华夏银行标志诠释

玉龙,国宝,为辽西建平牛河梁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典型器物,玉龙由碧绿色辽宁岫岩玉精雕细琢而成,距今约五千多年,被誉为华夏远古第一龙。

龙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体现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搏击四海、升腾向上的龙是华夏银行的精神象征。

标识的外形以新石器时代的玉龙为基本原形,借毛笔韵味书成,并作图案化处理,使之更加简洁鲜明,显示华夏银行丰富的文化底蕴。

标识的内形则采用代表现代银行电子化趋向的信用卡(电脑芯片)造型,表明华夏银行“科技兴行”的经营理念,展示了与国际接轨、早日实现现代化的态势。

标识的内外形天然合成,呈中国古钱币形态,将“华夏”与“银行”、“文化”与“现代”从视觉上融为一体;右边的空白与向前的龙尾,形成腾飞的趋向,展现了华夏银行根植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永创一流,努力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商业银行的雄姿。

3.华夏银行的经营管理

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华夏银行秉承“始终坚持质量、效益、速度、结构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稳步实施国际化改造战略,在信贷、资金、营销、稽核、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坚持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一体化的方针,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以及新产品开发管理,加强全行创新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综合业务系统、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开发推广,成为本行电子化的重要支撑,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

华夏银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培育严格、规范、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原则要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了信贷专职审批人制度,实现授信审批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稽核体制,保证稽核监督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依靠较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华夏银行资产质量不断得以优化。

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华夏银行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建立公司、个人、同业三大客户营销体系,全方位开拓市场,制定了全行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化服务手段,建立了专业化的客户经理队伍,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细分市场、细分客户,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金融服务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服务需求。华夏银行拥有“华夏互联通”、“华夏丽人卡”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市场份额在业内名列前茅。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努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培育造就优秀人才。实施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倡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培养人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平台,让每一名员工在华夏银行事业发展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干,展现自我价值,与银行共同成长。

4.经营状况分析

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2006年公司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部门要求,努力实现质量、效益、速度、结构协调发展。公司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扎实开展经营工作,各项业务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资产质量逐步改善,财务实力明显增强,股权分置改革圆满完成,与德意志银行的合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良好业绩。

(1)经营状况良好

截至2006年末,公司资产总规模达到4,450.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1.32亿元,增长25.04%;各项存款余额3,712.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71.28亿元,增长18.18%;各项贷款余额2,597.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3.44亿元,增长11.29%;不良贷款率2.73%,比上年下降0.32个百分点;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83亿元,比上年增加43.02亿元,增长31.22%;实现利润总额24.11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21.22%;实现净利润14.57亿元,比上年增加1.77亿元,增长13.87%。

(2)营销工作稳步推进

公司于2005年起实施《华夏银行分行集中营销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推进集中营销的基本模式:对部分行业的重点客户实施分行层面上的集中营销,对授信3000万元以上的客户实施分行层面上的集中授信,全面推行对客户服务方案、团队服务、集团授信、风险监控方面的“四统一”营销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客户开发取得成效,基本结算账户和优质客户数量增加较快;建立了跨部门、跨专业的产品研发制度和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的联动机制,开发优化了多项新产品;个人业务不断提高网点服务水平,持续开展个人业务主题营销活动,不断加大个人业务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全面实施贵宾客户服务计划。

(3)结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

公司合理把握投放节奏,调整信贷结构,压缩票据贴现余额,增加纯贷款,贷款收益水平有所提高;加大低风险权重业务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及抵质押贷款发展较快;在负债结构调整方面提高了低成本业务占比;公司推广了集团结算中心、银企直联、企业财务顾问等产品,中间业务收入有所增加。

(4)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不断加强

公司通过规范互保业务、房地产贷款业务和担保公司担保信贷业务,防范信用风险。制定了《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防范市场风险;通过对放款中心运行情况、抵质押登记手续合法合规性情况和票据业务风险点进行专项检查,防范操作风险。落实贷款“三查”责任,开展贷后检查的尽职调查;建立问题贷款定期研究会议制度,提高对问题贷款的处置化解能力,较好地化解了企业贷款的突发风险。

