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

1.什么是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可见,人口素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也是人口群体素质和数量的统一体,包括人口的自然禀赋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人口素质的构成

  关于人口素质的构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要素”、“二要素”和“四要素”等三种不同观点。传统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方面,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另一种也产生过影响的“三要素”论则认为,“素质”即“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就人口素质的内在结构来看,包括了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或简称心理素质)。第三种“三要素”论则认为,人口综合素质不是各单项素质相加之和,而是各单项素质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有机组合构成的一个动力整体。具体说,“人口综合素质”是人口之“动力素质”、“能力素质”和“伦理素质”的乘积。“二要素”论则认为,“人口素质”只能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理由是: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进去,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就难以进行人口素质的国际比较;即便是泛人类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指标分类和量化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三要素”论,还是“二要素”论,都把劳动技能素质归属于文化素质,认为劳动技能素质是反映一个国家人口掌握知识的多少,但实际上,这些知识能否得到具体运用和实现,文化素质很难反映鉴于此,肖周燕(2006)则提出了“四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与道德素质构成。

  上述研究讨论了人口素质的构成,明确了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等部分或者全部构成。我们认为人口素质主要由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部分共同构成,从而有利于对人口素质的全面分析和评价。

3.人口素质发展的特点

  人口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人口素质是动态发展的。我们今天拥有的人口素质是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是人口素质的发展水平、内涵与结构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人口素质的状态。

4.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1)能动性。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自然资源是作为被开发的对象和客体,消极地被动地进入生产过程。而劳动力不仅是开发的对象和客体,而且又是开发自然界的动力和主体。人支配物,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积极地能动地进入生产过程,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杜会性。自然资源的变化,主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而劳动力的变化,则受社会规律的影响,同时受到人类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的制约,是人类再生产发展变化的直接结果。

  (3)时效性。自然资源是以物质形态存在于自然界。而劳动力是有生命的物质实体,是以人类再生产为其存在的方式,受到生育周期和世代更替’规律的制约。人的劳动能力将受到年龄条件的限制,它随着一定的年龄而存在或随一定年龄而丧失。

  (4)家质性。自然资源是以自己的特点和质的规定性存在于自然界。而人的素质则受到性别、年龄、体质、智力以及文化技术素养等条件的制约,因之,人的劳动能力是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