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

1.什么是人口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所导致的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其实质应是人口经济活动的转移过程。

2.人口城市化的产生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也是城市的主体, 正因为有着人的存在, 城市才显得有意义。可以说, 没有人口的城市化, 那么所谓的城市化将失去意义, 正是因为人的存在才有研究城市化问题的必要。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根本上说,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口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所导致的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其实质应是人口经济活动的转移过程。因为人口城市化的主体是经济活动人口, 在人口迁移变动中, 经济因素是首要因素, 这种经济城市化与人口的城市化是无法分开的, 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城市。

3.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研究[1]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主要从4个方面研究中国人口城市化:

  (1)人口城市化的理论。一般说来,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性极低,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流动性较高。人口迁移的过程即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列宁曾指出人口城市化的三大规律:大城市优先增长规律、城市化速度差异规律、城市化阶段演进规律。

  (2)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要素主要包括:①经济发展要素,如工业发展、非农化、农村产业化等;②社会进步要素,如城市住宅、教育就业等;③制度创新要素,特别是户籍制度。这些约束力往往相互作用,凝聚合流,共同制约着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3)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水平及发展方向。①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发现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过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中国应选择分散型人口城市化道路,积极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分散型人口城市化道路的关键和重心。②从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入手,分析影响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原始数据因素。

  (4)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效应。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加快人口城市化,可以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总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内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一系列矛盾;人口城市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环节,对中国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也有学者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研究我国城市化, 但总的来看, 从全国角度利用人口普查的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最终上升到区域划分的论文较为少见。因此, 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 数据, 对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进行探讨, 并运用ArcGis软件揭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

4.人口城市化与产业城市化

  人类社会中,社会生产始终是人类全部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这种现代人类理想生存空间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城市化首先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主体生产要素和客体生产要素在若干个或大或小的地理空间内聚集发展的过程。城市人口的集中为城市生产提供了主体要素,生产资料的集中为城市生产提供了客体要素。由于客体生产要素的种类与主体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不同,形成城市的不同产业。因此,城市化不只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在城市化地区集中的过程,也是一定区域产业在城市化地区集中发展的过程。所以,城市化至少应包括两种基本含义:一是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在城市化地区的聚集与发展;二是产业城市化,即产业在城市化地区的聚集与发展。

  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产业城市化决定人口城市化。因为只有产业在城市化地区聚集与发展,才能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才有人口在城市地区的聚集和发展。产业城市化制约和带动了人口城市化。当然.人口城市化对产业城市化也具有反作用,因为人口的聚集和发展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数量充足和适应各类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而且还会对产业的发展产生需要,由此促进城市产业的分化和新的城市产业的产生。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是在这种相互制约和促进中共同发展的。只讲人口城市化而不讲产业城市化,不仅影响城市产业的发展.而且会束缚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或使得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脱离城市产业的发展,导致人口的过度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