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伦理决策
2.伦理决策的过程与模型[1]
伦理决策遵循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多重的“背景分析”,需要随着伦理风险状态的不同而改变,并且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型。Rest(1986)认为伦理决策作为决策中一种特殊的形式,也有情报、设计、抉择与审察四个阶段的活动,只不过各阶段的名称有差别。他把伦理决策的四个阶段分为:
- (1)伦理认知,即意识到伦理问题的存在;
- (2)伦理判断,即对可选择的行动方案做道义评价;
- (3)伦理意图,即个体主观上选择什么样的行为;
- (4)伦理行为,即实施意图,表现出外在的道德或者不道德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阶段描述了行为外显前的心理过程,在实际决策中四个环节并非依次出现,但是伦理决策过程整体上表现为这几个阶段,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现代伦理决策的模型研究中,最主要的是有两种模型,一是伦理决策的过程模型,以弗里切(Fritzsche)和卡罗尔(Carroll)为代表;二是问题模型,主要代表人物有Blanchard、Peale和Nash等。
一是伦理决策的过程模型。在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中,尝试较为完整地建立伦理决策模型的是弗里切Fritzsche(1999)。他指出伦理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确定管理问题;备选决策方案;根据经济、技术、社会与伦理标准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两阶段决策过程〕。Carroll(2004)提出的伦理决策过程模型则要求首先要确定计划要采取的行为、决策或行动,然后明确说明计划要执行的行为过程的各个方面;接下来要求决策者将需要决策的问题经过道德过滤器的考量,道德过滤器包括几个选择标准(如传统方法、原则方法、伦理测试方法等),根据这些标准去对比计划的行为过程。伦理决策的过程模型程序完整、逻辑性强,强调过程控制,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关键作用。
二是伦理决策的问题模型。这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又一种模式,即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简单的问题,可以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Blanchard和Peale(1988)设置了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从而来判断伦理决策的程度和效果。这些伦理检查问题主要包括:它合法吗?它是平衡的吗?它是否公平?它使我对自己、家人的感觉怎么样?等等。而Nash(1981)则更进一步提出了检验伦理决策的12个问题模型,主要包括:你准确地确定了问题吗?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你将如何确定问题?这种情况首次发生时会是怎样?作为个体和作为组织的一员,你对谁和对什么事表现忠诚?在制定决策时,你的意图是什么?这一意图和可能的结果相比如何?你的决策和行动可能伤害谁?在你做决策前,你能和受影响的当事人讨论问题吗?你能自信你的观点在长时间内将和现在一样有效吗?你的决策或行动能问心无愧地透露给你的上司、首席执行官、董事会、家庭或整个社会吗?如果你的行为被人理解,那么它的象征潜力是什么?如果被误解了,又该如何?在什么情况下你将允许发生意外?Nash指出,决策者可以通过以上这12个问题对决策过程进行伦理检查,从而确定能否做出伦理决策。
伦理决策在进行上述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依据和影响因子的考虑。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伦理决策基于以下四项基本因素的考虑:第一,谁是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target),这些对象包括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或政府机构等;第二,决策后产生什么样的效益(benefit),这里的效益包括成本、利润以及多数人的福祉等;第三,决策时个人权益(privacy)的保护,个人权益包括个人隐私、避免被骚扰、被解雇及被聘用的条件保护等;第四,决策时根据何种准则(guideline)行事,这个准则是组织内部决策者行事的准绳,诸如人事聘用法及奖惩升迁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