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个体公众[1]
2.个体公众的行为分析[2]
3.政府同个体公众的公共关系[3]
(1)政府组织同内部员工的公共关系。政府内部员工就是指政府组织内部的公务员。政府的工作是靠内部的公务员开展的,是内部公务员最终分摊了政府的各部分职能。内部公务员最了解政府的工作目标、决策意图和决策过程,政府的工作必须首先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他们的言行直接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员工关系是重要的内部公共关系。
搞好内部的员工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关心员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对员工进行包括有关的政策、业务和公共关系的教育和辅导,增强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第二,要注意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处理内部员工关系要以人为本,避免官本位和金本位。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老员工的经验优势和“传、帮、带”的作用,也要保护新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要注意提高员工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提倡重德才兼备、重工作实绩的良好风尚,把工作实绩与职务晋升和工资待遇适当挂钩,保持员工良好的心态。第三,通过学习、研讨、交流以及内部通讯、简报等形式,经常向员工通报政府的重大事项、工作安排,征求员工对有关工作安排的意见,提高员工参与感,在政府内部有利于形成共识。第四,适当开展文体活动、联谊活动,融洽内部关系,增加向心力、凝聚力。
(2)政府组织同社会个体公众的公共关系。个体公众即公民个人。尽管政府部门内部设有专门进行社会服务的机构,如信访办公室、市长热线等,但政府行政事务一般不直接针对社会个体公众。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那些来访、投诉以及寻求帮助者的个体公众往往被视作群体的代表,其关系往往具有普遍的意义,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社会个体公众的关系就是同人民大众的关系。
处理好同人民大众的关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第一,建立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反馈制度,使信息: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有章可循。如确定新闻发言人、定期发布新闻,制定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的接待与处理程序和要求等。第二,善于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媒体进行广泛的信息传播,发布政府工作信息、经济建设信息、便民服务信息、政务公开信息以及其他政府形象信息。第三,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设立热线电话等形式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沟通,取信于民,拉近政府与公民间的距离,改善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第四,政府官员要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有利时机,主动接近人民群众,走进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疾苦,同他们交谈甚至共同进餐,这对改善政民关系、提升政府官员乃至政府形象大有裨益。领导干部接待公众来访,是密切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有效手段。