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待券

1.优待券的概述

优待券是运用最为广泛,成效最显著的促销手段之一。以往,优待券一直被认为是持有人在购货时享受折价、特惠价或换取某种赠品的一种凭证。而最近优待券则被运用于提供消费者各式各样的优惠奖励上,从退费优待联合促销,甚至赠送免费样品,不一而足。优待券运用的方式很多,但是在某种产品或服务未能如期销售或获利时,为协助其达到预期的目标,所特别策划的促销活动,赠送优待券似乎最具效果。例如,优待券可用于:

(1)扭转产品或服务销售全面下跌的局面。然而,当颓势已延续多年时,则是难以扭转的;

(2)提高某一品牌在同类产品中逐步递降的市场占有率;

(3)提升消费者对成长类商品在销售停滞时的品牌兴趣度;

(4)协助增强弱势品牌递降的销售利益,不论其同类产品是处于稳定状态还是成长状态;

(5)优待券能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试用欲望愿。

无以数计的优待券已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茶地四处散发,美国尼尔森促销顾问公司的研究调查报告足以证明这一点。此研究显示,1990年有超过1000亿的厂商优待券散发美国各地,此数字比1989年增加了12%,而且每年正在逐步递增中。此外,不计其数的家庭,乐意用优待券的比率亦在快速成长中。根据前核对这调查报告,以每5年为一周期的优待券使用者的成长状况为例,其中1990年是86%,比我们的设想要高出许多。

优待券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面值增加了。过去,美国的优待券约在美金7至10分之间,而目前价值美金25分、50分,甚至1元的优待券都司空见惯,为各类产品、各个厂商所广泛使用。由尼尔森公司的调查获悉,现今在杂货店常见的商品优待券面值平均在美金18.5分。当然,优待券的面额,也因运用方式的不同而异。

在美国优待券的运用似乎以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高,且居住都市地区的已婚夫妇较具成效;而对年轻、单身、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消费者效果较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优待券只适用于此二类消费群,它只是单纯地说明第二类消费群的优待券平均使用率不如第一类来提高。在我国虽然缺乏确切的统计资料,但是优待券对中国目前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而言是有普遍吸引力的。

2.优待券的分类

优待券分为两大类:①零售商型优待券;②厂商型优待券

零售商型优待券只能在某一特定的商店或连锁店使用。通常,此类型优待券常由总经销或零售店策划,并运用在平面媒体广告或店内小传单、POP上。绝大部分零售商型优待券运用时,以吸引消费者光临某一特定商店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为了使顾客购买某一特别品牌的商品。此外,它也被广泛用来协助刺激对店内各种商品的购买欲。但许多实例显示,零售商型优待券也是零售店与厂商间一个红色佳的合作组合,其目的在于提供消费者一个动人的诱因,以吸引他们到特定的商店,购买特定的商品。

厂商型优待券系由产品制造商的营销人员所规划和散发。通常可在各零售点兑换,并获得购买该品牌商品的折价或特价优待。对厂商型优待券而言,零售店如同厂商的活动代理,负责回收优待券,统一整理后退回厂商手里。随后,厂商再依据优待券面额外加处理费用,一并支付零售店。此类型优待券对于经销各品牌或商品的零售店均适用。其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某厂商生产的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的系列产品的购买欲望,同时对零售商亦可起到吸引顾客之目的。

3.优待券的优势

(1)不论是旧商品或新上市商品,运用优待券促销,均能刺激消费者的试用。例如,据统计推估,美国约有65%的优待券兑换者是商品的新顾客,其上下的幅度,对新品牌而言,可以高达100%,对旧品牌则降至50%。在中国,这个比例数字可能正好相反,因为顾客不会轻易尝试一个新牌子。另有一点颇值关注,即运用优待券来增加消费者的尝试意愿,通常花费易尝试一个新牌子。另有一点颇值关注,即运用优待券来增加消费者的尝试意愿,通常花费的成本要比运用其他促销术来得高。美国在布莱尔(K.G.Blair)曾推估,假设一个旧品牌运用折价优待券来吸取顾客的花费,其高低幅度可由美金1.96元至27.17元。所以,当您决定使用优待券促销时,可得小心行事为妙。

