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化

1.什么是产业空心化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产业结构在一定发展阶段会出现的一种趋势: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2.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形式

如果按三次产业的划分,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现象。

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由于追求完善的经济服务,使得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超过了第二产业,以至大于一、二产业之和。有人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 60%,即是产业空心化;

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美国在这方面是很典型的。

3.产业空心化的评价

一种看法认为,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是产业结构软化问题,产业结构软化不能与产业空心化混同起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怎样下降,只要它是建立在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三大产业间形成良性循环关系这样的基础上,就不能说是产业空心化。

因为在这个前提下比例关系的变化并没有破坏一国生产的供给能力与需求力的平衡。相反,这种结构演进纯粹是一种进步,它标志着从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是社会进步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产业空心化的实质在于它破坏了上述比例关系,造成供给力与需求力的不平衡,进而表现为国内需求日益依赖国外进口和贸易逆差加剧。

4.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分析

5.中国的产业空心化

中国现在已进入产业结构加速转换期,第三产业需要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加快发展速度。特别是长期成为国民经济“瓶颈”的交通通讯业,新兴的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业以及教育科技事业,需要大力发展,使第三产业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较快地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过分低于国民经济需求的结构比例,更好地保证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第二产业总量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但在90年代,第二产业在产业总体结构中还将保持其主导地位。

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总体水平差异很大,发展第三产业以及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须因地制宜:

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可按三、二、一顺序来进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开发成长区,一般应按二、三、一顺序来调整

落后地区,也需要积极发展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但不应过急地要求根本改变一、二、三的结构格局

在经济上,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发达地区,一般还有一个再工业化的问题,大片待开发地区正等待开发。传统产业,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工业和基础产业。中国参预现代国际分工的规模还不大。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上述几大趋势,似乎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但实际上,中国不可能游离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之外。世界经济的每一个重大变革,不能不给中国带来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影响。特别是中国要扩大对外开放,更大规模地参预国际分工与交换,就更需要密切注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动向,掌握世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动趋势,这对正确制定中国参预国际分工的战略与策略,对正确规划中国的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