(5)国际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行努力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顺利完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交割手续,与德意志银行的合作正在有序推进,双方在贸易融资、外币清算、基金代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发行信用卡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5.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未来经营环境变化

一、我国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货”的良好局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指引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新的变化,银行业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要实现“又好又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等政策取向,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经营战略转型与业务结构的调整。

二、面临较大的金融调控压力。宏观调控政策在总体上将坚持稳中偏紧取向,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经济增长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将逐步缓解。

三、国内金融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综合经营的稳步推进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投资银行业务和交易业务的发展机会, 为中间业务增长提供了空间,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扩大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空间,也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定价能力和盈利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银行业竞争加剧。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先后上市,在资金实力、营业网点、管理基础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竞争能力不断提高;部分外资银行已在中国注册成立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

2、新年度经营计划及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

(1)新年度公司经营目标

——资产总额不低于 5340 亿元

——年末不良贷款率控制在 2.5%以内

(2)新年度公司主要措施

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深化集中营销为重点,以合规经营为保障,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公司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全力推进营销工作

公司按照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和自身的营销能力,根据业务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制定了 2007 年营销策略,明确了在不同市场上的发展重点;将完善集中营销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制定服务方案、统一组织客户经理小组进行客户维护、统一集团客户授信和统一客户风险监控的“四统一”原则,全力推进营销工作;认真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产品,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

②持续深化结构调整

公司将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在推动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实施结构调整,同时总量增长也要体现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推动存款稳定增长和降低存款付息率为重点,调整负债结构;以合理配置要素和发展低风险业务为重点,调整资产结构;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为重点,调整收入结构;以开发中型客户、巩固客户基础为重点,调整客户结构。

③不断提高资产质量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信贷业务全过程管理,根据企业状况和公司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产质量。明确管理职责,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充分利用信贷系统对贷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建立风险分级预警管理体系,重点加强集团关联业务、房地产等业务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加大清收化解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在依法合规、风险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实现不良资产价值的止损、恢复和提升。

④大力加强合规建设

建立合规文化,树立合规理念,坚持合规管理,发挥为银行创造价值和避免损失的作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按照银监会要求,在各级行设立合规管理部门、团队或岗位,配备合理的资源,明确职责,准确界定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落实专业管理责任和岗位操作规程,在制度重整的基础上,继续清理、补充、完善现有制度,确保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合规。

⑤加快国际化改造步伐

国际化改造是推动公司建设现代金融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07年要通过深化业务流程再造,加快新系统开发推广和应用,加快推进与德意志银行的合作等,充分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全面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国内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

3、为实现未来发展战略所需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资金来源情况

资本约束不仅是银行业监管的刚性要求,更是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保证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公司将逐步完善资本补充渠道,不断提升资本实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在确保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扩大业务规模。一是通过内部积累,不断充实资本实力;二是积极运用混合资本债券等债务工具,补充附属资本;三是继续推进股票增发工作,补充核心资本。

4、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公司 2006 年执行了财政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会[2005]14号),按照规定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财政部 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暂行规定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面实质上与新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公司 2006 年财务报告已经充分考虑了与新准则的衔接,在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面已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5、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信用、操作、市场等风险因素,坚持稳健经营,按照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控制和处置功能,实施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促进了公司的业务和利润增长。具体风险对策为:

(1)信用风险对策:强化信用评级管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强化风险迁徙、风险抵补管理,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强化风险信息预警,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强化互保净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担保风险控制能力;强化问题贷款研究,提高问题贷款处置能力;加强行业政策研究,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加强资产结构调整,优化行业、客户、担保结构等。

(2)操作风险对策:加强业务制度梳理,促进操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强化放款中心职责,提高放款操作独立性;强化业务运行监测,构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开展操作风险节点达标,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强化信贷档案完整有效,规范信贷“三查”行为;强化授信尽职调查,打造铁的信贷纪律;强化信贷系统应用,规范信贷业务操作等。

(3)市场风险对策:落实《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研究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外汇业务敞口限额和流程监控管理;推广运用资金业务交易系统,提高市场风险管理电子化水平;加强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把握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动走势;加强利率敏感性分析,逐步完善资本与风险的合理匹配机制等。

(4)信息化技术风险对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统一管理,提高信息技术风险的集中处理能力;推广应用新业务系统,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