(2)运用优待券,常可使商品试用者转变为长期的忠实用户。当消费者对某项商品已试用过且能够接受它时,若再运用优待券折价促销,更能增添效力。优待券常是刺激购买意愿的一大利器,尤其对处于同级商品充斥的白热化竞争状况时,更是一针见血,效果立现。

(3)优待券的长处,在于能迅速递送至大多数潜在顾客和现有顾客手中。通常,当促销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试用时,运用优待券来吸引消费者,会比其他促销方式如赠送样品等更为有效。那是因为优待券常可以在许多零售点兑换,尤其又可配合多种发送渠道大量散发。此外,优待券更可借各种不同的特殊媒体,针对特别目标对象积极促销。

(4)优待券可协助增加既有消费群的购买量。这是攻击竞争品牌的一大秘廖,因为举办优待券可刺激一般消费者购买本商品多过其他没有送优待券者。这个所谓的"卸货高升"(Loading up),导致消费者的超量购买,势必使其离开市场一段时间,因而削弱了竞争品牌的营销效力。

(5)优待券可用来推荐新口味、新规格,或其他产品线的延伸。当一个产品已具知名度,且颇受消费者欢迎时,利用优待券鼓励目前使用者尝试新规格、新口味、新形式、效果最显著。通常利用优待券减价促销,是创造新产品销售业绩最好的方法。

(6)优待券可用来协助零售商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大量或更高价格的商品。当消费者在货架前选购商品时,优待券可协助他确认多花点钱买较贵的商品是值得的,亦可激励他购买较大量的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的确需要额外的"推动"(Push)力量,方能促使业绩节节高升。

(7)一般来说,当消费者取得优待券时,常会很快地去兑换。因此,与其他形式的促销活动比较,优待券展现在"拉"的威力上效果卓越。基于分送方式的差异,优待券回收有可能拖延达数月之久。仔细研究尼尔森公司的资料显示,优待券促销最初举办的头四个月,前来兑换的数量最高,而后逐渐递减。

(8)优待券对业务员而言,是深具效率的销售工具。当宣布即将举办优待券促销,这对厂商业务部门无疑是一股冲刺的助力,同时也给予他们面对零售商时一把更具竞争力的利器。

4.优待券的劣势

(1)误兑是一项严重的问题。优待券的误兑,不是消费者故意欺骗,就是消费者或零售商一时疏忽造成,以致形成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2)消费者的反应较难预测。由于缺乏实际的活动讯息及效果,因此在兑换预算的拟定上问题重重。其他的考虑因素,则有优待券面额、运用时机、各品牌分摊比例、分送方式、创意表现、竞争态势及媒体选择等,全交错在一起,致使优待券的可能兑换数难以估计。上述的问题,影响了整体活动,经费预算和分配在初期就很难定案。

(3)部分优待券常在已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才来兑换。如前段所述,绝大多数的各类型优待券常很快地就拿来兑换,但仍有少数拖到过期。因此,应保留一些预算以应付未来可能的兑换。虽然这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但总是在事后才能得知究竟需要多少费用,确是个麻烦。因此,招待优待券促销时,事前应有适当的准备,才足以应付这突如其来的支出。

(4)优待券一般在产品销售旺季及旺季前运用最有效,在这期间推出通常是锦上添花。而有时也不尽然,因为旺季时销售业绩良好,常是可以预期的,所以,要想获得更高效益和更见效果,在谈季时举办优待券促销,是建立新增的销售成果的最好时机。

(5)优待券对新产品、未具知名度的产品或是服务业效果不彰。消费者能清楚地判断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商品或是旧商品,在举办优待券促销时,其所减少的金额是否值得参与。所以,优待券对一个消费者不知产品价值在或是品质标准尚未建立的产品而言,似乎成效不以佳。除非产品在价格与价值的比较上已深获认同,否则 "节省支出"并不是必须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